2023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4-25
  

  • 全选
    |
    专题论述
  • 王凡,卢君,王丽,山其木格,唐平,毕荣宇,郭莹,李长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机械装备和信息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白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白酒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智能酿造在产量、质量上均体现出较高水平,且与传统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有较多相似。该文概述了白酒生产酿造全流程从原料、制曲、制酒、贮存、勾调、灌装等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现状,并对智能酿造与传统酿造两种生产模式下大曲、糟醅、原酒的对比研究做了汇总,旨在为智能酿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 徐晓飞,何瑞琪,宗敏华,罗东辉,邱树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红曲霉(Monascus)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红曲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充分了解和利用红曲霉,对红曲霉高产糖化酶、酯化酶的培养方法、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与调控以及红曲霉在黄酒和白酒酿造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剖析了红曲霉在酿酒行业应用中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 杨柳,杨金雨,钱京都,杨继红
    中国酿造. 2023, 42(4): 14-1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葡萄酒发酵期间,糖经酵母转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每生产1 t酒精度为11%vol的葡萄酒理论上可产生0.105 t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存在生产安全隐患,而且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对酿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有助于葡萄酒行业转化升级,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该文阐明了葡萄酒发酵过程二氧化碳的产生机理、分析了二氧化碳回收的理论产量,简述了常用的二氧化碳测定方法,总结了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并结合白酒厂、啤酒厂、乙醇厂和国外葡萄酒厂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实例,提出适于葡萄酒厂的二氧化碳回收方法,为国内葡萄酒厂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 王子豪,黄平,郑佳,金垚,周荣清,赵东,吴重德
    中国酿造. 2023, 42(4): 20-2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浓香型白酒酿造副产物黄水具有产量大、有机组分含量高等特点,作为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巨大污染,造成资源浪费。若能对其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同时还可以产生额外附加效益,响应国家“节能减碳”政策。该文综述了黄水的理化特性,探讨了黄水微生物菌群构成及主要微生物,各物质种类含量及主要风味组分;基于黄水中的功能微生物和各主要有机组分探讨了黄水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及主要途径。以期能对黄水进行深层次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为白酒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及生产成本、合理利用黄水提供思路。
  • 郑贻丹,袁先铃
    中国酿造. 2023, 42(4): 29-3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酒用酵母的选育对酒的酿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酿造过程中的高温、高酸、高渗等条件胁迫会导致酿酒酵母失活,故选育具有高耐受性和高产酯类的菌种是稳定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活性的有效手段。该文对酒用酵母进行了介绍,分别对采用自然筛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对酒用酵母进行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酒用酵母选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王婷,赵兰坤,扈临风,孙钦波,王小平,张婷婷,陈宁
    中国酿造. 2023, 42(4): 35-3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底盘微生物,可用于生产大宗氨基酸、精细化学品、营养保健品等众多高附加值产品。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调控菌株代谢网络的手段,在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生物学研究、理性改造高产菌株等方面发挥着巨大潜力。然而,谷氨酸棒杆菌的遗传操作仍存在挑战。该文综述了谷氨酸棒杆菌常用基因编辑技术,详细阐述了传统基因编辑技术、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CRISPR/Cas)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及CRISPR干扰(CRISPRi)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基因编辑技术在谷氨酸棒杆菌菌株设计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 惠淼,韩星,董新义,郑怀堂,王华,李华
