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0-10-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陈晓寅; 王振斌; 马海乐; 江慎华; 常金科; 马晓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醋糟是酿醋的下脚料,其酸性大、腐烂慢,是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一大难点。对醋糟在饲料、食用菌栽培料、植物无土栽培基质、医药及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其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张占军; 王富花; 曾晓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物质的酶的总称,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该文综述了果胶酶的特性及其在果汁澄清、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以及改善酒的品质等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 李翠霞; 李华; 王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的主要菌群,对其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离鉴定非常重要,该文针对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筛选优良酒球菌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王艳君; 刘同军; 曹涛; 张浩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α-L-鼠李糖苷酶是一种水解酶,可以作用于α-1,2、α-1,3、α-1,4、α-1,6以及α1连接的糖苷键,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和真菌中。不同来源的α-L-鼠李糖苷酶的结构不同,其催化特性也不尽相同。α-L-鼠李糖苷酶在食品、医药、化学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α-L-鼠李糖苷酶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应用等。
  • 研究报告
  • 张金兰; 鲁绯; 张伟伟; 汪建明; 高丽华; 张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市场的52个腐乳样品进行了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腐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不同腐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含量不同(10cfu/g~105cfu/g),对消费者存在潜在的危害。某些腐乳产品中蜡状芽孢杆菌的数量较低,说明改善卫生条件和改进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腐乳产品。
  • 李玉秋; 王景会; 李铁柱; 李倬林; 杨贞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提取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GS115/pPICZαA-Mucor pusillus rennet),经过Sephadex G-75分子筛和DEAE-52离子交换2次柱层析纯化,酶的比活力由2078U/mg提高为10526U/mg,纯化倍数超过5倍,纯化的重组凝乳酶经SDS-PAGE电泳分析纯化的重组凝乳酶分子质量约为46kDa。
  • 谢英; 覃倩倩; 张京声; 张列兵; 郝彦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酸马奶中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时间、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植物乳杆菌LB-B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静置培养20h,培养基初始pH值为6~7;最佳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葡萄糖30g/L、胰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5g/L、无水乙酸钠5g/L、柠檬酸铵2g/L、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镁0.28g/L、硫酸锰0.25g/L、吐温-80 4mL/L。在优化发酵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高达10240AU/mL,提高了3倍。
  • 陈彬; 王夫杰; 殷丽君; 刘欢; 鲁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对3株酱油发酵增香用耐盐酵母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绘制出3株酵母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3株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NaCl浓度8%~12%、酒精度1%vol~3%vol、pH值4.0~4.5、培养温度35℃。3株酵母菌均能在酱油后酵环境下生长,其中Zygosaccharomyes major takah(Y1)和Zygosaccharomyes rouxii(Y2)酵母菌具有较高的耐盐性,Zygosaccharomyes major takah(Y1)酵母菌耐酒精性最强。通过发酵试验比较,Zygosaccharomyes rouxii(Y2)酵母菌消耗还原糖和产酒精能力高于Zygosaccharomyes majortakah(Y1)、Zygosaccharomyes pseudorouxii(Y3)。
