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食品,其果肉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多酚、矿物质和黄酮等[1-2],具有杀菌、激素调节[3]、解毒、消除疲劳等功能[4],是酿造果酒的良好原料。新鲜青梅入口酸涩不宜鲜食,通常需加工后食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青梅加工产品为果脯和果酒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又被称为岩桂、木樨或九里香,具有浓郁的芳香气息,富含糖类、蛋白质、有机酸、黄酮及多种矿物质元素[5-6],综合营养价值极高。桂花中具有的广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7]、抗糖尿病、抗癌、促进人体纤维细胞再生[8]等功效,对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积极作用。中医常用于健胃、驱寒、平肝,可治疗痰多咳嗽、食欲不振、闭经腹痛等疾病[9]。利用青梅桂花进行复合果酒的酿造,不仅有助于解决青梅鲜果易腐的经济损失难题,且可生产一款香气宜人,口感清爽的保健果酒,提高青梅的利用率。
在果酒的发酵过程中,水果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保留,并且生成各种醇类、酯类、有机酸等物质[10]。有研究表明,果酒中的维生素比水果中的维生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长期饮用适量的果酒能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并且还能够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11]。在我国,果酒的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果酒的药用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色泽,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新的消费时尚。目前我国果酒品种单一,在中国酒业协会果露酒分会工作的推进下,我国目前完成了山楂酒、蓝莓酒、石榴酒等十个特色果酒的认定[12],对青梅果酒的发酵工艺、澄清工艺等都有所研究,叶倩雯等[13]对青梅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刘兴艳等[14]研究了青梅甘蔗发酵酒的关键加工工艺,陈铭中等[15]对发酵青梅酒的澄清工艺进行了优化,王玉霞等[16]对青梅大枣果酒的最佳低温发酵工艺进行了探索,但对青梅复合果酒的发酵开发研究仍需不断的创新深入,尤其是弥补其品类不够丰富的现实需要。该研究以青梅和桂花为主要原料,进行新型青梅桂花复合果酒酿造开发,减弱青梅单独发酵酒香味不足的缺点,并对复合果酒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一款香气宜人、酒香清冽,口感上佳,风味独特的复合果酒。
新鲜青梅、干桂花:市售。
葡萄糖、乙醇、硫酸铜、次甲基蓝、酒石酸钾钠、酚酞等(均为分析纯):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果胶酶、纤维素酶(均为食品级、30 000 U/g):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安琪果酒专用酵母SY: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SP21-800恒温破壁料理机: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BSP-250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K-98-Ⅱ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FE28-Standard酸度计: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GL224I-1SCN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Q68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美国PerkinElmer公司。
1.3.1 青梅桂花酒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1)青梅的预处理:挑选新鲜无虫害、果实饱满圆润、成熟度较高、肉质硬的梅果,将其洗净并晾干水分备用。
(2)破碎打浆:将青梅去核,称取与青梅果肉质量等比例的蒸馏水,加入0.1 g/L的D-异抗坏血酸钠以护色,同时称取设计添加量的桂花,将各原料混合,随后再加入140 mg/L的焦亚硫酸钾,打浆得到青梅桂花汁。
(3)酶解处理:以青梅桂花汁体积计,加入80 mg/L的果胶酶和20 mg/L的纤维素酶在50 ℃条件下恒温水浴2 h进行酶解处理,酶解完成后,在90 ℃条件下恒温水浴10 min进行灭酶处理。
(4)酵母活化:配制2%的葡萄糖溶液,按照干酵母与葡萄糖溶液为1∶10(g∶mL)的料液比,将干酵母溶解于葡萄糖溶液中,随即置于37 ℃条件下恒温水浴30 min以活化酵母。
(5)成分调配:用8层纱布将灭酶后的青梅桂花汁过滤后,添加白砂糖调整其糖度,待糖完全融化后,再调节其酸度。
(6)发酵:加入活化后的酵母,轻轻摇匀后,将其放入恒温发酵箱中进行青梅桂花酒的发酵。
(7)陈酿、澄清:发酵完成后,过滤去掉果渣,获得清液。添加80 mg/L的焦亚硫酸钾抑菌,静置陈酿,过滤、灭菌后得到青梅桂花复合果酒成品。
1.3.2 青梅桂花酒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采用单因素轮换法,依次考察桂花添加量(1.6 g/kg、1.8 g/kg、2.0 g/kg、2.2 g/kg、2.4 g/kg)、酵母接种量(0.1%、0.2%、0.3%、0.4%、0.5%)、初始糖含量(18%、20%、22%、24%、26%)、初始pH(3.0、3.5、4.0、4.5、5.0)、发酵温度(18 ℃、20 ℃、22 ℃、24 ℃、26 ℃)、发酵时间(3 d、4 d、5 d、6 d、7 d)对青梅桂花果酒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的影响。
1.3.3 青梅桂花酒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试验
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选择对结果影响显著的因素桂花添加量(A)、初始糖含量(B)、初始pH值(C)和发酵温度(D)为自变量,以酒体感官评价和酒精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1.3.4 分析与检测方法
酒精度的测定:参照GB 5009.2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中的方法[17];总糖、总酸以及二氧化硫的测定:分别参考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酒精计法、直接滴定法、指示剂法以及直接碘量法[18];pH的测定:参考GB 5009.2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19]。
感官评分:青梅桂花酒的感官评分参考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的分析方法》[18]进行评价设计。选择10名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组成感官鉴评小组,从外观、香气、滋味和典型性4个方面对青梅桂花果酒进行评价并打分,满分100分,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青梅桂花酒感官评分标准