    中国酿造. 2023, 42(4): 40-4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酿酒葡萄爱格丽(Ecolly)、媚丽(Meili)在山西省夏县的栽培表现,选择霞多丽(Chardonnay)为对照品种,通过田间调查确定了3个品种在夏县地区的物候期,在果实转色后进行成熟度监控,采收后酿造单品种葡萄酒并测定果实和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含量,并在休眠期采集一年生枝测定其抗寒性。结果表明,爱格丽和媚丽萌芽晚于霞多丽3~5 d,休眠期间二者的枝条抗寒性均强于对照品种霞多丽,可以实现免埋栽培。对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分析表明,爱格丽、媚丽的各项指标均符合酿造优质葡萄酒的标准,且成熟较早,在实际生产上要把握好采收时机;霞多丽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品种(P<0.05),但小容器酿造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大多以媚丽为最高。爱格丽、媚丽在山西夏县栽培适应性较强,抗寒性强,果实及酿造葡萄酒品质优良,可以推广栽培。
  • 王浚哲,闫倩玉,徐皓然,孟燕,张成林
    中国酿造. 2023, 42(4): 46-5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合成4-羟基异亮氨酸的性能,以前期构建的重组菌株Escherichia coli IEOH-9为出发菌株进行代谢工程改造。首先,过表达解除反馈抑制作用的天冬氨酸激酶编码基因lysCC1055T以强化L-异亮氨酸代谢通量;然后,过表达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编码基因pntAB以提高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水平;在此基础上,分别敲除丙酮酸激酶编码基因pykF和pykA以增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草酰乙酸的代谢流;最后过表达柠檬酸合酶编码基因gltA以提高前体物α-酮戊二酸的供应。结果表明,基因lysCC1055T、pntAB过表达菌株E. coli IEOH-10、E. coli IEOH-11的4-羟基异亮氨酸产量分别达到17.3 g/L、19.4 g/L;敲除基因pykF的效果优于pykA,基因pykF敲除菌株Escherichia coli IEOH-13的4-羟基异亮氨酸产量为21.5 g/L;过表达基因gltA菌株IEOH-14的4-羟基异亮氨酸产量增加至24.7 g/L,较出发菌株IEOH-9提高57.3%,生物量无明显差异(P>0.05)。
  • 王媚,邱树毅,潘玲玲,罗明有,李征,杨亚娇,袁奇,冯学愚,赵金松
    中国酿造. 2023, 42(4): 53-5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浓香型白酒糟醅进行容器和窖池发酵,并对发酵糟醅的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香气成分、白酒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窖外发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容器和窖池发酵糟醅的可培养好氧细菌、酵母和霉菌、温度、水分、酸度、还原糖、淀粉、酒精度、四大酯、三大酸在发酵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己酸乙酯含量差异较大外,其余物质含量差异不大,窖池发酵糟醅己酸乙酯最大值为0.13 g/L,容器发酵糟醅为0.11 g/L。窖池和容器发酵糟醅酒精度在25 d均达峰值,分别为6.7%vol、6.0%vol。窖池发酵二段酒的感官评价优于容器发酵酒,但容器发酵酒的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稍高于窖池发酵酒,特别是己酸乙酯含量为窖池发酵酒醅的1.4倍,但二者都能体现浓香型白酒风格。因此,进行窖外容器发酵是可行的。
  • 李小英,郭雅璇,秦雪梅,李震宇
    中国酿造. 2023, 42(4): 59-6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苦荞醋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苦荞醋饮中的化学成分,运用HIT 2.0、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苦荞醋饮发挥治疗“三高”的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结果表明,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共鉴定出109个化学成分,其发挥降压、降脂、降糖作用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包含34个活性成分、286个药物靶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获得179条通路。“关键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苦荞醋饮可能以木犀草素、槲皮素等为关键成分,作用于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等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降压、降脂、降糖作用。
  • 温福丽,曾超,李峰,侯佩,王松涛,沈才洪
    中国酿造. 2023, 42(4): 69-7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添加不同糖对牡蛎酶解液(OEH)发酵产物风味及品质的影响,通过考察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通过计算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气味活性值(OAV)比较3种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糖类处理的发酵液苹果酸和乳酸差异显著(P<0.05),添加不同糖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氨酸含量最为丰富。经发酵处理,牡蛎风味得到改善,醛类物质含量减少,总体呈现以辛酸及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为主的花香、果香风味,不同糖处理的发酵液在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OAV>1),尤其是己酸乙酯含量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发酵极大地改善了牡蛎的风味特征。
  • 吴雨甍,孙羊羊,尹亚格,王华威,李继齐,杜丽平
    中国酿造. 2023, 42(4): 76-8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出益生特性优良的乳酸菌,该研究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耐受性、体外黏附能力、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及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得到8株乳酸菌,其中,6株菌(编号为Z4.1、Z4.3、Z4.5、Z6.2、DJ2.1、DJ4.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菌(编号为DJ3.2)被鉴定为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1株菌(编号为DJ3.3)被鉴定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除菌株Z4.1和DJ3.3外,其余6株菌可耐受pH 3.0和0.5%胆盐,在模拟人体胃液、肠液中处理3 h后,其活菌数均>106 CFU/mL;其中,菌株DJ4.1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自凝聚性和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79.39%);其对3种病原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且对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