  • 刘杰; 田小群; 梁世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啤酒废酵母制备得到的酵母抽提物对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来检测所制酵母抽提物的品质,并与英国OXOID公司进口酵母粉进行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酵母抽提物提高了啤酒酵母的起发速度、发酵效率和存活率,并增强了所制啤酒的缓冲能力、风味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且自制酵母抽提物促进啤酒酵母发酵的效果略优于OXOID酵母粉。
  • 阮彩彪; 何建; 涂晓嵘; 李江怀; 桑志高; 涂国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新农抗702产生菌链霉菌702产孢子的最佳工艺,确定培养基优化组分与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比较6种培养基斜面产孢子情况,选择最佳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新抗702产生菌固体斜面产孢子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蔗糖浓度3%。蛋白胨和氯化钠对其均有抑制作用。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培养温度29℃、初始pH值8、培养时间5d。在此条件下,每支试管斜面产孢子量达到4.42×108个,提高了64.9%。
  • 杨东升; 朱丽元; 谢晓红; 罗先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酒精酵母进行紫外诱变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鉴别培养,获得了10株呈红色菌落表型的突变株。诱变条件为:紫外(灯管功率20W)波长254nm,照射距离20cm,照射时间10s、60s和80s,获得正突变菌株Z8,可以耐受12%vol酒精。同时表明了酒精高产和酒精耐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 殷智超; 周浩; 徐海东; 刘林枝; 刘广梅; 孙东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比浊法和MTT比色法2种细胞浓度测定方法在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过程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比浊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总菌浓度的测量上,而MMT比色法测游离活菌浓度时较适合,但是仍然会受产物影响不能很好的反映发酵液总的活菌浓度。
  • 吴馨娜; 杨再福; 孙利红; 张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酒渣、土壤和酵母粉3种样品中筛选出可利用黑麦草纤维发酵生产乙醇的菌种。试验利用梯度法和划线分离法从3种样品中筛选出18株酵母菌,其中有3菌株可高效利用木糖,通过理化分析及预发酵试验,确定其中的Rr菌株最适合黑麦草纤维的发酵;并对其耐受性的研究表明,其pH值耐受范围为3.3~5.2、最佳木糖浓度为0.02g/mL、耐受NaCl浓度范围为0.00~0.04g/mL、耐受乙醇浓度为0%vol~4%vol。
  • 张建平; 赵莹; 梁力曼; 王子华; 李晓丽; 赵永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辐射与盐酸催化相结合对蕉藕粉进行水解制备葡萄糖,探讨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反应温度、酸浓度和无机盐等条件对蕉藕粉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蕉藕粉在微波功率800W,温度95℃,盐酸浓度为0.1moL/L的条件下,7min葡萄糖的收率为95.01%;添加BaCl2时葡萄糖的收率为100.04%。
  • 王小琴; 龚斌; 朱薇玲; 缪礼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放线菌327#最大限度地生产拮抗物质,在摇瓶试验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发酵液装量对放线菌327#生产拮抗物质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0.5%,硫酸铵1.5%,葡萄糖2.5%,氯化钠0.6%,碳酸钙0.6%。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0,发酵液装量为250mL摇瓶装15mL。培养时间3d时,发酵液中拮抗物质达到最高水平,对青霉的抑菌圈直径达(22.4±0.4)mm。
  • 赵俊仁; 孔保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然发酵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干肠中细菌总数、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初期葡萄球菌受到乳酸菌的抑制,增长缓慢;发酵后期乳酸菌生长进入衰退期,葡萄球菌开始快速繁殖。通过对风干肠中葡萄球菌的分离筛选,共鉴定出5株符合生产要求的葡萄球菌,分别为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克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kloosii)。
  • 牛广杰; 刘军; 黄治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动态演变的研究,结果显示,大曲曲温最高65℃、最低28℃,水分从40%逐步降至11.8%、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液化力、蛋白分解力分别在92U/g~330U/g4、8g/100g~143g/100g、0.11mg/g~0.45mg/g、0.18U/g~0.56U/g、4.2U/g~104U/g之间波浪变化。
  • 杨秀芳; 陈梅; 马养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β-呋喃果糖苷酶。对固定化过程中氯化钙浓度、戊二醛浓度、加酶量、包埋时间、交联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载体制备与酶固定化中的主要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对固定化酶活力回收比较,壳聚糖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优于海藻酸钠。