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1.3.5 风味物质分析方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GC-MS法测定。
色谱条件:DB-WAX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载气流速为1 mL/min,程序升温:45 ℃保持3 min,再以2 ℃/min升至220 ℃保持15 min。
质谱条件: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级杆温度为150 ℃,扫描范围为20~450 m/z,溶剂延迟3 min。
1.3.6 数据分析
通过Origin 20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响应面试验运用Design-Expert11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每组试验平行3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1.1 桂花添加量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影响
桂花添加量对青梅桂花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随着桂花添加量在1.6~2.4 g/kg范围内的增加,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和感官评分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桂花添加量为2.2 g/kg时,酒精度达到最大;当桂花添加量为2.0 g/kg时,感官得分最高。桂花作为青梅桂花果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添加量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桂花添加量过少,不能突出果酒的典型性;添加量过多又会掩盖其果香味和酒香味,且过多的添加量可能会影响酵母的生长,从而影响酒精度。因此,选择桂花添加量为2.0 g/kg。
图1 桂花添加量对青梅桂花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Osmanthus fragrans addition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2.1.2 酵母接种量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影响
酵母接种量对青梅桂花酒发酵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知,随着酵母接种量在0.1%~0.5%范围内的增加,青梅桂花果酒的酒精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酵母添加量为0.3%时酒精度最大;青梅桂花果酒的感官得分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酵母添加量为0.3%时感官得分最高。适宜的酵母接种量对果酒的发酵有促进作用,但酵母接种量过多不仅对酒精的生成不利,还会使得果酒产生不愉快的滋味[20]。因此,选择酵母接种量为0.3%。
图2 酵母接种量对青梅桂花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yeast inoculum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2.1.3 初始糖含量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影响
初始糖含量对青梅桂花酒发酵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初始糖含量在18%~26%范围内的增加,青梅桂花果酒的酒精度和感官得分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都在初始糖含量为24%时达到最大值。作为乙醇的来源,初始糖含量的多少对果酒酒精度的高低有直接影响[21],且一定量的糖度对青梅原料低糖高酸的特性有优化弥补作用,但糖含量过高又会影响酵母的活性,不利于乙醇的生成。因此,选择初始糖含量为24%。
图3 初始糖含量对青梅桂花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initial sugar contents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2.1.4 初始pH值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影响
初始pH值对青梅桂花酒发酵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随着初始pH值在3.0~5.0范围内的增加,青梅桂花果酒的酒精度和感官得分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初始pH值为4.5时酒精度最高,在初始pH值为3.5时感官评分最高。适宜的微酸性环境有利于酵母的生长,pH值太低不仅会影响果酒的发酵,还对其口感有较大影响;pH值过高会导致果酒色泽的变化,影响其品质[22]。因此,选择初始pH值为4.0。
图4 初始pH值对青梅桂花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2.1.5 发酵温度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影响
发酵温度对青梅桂花酒发酵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知,随着发酵温度在18~26 ℃的升高,青梅桂花果酒的酒精度和感官得分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发酵温度为24 ℃时酒精度最大,在发酵温度为22 ℃时感官评分最高。在低温环境下发酵会使青梅桂花酒的花香和果香更加浓郁,但对酵母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高温虽然能加快酵母的生长速率,但会使酵母自溶,降低细胞存活率[23]。因此,选择发酵温度为22 ℃。
图5 发酵温度对青梅桂花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2.1.6 发酵时间对青梅桂花果酒的影响
发酵时间对青梅桂花酒发酵的影响见图6。由图6可知,随着发酵时间在3~7 d范围内的增加,青梅桂花果酒的酒精度和感官得分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发酵时间为6 d时酒精度最高,在发酵时间为5 d时感官评分最高。发酵时间太短酒体酒精度不够,风味不明显;发酵时间过长会使得果酒总酸含量升高,影响口感协调性[24]。因此,选择发酵时间为5 d。
图6 发酵时间对青梅桂花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而选择桂花添加量、初始糖含量、初始pH值、发酵温度进行响应面试验,以此得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试验设计及其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续表
注:“**”表示对结果影响极显著,P<0.01;“*”表示对结果影响显著,0.01<P<0.05。