  • 何筱妍,竺莹莹,陈发营,刘甜甜,阮晖
    中国酿造. 2023, 42(4): 83-8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以康普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将其分别与铁皮石斛、枸杞、菊花提取液复配制备康普茶饮品,测定了三种康普茶饮品的部分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康普茶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2.20分;其pH、糖度、酸度分别为3.34、6.67 °Bx、1.69 g/L,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45.76 mg 没食子酸当量(GAE)/mL、11.34 mg 芦丁当量(RE)/mL、1 622.13 mg/mL;其体外生物活性表现最佳,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7.85%、95.26%、75.06%,铁还原能力测定最大吸光度值为0.784,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8.17%,对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为59.23%、58.15%。铁皮石斛康普茶兼具口感与功能性,为康普茶系列产品开发提供了思路。
  • 方帅,刘嫒春,韩睿,夏玙,王艳,赵盈盈,胡承
    中国酿造. 2023, 42(4): 89-9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产自山西、重庆、云南的清香型白酒样品(编号为SX、CQ和YN),分别灌胃小鼠相同浓度乙醇、白酒、高醇白酒、高酯白酒,测定小鼠的行为指标、血液中乙醇、乙醛质量浓度以及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表明,增加3种酒样中醇类物质的浓度会对小鼠的平衡、运动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小鼠血液乙醇、乙醛质量浓度分别为5 257~10 656 mg/L、30~69 mg/L;与同浓度的乙醇溶液相比,3种清香型酒样能促进ADH活性,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的YN酒样中加入正戊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对ADH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CQ酒样中高浓度的正戊醇、乙酸乙酯、戊酸乙酯能降低ALDH活性。
  • 焦文婧,谢菲,高蕾,杜礼泉,魏燕霞,周建,何桂强
    中国酿造. 2023, 42(4): 96-10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不同来源浓香型酒醅中微生物群落与乙酸和乙酸乙酯的相关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 MS)对酒醅中挥发性组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并分析乳酸菌和酵母菌与乙酸及乙酸乙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酒醅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酯类、酸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且不同来源酒醅中风味组分差异显著;微生物群落检测到10种乳杆菌和18种酵母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ucei)与乙酸的相关系数R为0.954(P=0.012),和乙酸乙酯的相关系数R为0.890(P=0.043);扁平云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和乙酸的相关系数R为0.957(P=0.043),和乙酸乙酯的相关系数R为0.433(P=0.211)。因此,布氏乳杆菌和扁平云假丝酵母与乙酸及乙酸乙酯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
  • 魏雨萌,何劲,上官宗渺,徐超,旷华明
    中国酿造. 2023, 42(4): 103-11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解析传统甜面酱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究其中微生物的演替规律,通过滤纸片法与福林法从中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甜面酱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筛选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细菌PC9,其被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菌株PC9最优产酶条件为:1%果糖,1%酵母浸膏,0.5%硫酸铵,1% NaCl,发酵温度28.5 ℃,发酵时间2.0 d、初始pH 9.0、接种量6%。在此优化条件下,碱性蛋白酶活力达到404.153 U/mL,是优化前的8.42倍。
  • 邱勇,王颖,张煨,孙琪瑶,罗爱民
    中国酿造. 2023, 42(4): 112-11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酱香型白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该研究从高温大曲中筛选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将筛选菌株制作成细菌麸曲,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影响麸曲芽孢数量的四个因素:水分含量、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B2,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B2麸曲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水分含量58%、接种量3.4%、培养时间40 h、培养温度37 ℃。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麸曲芽孢数量为1.21×1010 CFU/g。固态发酵6 d后四甲基吡嗪产量为0.98 mg/g,表明该麸曲具有一定的产四甲基吡嗪性能。