  • 刘清斌; 章俊; 许德富; 甘广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从水解液中制备酪蛋白磷酸肽的工艺。通过N/P和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胰蛋白酶制备CPPs的条件:酪蛋白浓度为4%,底物与酶的比例为100∶1,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60min。CPPs的沉淀分离条件为CaCl2终浓度1.0g/L,乙醇浓度50%vol,沉淀pH值为4.5,沉淀时间6.5h。
  • 赵龙飞; 徐亚军; 梁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集茶酒酿造过程中关键环节(前发酵和主发酵)的发酵料,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对获得的优势菌株SQCJ01和SQCJ02采用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8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QCJ01和SQCJ02都属于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结合常规的表型特征分析和分子分类学方法是目前相对完善的酵母菌鉴定方法。
  • 关晓辉; 尹宗杰; 鲁敏; 李彦英; 吴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葡糖酸醋杆菌Gyll为目标菌株,采用单因素法对液体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条件(氮源、碳源、初始pH值、种龄、接种量和静态发酵周期)进行了优化,并对其代谢生产的细菌纤维素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蔗糖5%,玉米浆干粉5%;初始培养基pH 6.2,发酵液中接种量10%;采用动静三步结合发酵时,一级种子的种龄24h,二级种子扩大化培养时种龄为20h,静态培养周期为8d。菌株最高产量为11.49g/L,约是优化前的5倍。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对细菌纤维素的表征,确定制得的细菌纤维素属于Ⅰ型纤维素,具有典型的网状结构,纤维束尺寸为纳米级且结晶度很高。
  • 李智涛; 卢志洪; 吕扬勇; 郑穗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S9114合成L-谷氨酸(L-Glu)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并结合S9114在10%和30%溶氧条件下发酵至中后期时胞外相关产物的分泌情况计算出其代谢流分布;通过MATLAB线性规划得到了谷氨酸合成的理想代谢流分布。代谢流分析结果表明,减少HMP和TCA循环的代谢流量,增加CO2固定的代谢流将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在谷氨酸发酵工艺控制中,溶氧是关键因素,发酵中后期提高溶氧有利于谷氨酸的生成,同时可抑制副产氨基酸的产生;主要副产物乳酸在理想代谢流分布中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乳酸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王玉荣; 刘大为; 陈勉华; 王昌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1)低成本培养基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从玉米粉培养基、酵母浸出液培养基、乳清粉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中筛选嗜酸乳杆菌基础培养基。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重要因子,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因素水平,最后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优化得到乳清培养基为乳清粉12.99%(w/v)、葡萄糖2.75%(w/v)、NH4H2PO4 0.52%(w/v)。采用优化的培养基,以4%接种量接种La-1菌种子液,37℃培养22h,菌体密度为1.93×109 cfu/mL。
  • 孙付保; 陈霞; 王晓丹; 程贺; 赵长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麦热稳定蛋白的含量及组成对啤酒泡沫的形成和稳定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Bradford法和SDS-PAGE电泳技术对国产东北大麦和华东大麦发芽过程中热稳定蛋白的含量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地区间大麦的热稳定蛋白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为改良国产大麦的种植及蛋白构成提供借鉴。
  • 赵玉斌; 冷云伟; 赵梅; 刘玉春; 王心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黄酒发酵过程糖组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更直观地了解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并为掌握黄酒发酵过程的物质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 陈继超; 郭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多酚、糊精、蛋白类物质对苏北麦汁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北麦汁浊度受各添加物的影响程度排序为高、中分子蛋白>多酚>糊精,麦芽糊精对苏北麦汁浊度无明显影响。故酿造时应重点控制高、中分子蛋白和多酚的含量。
  • 聂聪; 王昌禄; 王玉荣; 周广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制麦过程中,大麦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低分子肽类和氨基酸,这些营养物质为酵母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保障。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麦芽中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并研究了不同麦芽品种和工艺条件下,麦芽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在相同的工艺下,其氨基酸组成差异并不显著;同种大麦采用不同的制麦工艺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差别明显。