通过响应面软件对表2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桂花添加量(A)、初始糖含量(B)、初始pH值(C)和发酵温度(D)4个自变量对青梅桂花酒酒精度(Y1)和感官评分(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表2 青梅桂花酒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设计与结果
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for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对于酒精度和感官评分这两个响应值,回归模型皆为极显著(P<0.000 1);且失拟项P(酒精度)=0.209 5和P(感官评分)=0.051 8,可以得出失拟项不显著,说明该回归方程拟合度好。
由决定系数,校正决定系数为
=0.867 6可知,此模型中的86.76%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变化来自于自变量A、B、C、D。通过F值和P值得到影响酒精度的各因素顺序为初始pH值(C)>初始糖含量(B)>桂花添加量(A)>发酵温度(D)。
,可以得出此模型中的92.47%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变化来自于自变量A、B、C、D。通过F值和P值得到影响感官评分的各因素顺序为初始糖含量(B)>桂花添加量(A)>发酵温度(D)>初始pH值(C)。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影响的响应面图及等高线见图7。由图7可知,随着初始糖含量和初始pH值共同增加,酒精度的变化最为明显,其交互作用对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的影响显著(P<0.05)。桂花添加量和初始pH值交互作用对青梅桂花酒的感官评分的响应曲面呈凸形,等高线呈椭圆形,说明二者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25-26],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图7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影响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
Fig.7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s of effec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on alcohol content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the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根据Design-Expert 11软件的分析结果,得到青梅桂花酒理论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桂花添加量2.03 g/kg,初始糖含量23.82%,初始pH值4.10,发酵温度22 ℃,最终产品的酒精度为10.9%vol、感官评分为85.1分。
考虑到实际操作条件,将最佳工艺条件调整为桂花添加量2 g/kg,初始糖含量24%,初始pH值4.10,发酵温度22 ℃,其他因素不变,在该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最终测得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分别为10.8%vol和83.9分,与预测值相近。因此经验证试验表明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
2.4.1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以最优工艺发酵生产的青梅桂花酒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青梅桂花酒的理化指标符合NY/T 1508—2017《绿色食品 果酒》与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的标准要求。
表4 青梅桂花酒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Table 4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2.4.2 青梅桂花酒风味成分分析
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制备青梅桂花果酒,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测定,结果见表5。
表5 青梅桂花酒香气成分检测结果
Table 5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the flavor components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 wine
由表5可知,共检出37种香气成分,占峰面积的76.85%。其中醇类占比32.71%、酯类占比25.59%、醚类占比2.01%、酮类占比1.96%、酸类占比0.50%、醛类占比0.31%、烃类占比5.42%、其他占比8.35%。大部分酯类都可以赋予酒体愉悦的香气[27],能够使得青梅桂花果酒果香和花香浓郁、酒香醇厚、香气协调,在这37中香气成分中,酯类共有11种,数量最多,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辛酸乙酯7.15%、乙酸戊酯6.65%、己酸乙酯4.31%、乙酸异戊酯3.88%、3-甲基戊酸乙酯1.87%。醇类物质是促使果酒香甜的重要物质[28],青梅桂花果酒的香气成分中醇类物质共有5种,其相对含量为32.71%,占比最多;在这5种醇类物质中,异戊醇的含量最高,为29.25%,含量较多的还有3-甲基-1-戊醇1.51%及4-甲基-2-庚醇1.14%。酸类、醛类和酮类对果酒的香味也有重要影响,但就本研究的香味物质检测结果来看,青梅桂花果酒中的这些类别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普遍较低。
该研究制备了青梅桂花果酒,并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青梅桂花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桂花添加量2 g/kg,初始糖含量24%,初始pH值4.10,发酵温度22 ℃。在此优化条件下,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分别为10.8%vol和83.9分;共检出3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32.71%、酯类25.59%、醚类2.01%、酮类1.96%、酸类0.50%、醛类0.31%;且理化指标均符合果酒类相关标准。青梅桂花果酒澄清、透明、有光泽,具有协调悦人的香气,酒味浓郁无异味,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开发价值。后续将在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营养风味价值上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陈其欣,孟祝龙,谈国闻,等.青梅提取物抗菌效果研究[J].现代食品,2022,28(8):202-205.