  • 康艳丽,陈作林,曾小波,钟武杰,朱新贵
    中国酿造. 2023, 42(4): 118-12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从酱醪中筛选耐盐生香酵母,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及耐盐性分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生长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耐盐生香酵母(编号为Flae04),经鉴定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该菌株可耐受20%的盐浓度;其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初始pH值5.7,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48 h,转速181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酵母Flae04的细胞数为3.33×108 CFU/mL;基于Logistic方程与类Luedeking- Piret方程分别建立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和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和0.995,说明试验值与模型拟合良好,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该酵母分批培养的生长规律。
  • 杨建,江煜章,靳雨松,杨玉红
    中国酿造. 2023, 42(4): 125-13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羊肚菌子实体酚酸类代谢物差异,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羊肚菌MLM和MTL子实体中酚酸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其中酚酸类差异代谢物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和代谢途径。结果表明,羊肚菌MLM和MTL子实体中共检测到102个酚酸类代谢物,共有化合物93个,羊肚菌MLM特有5个,羊肚菌MTL特有4个,羊肚菌MLM和MTL代谢物含量分别占总酚酸类的45.37%、54.63%。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羟基-(4-羟基苯基)丙酸分别在MLM、MTL中含量最高;6'-O-阿魏酰-D-蔗糖、苯甲酰酒石酸、二氢咖啡酰葡萄糖、3,4-二甲氧基肉桂酸仅在MTL中含有,3,4-二羟基苯乙醇、丁香酸、棓因、3-O-阿魏酰奎宁酸、硫磺菊素仅在MLM含有。筛选出55个差异代谢物,共有差异代谢物46个,羊肚菌MLM特有4个,羊肚菌MTL特有5个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新陈代谢途径、次级代谢、酪氨酸代谢等18种代谢通路中。
  • 林斌,唐洁,江威,李群,朱丽萍,宿智新,张宗杰,杨强,陈申习
    中国酿造. 2023, 42(4): 131-13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可用于清香型白酒酿造的低产正丙醇酵母菌株,该研究从劲牌有限公司酒曲中分离筛选低产正丙醇的酵母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区域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进一步进行菌株耐受性分析和白酒酿造实验探究酵母菌株应用的潜力。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低产正丙醇酵母菌株Y19,该菌株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在温度20~35 ℃、pH3~8、葡萄糖含量2%~25%以及乙醇体积分数0~12%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状况。与生产用曲相比,使用添加了酿酒酵母Y19强化曲的清香型白酒中正丙醇含量显著降低29.9%(P<0.05),乙酸乙酯含量显著升高28.8%(P<0.05),说明酿酒酵母Y19在降低清香型白酒中正丙醇和提升其乙酸乙酯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何扬波,李咏富,郑秀艳,李国林,罗其琪,石彬,冉曜琦,刘宁,罗兴邦
    中国酿造. 2023, 42(4): 137-14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自然发酵番茄和红辣椒酸汤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利用60Co-γ射线对筛选菌株进行辐照,诱变选育优良红酸汤生产菌株。结果表明,分别从MRS、MC培养基上分离得到发酵番茄(FT)相关菌株5株(MRS FT1~MRS FT5)、3株(MC FT1~MC FT3);发酵辣椒(FP)相关菌株4株(MRS FP1~MRS FP4)、3株(MC FP1~MC FP3)。采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初筛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得到6株乳酸菌,菌株MRS FT5和MC FT1均为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entosus),菌株MRS FP2、MRS FT3、MRS FT1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菌株MRS FP4为纳木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namurensis)。辐照诱变筛选出4株突变菌株MC FT1(700 Gy)、MRS FT3(400 Gy-1)、MRS FT3(400 Gy-4)和MRS FP4(300 Gy),用其发酵红酸汤,pH值和总酸分别于12~15 d达到极小、极大值,极大缩短了红酸汤生产周期。番茄和辣椒酸汤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4和53种,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风味良好。
  • 林佳卫,刘敏,韩琬,邹寅,杜皓月