  • 凌猛; 祖国仁; 曹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啤酒酵母泥X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筛选,得到高耐渗、高耐酒精的酵母菌Y,经研究发现该菌株耐酒精度18%vol,耐糖度60%。并对该菌株在28°P麦芽汁培养基中的发酵性能和发酵终止时啤酒的风味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与出发菌种X作对比,菌株Y更适合于高浓酿造。
  • 胡国军; 吴天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检测了收集到的不同豆豉的蛋白质、水分、总糖含量等,了解各种豆豉的营养价值;并通过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了各种豆豉纤溶酶的活性,分析了影响豆豉纤溶酶粗酶液活性的因素。结果显示,豆豉样品DC-H8的营养价值较高;试验确定豆豉纤溶酶粗酶液的提取方法:取一定量的豆豉,保持豆豉整粒,加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于4℃浸提16h,离心、过滤后测定酶活,豆豉样品DC-H8的纤溶酶活性最高,为285.759 IU/mL。
  • 刘春梅; 张守义; 代亨燕; 谭书明
    journal6. 2010, 29(10): 100-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刺梨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发酵产酒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菌种配比1∶1、含糖量17%。此条件下发酵酒精度为11.56%vol。
  • 陈有双; 唐忠锋; 陈晓伟
    journal6. 2010, 29(10): 104-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木薯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用双酶协同水解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双酶协同水解处理木薯淀粉后形成微孔,且木薯微孔淀粉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木薯淀粉的比表面积。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热稳定性降低,结晶部分所占的比例增加。
  • 刘慧; 周茉; 熊利霞; 高秀芝; 张红星
    journal6. 2010, 29(10): 106-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昆明酸浆米粉中分离的3种乳酸杆菌采用混合发酵法研制米粉复合发酵剂。以产酸能力、发酵活力与感官品质评价为指标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杆菌,并采用L16(45)正交试验确定制作酸浆米粉复合发酵剂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从昆明酸浆米粉中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3株乳酸杆菌R1、R9、R11菌株;利用此3株乳酸杆菌研制的复合发酵剂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发酵剂接种量4%,R1∶R9∶R11菌株接种比例为1∶1∶1;采用复合发酵剂制作的酸浆米粉与单一菌种相比,其酸度与活力均有明显提高。用此复合发酵剂制作的成品酸浆米粉,风味纯正、柔韧筋道、口感爽滑,色泽如白玉。
  • 刘天蒙; 宋俊梅; 秦思思
    journal6. 2010, 29(10): 111-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豆粕为原料,通过米曲霉的固态发酵生产大豆肽。依据发酵豆粕过程中所产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以及豆粕最适水解温度,对大豆肽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温度变化对固态发酵豆粕产大豆肽工艺的影响。
  • 汪芳; 吴晖; 余以刚; 李勤昌; 朱佳喜; 董珊珊; 唐语谦
    journal6. 2010, 29(10): 113-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 YQ-7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和氮源的添加量,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中的碳氮比,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蔗糖76.31g/L,酵母浸膏33.75g/L,酸水解酪蛋白16.00g/L,硫酸铵0.5g/L,硫酸镁1.0g/L,磷酸二氢钾2.6g/L,甘氨酸2g/L。同时,对补糖策略进行了研究,确定补糖工艺为自发酵16h开始补糖,补糖量70%~80%,每隔12h补糖一次,50h终止发酵,生物量为49.47g/L。
  • 李西腾
    journal6. 2010, 29(10): 117-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瓜为原料,对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细胞混合发酵生成西瓜果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西瓜醋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时糖度为14%,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5d~6d,醋酸发酵时,接种量10%,底物浓度6%,醋酸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3℃。
  • 周向军; 高义霞; 刘龙娟