[2]蒋桂芳,敖单一.青梅果酒发酵工艺研究[J].酿酒科技,2020(12):49-53.
[3]TIAN T,CAO H,FARAG M A,et al.Current and potential trends in the bioactive propertie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Prunus mume Sieb.Et Zucc:a comprehensive review for value maximization[J].Crit Rev Food Sci Nutr,2022,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22.2042186.
[4]严红光,林红,练顺才,等.酿造工艺对青梅果酒有机酸组成影响[J].食品科技,2016,41(4):68-71.
[5]廖素兰,潘婉华.响应面法优化锥栗桂花糯米白酒发酵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4):80-86.
[6]张阳阳,侯贺丽,王荣荣,等.响应面法优化桂花酒酿造工艺[J].中国酿造,2021,40(11):217-222.
[7]YU T K,HUNG Y L,CHUAN Y,et al.New phenylethanoid from the flower of Osmanthus fragrans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o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J].Phytochem Lett,2020,36:127-133.
[8]WANG Z,ZHANG R.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Osmanthus fragrans (Lamiales,Oleaceae) from China[J].Mitochondrial DNA B Resour,2021,6(7):2056-2057.
[9]冯晓汀,宗积林,王双慧.桂圆桂花果冻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3):117-121.
[10]NAPOLI C,BALESTRIERI M L,SICA V.Beneficial effects of low doses of red wine consumption on perturbed shear stress-induced atherogenesis[J].Heart Vessel,2008,23(2):124-133.
[11]CHAN K J,THACHM W L,OLSEN J.Wine and health perceptions:Exploring the impact of gender,age and ethnicity on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wine and health[J].Wine Econom Policy,2016,5(2):105-113.
[12]梁艳玲,陈麒,伍彦华,等.果酒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中国酿造,2020,39(12):5-9.
[13]叶倩雯,刘长海,廖堪义.青梅酒发酵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4,50(3):60-65.
[14]刘兴艳,李梅,侯嘉丽,等.青梅甘蔗复合发酵酒加工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4):135-141.
[15]陈铭中,刘志芳,吴海珍,等.响应面法优化发酵青梅酒澄清工艺[J].中国酿造,2020,39(3):84-87.
[16]王玉霞,蔡智勇,张超,等.青梅大枣果酒低温酿造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21):155-16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5009.2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5009.2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20]赵丛枝,寇天舒,张子德.发酵型无花果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13):79-82.
[21]李曼祎,张亚萌,刘春凤,等.枸杞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香气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1,48(5):865-872.
[22]张杰,赵洋溢,林静,等.蓝莓果酒主发酵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品质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2,44(3):690-705.
[23]PENG B Z,LI F L,CUI L,et al.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key aroma compounds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apple wine[J].J Food Sci,2015,80(12):2937-2943.
[24]于聪,李艳.响应面法优化紫甘薯发酵酒的工艺条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1):133-140.
[25]惠靖茹,程洋洋,黄占旺.响应面优化茶树菇发酵调味料的制曲工艺[J].中国调味品,2022,47(4):97-101,116.
[26]许强,杨素红,谭溪莉,等.混菌发酵桑葚酒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中国酿造,2022,41(5):60-66.
[27]孔赵萌,杨希娟,党斌,等.藜麦人参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香气成分分析[J].农产品加工,2021(7):39-44.
[28]LIN X,HU X,WU W,et al.Evaluation of the volatile profile of wax apple(Syzygium samarangense) wines fermented with different commercial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s[J].Food Sci Biotechnol,2018,28(3):657-667.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wine and aroma components analysis of greengage-Osmanthus frag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