    中国酿造. 2023, 42(4): 146-15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然发酵蒙古族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蒙古族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奶酪成熟10 d时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最高,之后多样性先减少后增大。凝乳、奶酪成熟0 d和30 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凝乳、奶酪成熟10 d和20 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发酵凝乳及奶酪样品中细菌属以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为主,其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是主要优势细菌,参与整个成熟过程;真菌属以地霉菌属(Geotrichum)、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毕赤酵母菌属(Pichia)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主。此外,在奶酪成熟过程中首次发现拉恩氏菌属(Rahnella)和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其可能会引起奶酪风味的变化,并对奶酪安全性产生影响。
  • 亓秀晔,张志焱,谢全喜,刘乃芝,郭杨丽,孟凡进
    中国酿造. 2023, 42(4): 151-15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BLCC1-0022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发酵罐扩大培养,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菌粉,并以菌株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对其温度耐受性及贮存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种子液传代次数在3次以内,扩大培养至18 h时制备的冻干菌粉活菌数(4.1×1010 CFU/g)高于喷干菌粉(3.7×109 CFU/g);喷干菌粉和冻干菌粉耐受高温条件(100 ℃、10 min),活菌数分别为3.96×109 CFU/g、3.10×1010 CFU/g,存活率分别为96.34%和73.81%;耐受模拟储运条件(45 ℃、8 h),活菌数分别为2.80×109 CFU/g、1.93×1010 CFU/g,存活率分别为68.29%、45.09%;4 ℃、-20 ℃和室温条件下贮存180 d,活菌数分别在1010 CFU/g和109 CFU/g水平,存活率均>73.08%,在37 ℃下贮存不宜超过60 d。因此,冻干菌粉活菌数更高,而喷干菌粉的温度耐受性和存贮稳定性更高。
  • 陈佩,翟彩宁,党辉
    中国酿造. 2023, 42(4): 157-16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安康鲊广椒细菌群落结构并发掘其中的乳酸菌,采用纯培养方法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细菌菌群多样性、功能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鲊广椒中细菌隶属于9个门的106个属,其中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绝对优势。共分离鉴定出25株菌,包括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8株,弯曲广泛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4株,短促生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和清酒广泛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各3株,消化伴生乳杆菌(Compani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2株及酸鱼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布氏迟缓乳杆菌(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斯比氏促生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spicheri)、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各1株。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代谢及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功能的序列均占总序列数的8.0%以上。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细菌属间多为正相关,而乳酸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与多个细菌属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
  • 熊荣园,王黎明,魏玲,王思怡,周昱恒
    中国酿造. 2023, 42(4): 163-16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南充本地的柑橘和桑葚自然发酵果肉汁为材料,采用孟加拉红固体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通过产酒精和产酯能力测定、生长性能及耐受性分析筛选能够发酵柑橘、桑葚复合果酒的高效优质酵母菌株,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32株酵母菌菌株(编号为S1~S30),其中菌株S4、S15、S18和S24产酒精和产酯能力较高,且菌株S24生长性能和耐受性较好,其产酒精度为10.74%vol,总酯产量为2.05 g/L,生长适应性强,可耐受70%的葡萄糖含量、pH值2.0的强酸环境和体积分数22%的乙醇。菌株S24被鉴定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
  • 雷昌贵,孟宇竹,陈锦屏,蔡花真,张雯雯,姚会敏
    中国酿造. 2023, 42(4): 168-17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具有益生功效的乳酸菌,采用钙溶圈法从自然发酵五彩椒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测定其耐酸能力,并对耐酸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32株疑似乳酸菌,其中5株菌(编号为CA1-1,CA1-4,CA3-4,CA4-2,CA6-2)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根据16S rRNA测序结果,菌株CA1-1、CA3-4、CA6-2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CA1-4、CA4-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CA1-1和CA4-2的产酸量(9.43 g/L和9.86 g/L)和胆盐处理4 h后的存活率(108.1%和96.51%)均高于其余菌株。此外,菌株CA1-1和CA4-2的耐胃肠道消化能力(胃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2.4%和88.89%,肠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38.4%和41.88%)、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6.84%和37.49%,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4.97%和52.05%)和抑菌能力均强于其余菌株,初步证明了菌株CA1-1和CA4-2的益生特性,具有潜在应用和开发价值。