    journal6. 2010, 29(10): 120-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410nm处测定双孢菇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O最适温度35℃,最适pH6.0;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4种抑制剂对PPO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HSO3>柠檬酸。CuSO4和FeCl3对PPO均有激活作用,三氯化铁的激活作用较明显。
  • 于田利; 禇庆环; 张佳程; 范荣波
    journal6. 2010, 29(10): 123-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研究了10种不同因素对丁二酮乳链球菌产生丁二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产生丁二酮最高量的条件分别为培养温度30℃;凝乳后3h;后熟12h;培养基pH值调节为5.6;培养基中添加柠檬酸0.1%;培养基中添加VC 0.4%;培养基中添加金属离子分别为Mg2+0.02%、Cu2+0.04%、Mn2+0%;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0.5%;培养基中添加碳水化合物的量分别为葡萄糖1%,蔗糖0.5%;随着基质浓度增加丁二酮产量也随之增加。
  • 刘慧; 王联结
    journal6. 2010, 29(10): 127-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酸性蛋白酶对酿酒原料的颗粒物质溶解性很强的理论,这是经过多数试验所证实的。而对于非粮食类的酿酒原料的颗粒是否溶解性也较好,即酸性蛋白酶是否对非粮食类原料出糖率有很大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而且添加酸性蛋白酶后的灭酶活温度、所需pH环境以及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添加比例这3个因素对出糖量的影响做了研究。最后利用二元回归方程得出最佳出糖量的条件,灭活温度59.7℃,pH值为4.7,添加比例6.04∶1,降解率为70.11%。
  • 刘中华; 侯小歌; 裴文亮; 吕瑞峰; 杜虎军
    journal6. 2010, 29(10): 130-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树舌灵芝摇瓶发酵过程中生物量、pH值、电导率、胞外粗多糖、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树舌灵芝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pH值均在5d后趋于稳定,电导率先下降3d后逐步上升,胞外粗多糖、纤维素酶活力均在3d时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5d后基本趋于稳定。
  • 阳丽; 杨萍; 王曼莹
    journal6. 2010, 29(10): 13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高效表达壳聚糖酶的毕赤酵母菌株。重组质粒pPIC9K-CSN经SalⅠ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表型筛选Mut+转化子,PCR鉴定后,用G418梯度浓度筛选多克隆子,用甲醇诱导摇瓶分泌表达。经PCR分析,质粒转到宿主菌GS115,在G418为4mg/mL时,筛选到了多克隆子,经SDS-PAGE分析表明分泌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25kDa,酶活为14.59 U/mL。
  • 薛美娇; 吴朝霞; 高跃; 吴宇
    journal6. 2010, 29(10): 136-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葡萄汁饮料的缓冲系数与原果汁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系数与原果汁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同时得出了缓冲系数与原果汁含量之间的关系式。只要测定出该饮料的缓冲系数,即可根据关系式推算出该饮料中原果汁含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0.37%~1.13%,回收率106%~108%,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且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浓度的检测。
  • 李丽; 周健; 马懿; 徐光玲
    journal6. 2010, 29(10): 139-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行设计分离方法,以白酒厌氧污泥为接种物,在厌氧环境下分离细菌,再通过控制生长条件分离高效厌氧菌株。其主要菌株的生长温度为37℃,pH值为7.30,恒温培养7d后,形成的菌落呈不规则的圆形,不透明,菌落大,产气现象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球状、杆状,通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对筛选出的高效菌株与活性污泥进行了混合交互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微生物通过厌氧流化床处理白酒废水表现为产气高,有机物降解迅速等良好特性。
  • 秦俊哲; 高存秀
    journal6. 2010, 29(10): 142-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以银杏酸的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银杏酸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DA201对银杏酸的吸附为快速平衡型,银杏酸粗提取液上样浓度为0.45mg/mL,静态吸附时间4h,动态上样流速为1mL/min,银杏酸吸附容量为59.00mg/g,洗脱剂乙醇浓度为95%vol,洗脱速度为1mL/min,解析率为98.46%,银杏酸纯度为83.4%。
  • 戴诗皎; 李睿; 刘志国; 宫本敬久
    journal6. 2010, 29(10): 145-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株食物中毒病人体内分离的产志贺毒素突变株EC130和EC169进行毒力分析。EC130和EC169携带stx基因但不能正常表达志贺毒素,具有eae基因和hly基因,仍具有一定毒力。初步探讨了产志贺毒素突变株不能正常表达志贺毒素的机理,高产志贺毒素的对照株携带Q933基因,而EC130和EC169不携带Q933基因。结果表明,单一采用志贺毒素作为检测靶标,容易造成产志贺毒素突变株漏检,今后在检测食品中产志贺毒素株时应增加检验eae基因和hly基因。
  • 彭湘屏; 卢红梅
    journal6. 2010, 29(10): 148-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的不同途径进行归纳对比,最终发现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培养基和工艺条件的优化,更取决于高溶氧、低剪切力培养方式及设备的改进。由代谢通量分析可知需通过遗传改造、诱变等方法,减少副产物生成,提高BC的产率。
  • 孔阳; 马养民; 李彦军; 李宁
    journal6. 2010, 29(10): 151-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车前草的60%vol﹑70%vol﹑80%vol﹑90%vol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和水相萃取物对4种细菌和13种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车前草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和假丝酵母等常见食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常见植物病原菌苹果腐烂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烟草赤星、草莓镰刀菌、番茄灰霉等的抑制作用也较好。
  • 倪秀珍; 王晓菊
    journal6. 2010, 29(10): 154-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H2SO4介质中,乳化剂OP-10存在条件下,柠檬酸对Fe3+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绿的反应具有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柠檬酸的新方法。研究了吸收光谱、试剂用量、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测定了动力学参数。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4μg/L~240μg/L,检出限为3.27×10-6g/L。
  • 梁承红; 蒋耀庭; 王云创
    journal6. 2010, 29(10): 156-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压电晕场对面酱进行处理,对处理过的面酱进行香气成分、氨基酸及理化指标的分析表明,高压电晕场既可以改善面酱的色、香、味,又可杀灭面酱中的有害细菌。
  • 王丽华; 李建飞; 王异静; 高加明
    journal6. 2010, 29(10): 158-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C-O吸闻技术是将气相色谱(GC)结合嗅闻仪对样品中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的一项技术,是从复杂混合物中筛选出香味活性组分有效的方法。该技术把仪器和感官分析结合在一起,是研究样品风味组分的新型方式,可以从黄酒中找出对风味有重要贡献的呈香化合物。
  • 梁利和
    journal6. 2010, 29(10): 161-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味精废液的组成、来源、成分以及处理途径,重点论述了推流式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曝气法的流程和工艺控制参数。
  • 赵翾; 李红良; 张爱华
    journal6. 2010, 29(10): 165-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酵米酒作为酒基,橄榄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浸泡法制备橄榄酒的酿造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料液比对橄榄酒感官评价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酿造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25d,料液比为1∶2。
  • 成剑峰; 郭文娟
    journal6. 2010, 29(10): 167-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荞麦籽粒破碎物为原料,经粉碎、红曲霉发酵、包装等工序加工生产的苦荞麦降脂茶。泡制的茶汤清澈且呈桔红色,具有明显独特的酯香风味,制品中较好地体现了苦养麦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红曲霉发酵产生的洛伐它丁等保健成分。
  • 汪建国
    journal6. 2010, 29(10): 170-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和探讨利用黄酒糟开发生产优质芝麻香型白酒的工艺条件、流程、配料、工艺技术要点等。从而提升黄酒糟制白酒的产品价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 分析与检测
  • 吴波; 张寒俊; 严建芳
    journal6. 2010, 29(10): 173-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法测定腌菜中的桑色素、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的方法。桑色素、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分别为0.25mg/L~8mg/Lr,=0.9993;0.25~8.mg/Lr,=0.9998;0.25mg/L~8mg/Lr,=0.9993;0.25mg/L~8mg/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9.5%~102.3%。
  • 吕海棠; 任彦蓉; 李春花;
    journal6. 2010, 29(10): 175-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清香型和浓香型2种类型的白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白酒的干燥物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的谱图有明显的差异,浓香型白酒的酯类含量高,清香型白酒的羧酸盐含量高。该法可直观的评价白酒产品的品质与真伪。