  • 应用技术
  • 傅青,王英,李玲玉,赵密珍,王庆莲,崔群香,张宏志,刘小莉
    中国酿造. 2023, 42(4): 175-18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宁丰”、“宁玉”、“久红”和“紫金早玉”四种草莓品种为发酵原料,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DV10为发酵剂制备草莓果酒,筛选适合酿造草莓果酒品种。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酚、总黄酮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抑制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变化,比较不同品种草莓制备草莓果酒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紫金早玉”制备草莓果酒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85 mg/mL和0.48 mg/mL,其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65.71%,其草莓果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1种,其中醇类与酯类含量分别占30.67%和58.62%。综合分析,“紫金早玉”草莓品种适用于酿造草莓果酒。
  • 罗泽宇,李晴,刘秀河
    中国酿造. 2023, 42(4): 181-18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柿子为原料,通过酵母菌与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复合发酵制备柿子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对其理化、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及感官评价,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柿子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90,接种活性酵母菌(0.2 g/L)与红色红曲霉(9%)于31 ℃发酵3 d。在此优化条件下,柿子酒酒精度达到12.45%vol,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出41种,其中,醇类13种、酯类10种、酸类7种、醛类6种、烷烃类3种、酮类2种。相比酵母菌单菌发酵柿子酒,丁酸乙酯、丁酸苯乙酯、正庚醇和仲辛醇为复合菌发酵柿子酒中独有;此外,复合菌发酵柿子酒中苯乙醇、丙酮酸乙酯、乙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3.17%、0.40%、0.10%。
  • 蒋光阳,田永强
    中国酿造. 2023, 42(4): 187-19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从实验室保藏的17株乳酸菌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EPS)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胞外多糖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EPS菌株E8,经鉴定其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E8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5%,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1∶1)添加量2.5%,发酵时间58 h,接种量3.7%,初始pH值5.85。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1 516.62 mg/L。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胞外多糖中存在吡喃糖环,糖苷键构型为α-型,微观结构呈片状。抗氧化结果表明,当EPS质量浓度为9 mg/mL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62.62±1.52)%、(55.17±1.44)%和(63.91±2.71)%。
  • 陈秋慧,魏建敏,涂青,卢红梅,杨双全,陈莉
    中国酿造. 2023, 42(4): 196-20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刺梨原汁为原料,采用酵母菌、乳酸菌混菌发酵制备刺梨原汁酵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对酵母菌及乳酸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刺梨原汁酵素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刺梨原汁酵素最佳酵母菌发酵工艺条件为以SY酵母菌为发酵菌株,酵母菌接种量0.3%,白砂糖添加量5%,发酵时间16 h,发酵温度27 ℃。在此优化条件下,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为7 294.41 U/mL,酵母菌活菌数为1.46×108 CFU/mL。刺梨原汁酵素最佳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2 h,发酵温度36 ℃,乳酸菌接种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为7 709.89 U/mL,乳酸菌活菌数为1.50×108 CFU/mL。刺梨原汁酵素感官评分为89分,共检出6种有机酸,总含量为1.30 g/L;共检出10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3种,总含量为1.81 mg/mL。
  • 郭明遗,范俐红,熊森业,吴华昌,张宿义,秦 辉,邓 艳
    中国酿造. 2023, 42(4): 203-20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丰富果酒品类,以青梅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备复合果酒,分析桂花添加量、初始糖含量、初始pH值、发酵温度对青梅桂花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其感官、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桂花添加量2 g/kg、初始糖含量24%、初始pH值4.1、发酵温度22 ℃、发酵时间5 d。在此优化条件下,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为10.8%vol,感官评分为83.9分,总糖含量为61.7 g/L,总酸含量为5.8 g/L,均符合果酒的标准要求。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共检测出37种香气成分,果酒香气成分来源主要是酯类和醇类,其中醇类占比32.71%、酯类占比25.59%。青梅桂花酒酒香清冽,口感上佳,风味独特,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梅酒种类。
  • 张俊杰,王楠,郭晨,王京琪,冯煜锋
    中国酿造. 2023, 42(4): 210-21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通过比较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ciceri)USDA 3378在酵母甘露醇琼脂(YMA)、酵母胰蛋白胨(TY)及修正YMA(MYMA)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初步筛选最佳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USDA 3378发酵条件,并通过发酵罐扩大培养评价菌株USDA 3378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Mesorhizobium ciceri USDA 3378初筛培养基为YMA,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甘露醇12 g/L,酵母粉8.75 g/L,KH2PO4 0.25 g/L,K2HPO4 0.25 g/L,无水MgSO4 0.1 g/L,NaCl 0.l g/L,接种量4%(V/V)。在此优化条件下,OD600 nm值为2.208,比优化前提高了35.54%。菌株USDA 3378在3 L发酵罐扩大培养后,OD600 nm值为2.341,比优化前提高了10.42%。
  • 李南薇,刘建,麦苇祥,高苏娟,刘功良,黄星源,林锦波
    中国酿造. 2023, 42(4): 215-22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郁南无核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原料制备无核黄皮果醋,并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发酵方式(同步发酵、分步发酵)和醋酸菌菌种(菌株A-2、A-3、A-5),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无核黄皮果醋醋酸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选用果酒专用酵母SY和自筛醋酸菌A-5及同步发酵方式,最佳无核黄皮果醋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5、醋酸发酵温度32 ℃、醋酸菌接种量8%、醋酸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无核黄皮果醋总酸含量为72 g/L,感官评分为88分,获得的无核黄皮果醋呈金黄色,澄清透明,果香饱满浓郁,酸度协调适口,风味独特。
  • 梁振荣,郝俊光,叶静萱,张碧艳,李晓瑜,廖夏瑩,韦佳佳,韦丹
    中国酿造. 2023, 42(4): 221-22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红心火龙果和百香果为主要原料制备红心火龙果百香果复合果酒,以酒精度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指标及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甜菜红素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2 ℃,初始糖度22%、火龙果与百香果质量比100∶10。红心火龙果百香果复合果酒的理化指标为:总酸3.73 g/L、pH 3.8、总糖54.94 g/L、酒精度11.87%vol、甲醇102.17 mg/L、甜菜红素105.98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1.03%,感官评分为84.72分。在发酵过程中,甜菜红素含量、a*值、b*值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下降趋势,而L*值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 段丽瑞,张巧,李永成
    中国酿造. 2023, 42(4): 228-23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罗非鱼加工废弃物(鱼残)的应用价值,以鱼残糜、虾壳粉和麸皮为原料,接种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CICC2066进行固体发酵制曲,再与鱼残糜进行高盐液体后发酵制备鱼鲜酱油。研究制曲时间、原料质量比和加水量对曲料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预处理的鱼残糜,分别接种不同比例曲料,比较鱼鲜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制曲最佳条件为制曲时间44 h,鱼残糜、虾壳粉与麸皮质量比4∶5∶5,加水量50%。在此优化条件下,曲料中性蛋白酶活力达到1 330 U/g。采用鱼残糜加复合蛋白酶为原料,添加40%曲料进行后发酵,制得的鱼鲜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37 g/100 mL,感官评分为95分。
  • 分析检测
  • 胡娇,宋廷富,罗珠,李松柏,廖勤俭,李杨华,安明哲
    中国酿造. 2023, 42(4): 234-23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定白酒中4种甾醇化合物的含量,开发出基于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白酒中甾醇化合物的方法。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分离和纯化,浓缩后上机分析。经方法学验证,各甾醇组分的方法检出限为0.01~0.03 mg/L,定量限为0.04~0.09 mg/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加标回收率为91.6%~119.1%,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采用该方法对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白酒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均检测到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而在清香型和米香型白酒中未检测到麦角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在各白酒中含量均较高。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检测需要,该研究为白酒中甾醇类物质的测定奠定了基础。
  • 王金龙,程平言,陆伦维,孙优兰,韦露露,尹延顺