  • 刘金峰; 钱家亮; 武光明
    journal6. 2010, 29(10): 177-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啤酒生产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甲醛、用澄清剂代替甲醛、选用低甲醛产量酵母菌3种方法对啤酒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不同工艺生产出来的啤酒中甲醛的含量。通过比较得出:(1)甲醛添加量控制在麦芽用量的150mg/kg~300mg/kg;(2)添加无毒麦汁澄清剂;(3)选用低甲醛产量酵母菌3种方法可以达到降低啤酒中甲醛含量的目的。
  • 研究报告
  • 柴菊华; 崔彦志; 杜彬; 王莉; 张学峰; 孙国才
    journal6. 2010, 29(10): 181-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Biochrom3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但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部分氨基酸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对19个氨基酸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划分为5类,其中马贝克干红酒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
  • 分析与检测
  • 曹家兴; 陆建平; 李郁; 童张法
    journal6. 2010, 29(10): 184-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糖蜜试样溶液用HCl调节至pH值为2,加入乙酸指示羧酸滴定起点,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电位滴定,突跃指数曲线指示出羧酸的滴定突跃起点和突跃终点,两突跃之间消耗的标准碱量相当于样品中羧酸的总量。无机酸包括硫酸或磷酸不影响滴定结果。方法平均样品加标回收率100.1%,相对标准偏差2.3%。测定了广西几家糖厂的糖蜜羧酸根总量,结果约为0.64 mol/kg。
  • 李世东; 肖云; 刘志国; 周帼萍
    journal6. 2010, 29(10): 188-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企业生产的1批奶茶贮存1~2个月后发现约70%产品变质,出现pH值轻微下降,但不产气,肉眼观察不到分层、沉淀等感官指标的变化,检测发现有细菌的污染,变质产品中细菌数高达106cfu/mL。分离到2株典型污染菌,经过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该属微生物能耐受85℃、10min~30min,是从巴士杀菌乳和喷雾干燥奶粉中分离到的最耐热的非芽孢菌之一,常导致乳制品中出现该类微生物的大量污染。一般30℃、3d以上才能形成肉眼可识别的菌落,常规检测中因未形成可识别的菌落或容易被忽略。显微形态上有着特殊的排列方式,容易与微小的球菌混淆。该类微生物的污染往往因乳石未彻底清洁造成,能在货架期缓慢生长,导致产品变质,隐蔽性强,需要引起乳制品及相关行业的重视。
  • 产品开发
  • 许芳; 张明春; 缪礼鸿; 赵硕珍
    journal6. 2010, 29(10): 191-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竹果肉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分别制成山竹汁及甜酒酿。然后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产品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按优化条件酿制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型山竹米酒。
  • 谭红军; 杨勇; 王婷婷; 丁小林
    journal6. 2010, 29(10): 193-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虫草黄酒是以糯米:菌丝体粉比例85∶15作为原料,按照黄酒酿造工艺,接入4%的甜酒曲和2%的活化酵母液后,在30℃下主发酵5d,然后在18℃静置发酵20d~25d,制成既保持黄酒固有特色风味,又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清爽型冬虫夏草保健黄酒。
  • 李亚蕾; 李文霞;王萍;
    journal6. 2010, 29(10): 195-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枸杞、桂圆、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营养保健型枸杞桂圆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凝固型枸杞桂圆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枸杞汁添加量7%,桂圆汁添加量1.5%,蔗糖的添加量7%,耐酸CMC 0.15%,卡拉胶0.1%,黄原胶0.05%,接入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灌装后在42℃培养4h,以此工艺生产的成品口感独特、细腻、凝乳状态良好。
  • 周桃英; 宋丹
    journal6. 2010, 29(10): 199-2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藕汁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配以蔗糖、稳定剂等,研制出一种具有营养和保健双重功能的藕汁型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藕汁添加量5%,蔗糖用量6%,接种量4%,发酵时间4h,可制成质量优良的藕汁型酸奶。
  • 其他栏目
  • 赵欣
    journal6. 2010, 29(10): 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凝聚性酵母生产的酒精木田建次日本国家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到2030年在日本国内车用汽油中要掺入10%生物酒精。为此,必须开发出更低成本和高产的酒精生产技术。已有的酒精间歇发酵法﹑采用离心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