    中国酿造. 2023, 42(4): 238-24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企业对白酒中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分析需求,该试验采用DB-WAX UI色谱柱以及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GC),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建立能同时检测5种香型白酒中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8 9~1.000 0,精密度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3%~3.23%,加标回收率为91.27%~114.52%,检出限为0.48~13.36 mg/L。与现有报道方法对比,该方法基线平稳,色谱峰平滑对称,无拖尾现象,分离效果明显,能满足企业白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的要求。
  • 冯小丽,雷飞舟,许昭,马瑞峰,辛宝燕,张志成,李健军
    中国酿造. 2023, 42(4): 244-24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对5种陕北稠酒和3种关中稠酒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8种稠酒样品总固形物含量均>10%,酒精度均为1.3%vol~2.5%vol;陕北稠酒的总酸含量均>2 g/L,关中稠酒的总酸均含量<1 g/L;还原糖含量为1.59%~6.70%,水溶性总糖含量为2.76%~10.07%。稠酒样品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出56种,其中,醛类10种;酮类12种;酸类9种;醇类7种;酯类7种;烷类4种;酚类2种;酸酐2种;呋喃1种;烯类1种;酰类1种,陕北稠酒和关中稠酒共有糠醛、5-甲基呋喃醛、5-羟甲基糠醛等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酸类物质及醇类物质。PCA和CA结果表明,关中稠酒各样品间挥发性风味成分接近,陕北稠酒各样品间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较大。
  • 吴爱英,宋纯艳,张辰辰,相丽新,张琳,周一冉
    中国酿造. 2023, 42(4): 250-25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建立了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方法,并对市售不同品种白酒中的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为40 ℃、萃取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能够得到很好的分离,在质量浓度为0~1 μg/mL范围内,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相关系数(R)≥0.996 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157~2.561 μg/kg、定量限为0.523~5.650 μg/kg。17种塑化剂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68%~98.56%;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5%~10.2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检出限低、精密度、准确度良好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品种白酒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快速检测。
  • 董榕贵,张洁,杨树江
    中国酿造. 2023, 42(4): 256-26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建立了FaPEx柱萃取净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绿茶中20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粉碎后加水浸泡30 min,采用10 mL 1%醋酸-乙腈提取,经FaPEx柱萃取净化后浓缩至近干,加入1 mL乙酸乙酯复溶,经DB-5MS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20种农药在质量浓度0.01~0.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在0.05 mg/kg、0.10 mg/kg、0.50 mg/kg三个质量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8%~118.2%,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3%~11.50%,方法检出限(LOD)为0.006~0.015 mg/kg,方法定量限(LOQ)为0.020~0.050 mg/kg。该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好,稳定性高,适用于绿茶中2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熊柳
    中国酿造. 2023, 42(4): 262-26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我国白酒行业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化之路,从中东欧国家总体饮酒消费特征、消费趋势、消费偏好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构建了分析指标体系,采用SPSS 23.0软件对中东欧各国文化、国家安全、人口、经济、酒类消费情况、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因子分析,最终提出中国白酒企业开拓中东欧白酒市场的优选策略,从而为白酒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 史官清,郭旭,彭聪
    中国酿造. 2023, 42(4): 267-27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品牌经济是企业追求独特价值诉求及产品溢价与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共振,是市场经济的高阶形态。贵州白酒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已在消费者中树立了高品质、高价值的品牌形象。但存在品牌内涵不清晰、规划不系统、要素不完备、香型过于集中、梯队不完备、存在市场乱象、公地悲剧、行业协会引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问题。该文以品牌经济为研究视角,提出单个企业、整体市场、区域三个层面的贵州白酒品牌体系的构建对策,以期为贵州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