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汪薇;白卫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几种天然单体香料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指出了如何对酶进行修饰,提高其催化性能,回收酶制剂、进行重复利用、节约成本等是以后的研究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赵玖;周立平;嘉晓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酮化合物Monacolin K是一种高效的降胆固醇药物,由红曲菌和土曲霉次级代谢产生。早期以土曲霉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相关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虽然Monacolin K在这2种产生菌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完全相同,但红曲菌中Monacolin K相关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土曲霉并不完全一致。对红曲菌功能基因组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应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进一步开发生产更多的聚酮化合物必将出现新的契机。
  • 贺应龙;熊兴耀;苏小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发酵五碳糖产乙醇的菌种选育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文中综述了微生物发酵五碳糖产乙醇的机理,五碳糖发酵自然微生物的种类及菌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菌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论述。
  • 李幼筠;周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四川的地域、气侯、生态环境和微生物资源的特征出发,重点论述了四川固态辅料类豆腐乳、毛霉型豆豉、豆瓣辣酱在中国特色发酵豆制品酿制工艺中的唯一性与独特性。强调只有工业化才是四川名特优发酵豆制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 刘清斌;章俊;许德富;侯丽姗;葛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酒是一种低酒度的含乳饮料,乳酒的分类一般按发酵和后处理方式分为发酵乳酒、蒸馏乳酒、勾兑乳酒、起泡乳酒和加气起泡乳酒。文中综述了以乳为原料,生产营养丰富的凝固型酸乳酒、蛋白多肽复合果汁乳酒、蒸馏型乳酒、勾兑乳酒以及起泡乳酒的生产工艺、常用的发酵方法以及乳酒的开发前景。
  • 汪建国;冯德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叙了我国黄酒工业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依靠科学进步、科学管理、科学创新、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进行综合性回顾。
  • 王红艳;王云飞;王申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植酸酶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简要论述了植酸酶在饲料添加剂、肌醇磷酸盐或肌醇的生产、谷物沉淀加工废弃物的处理、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 研究报告
  • 王晓君;潘道东;张佳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体外或体内实验研究表明,益生菌有一定的降胆固醇作用。探讨了10株不同的益生菌在3种不同胆固醇源的高胆固醇MRS-broth培养基中的降胆固醇效果以及生长状况,结果发现,这些益生菌在3种高胆固醇培养基中,37℃培养24h后,均表现出降胆固醇活性,其中胆固醇胶束溶液配制的高胆固醇MRS-broth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
  • 纪凤娣;鲁绯;袁园;黄持都;高国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曲是酱油酿造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酱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实验对总好氧菌(TMAB)、总芽孢菌(Bacterialendospores)、乳酸菌(LAB)、肠道菌群(Enterobactericeae)及真菌(Fungi)在多菌种原池浇淋工艺制曲过程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曲前15h,主要是好氧性细菌、乳酸菌、肠道菌及酵母菌迅速繁殖,制曲15h时基本达到最大值,其中TMAB及LAB数量均>109cfu/g,乳酸菌是优势菌,并造成曲料pH值下降。米曲霉在制曲15h后迅速繁殖,21h后对细菌及酵母菌表现出抑制效果。
  • 陈东平;牟光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滤法结合凝胶过滤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分子量范围酪蛋白肽对生物体内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肽分子量越小,对生物体内自由基清除率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分子量<1ku时,对羟自由基最高清除率为73.33%,DPPH最高清除率为90.94%。
  • 胡志斌;甘泉;魏赛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灵芝在亚硒酸钠水平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300μg/mL、350μg/mL、400μg/mL的固体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30℃恒温培养6d,观察并测定菌落直径;在不同亚硒酸钠浓度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180r/min转速下30℃摇床培养5d,检测发酵液生物量、富硒率,同时检测富硒后菌丝体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250μg/mL的含硒固体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好,在含硒250μg/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上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0.86g,300μg/mL发酵液中富硒率最高为47.71%,而且富硒后的菌丝体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 曾驰;张明春;刘婷婷;缪礼鸿;熊小毛;向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曲汁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从白云边酒厂堆积酒醅中分离细菌,获得了6株有明显特征差异的细菌。用PCR技术对其进行了16S rDNA序列扩增、同源对比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株分离菌株中W-1、W-3、G-4、G-1、DJ-1C菌株分别与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velezensis、Bacillus licheniformis、Bacillus sporothermodurans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菌株4J与5种芽孢杆菌Bacillus vireti、Bacillus bataviensis、Bacillus drentensis、Bacillus soli、Bacillus novalis的标准菌株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遗传距离,可能是一个不同于已知菌的芽孢杆菌新种。
  • 魏长庆;王海庆;张凌;童军茂;程卫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腐烂的葡萄皮及周边土壤为样品,采用纯化培养、定性试验等方法,从中筛选出18株醋酸菌,再经过产酸量、遗传稳定性等的测定,确定了一株产醋酸度高且产量稳定的醋酸菌M12(产酸量达36.35g/L),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16S rDNA,最终鉴定其为醋酸杆菌属中的巴氏醋酸杆菌。
  • 鲁绯;周蕾;汪建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少孢根霉对脱脂豆粉的乳酸菌发酵产物进行二次发酵,孢子浓度为1.37×107cfu/m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定了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氨基酸态氮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60mL/500mL,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40r/min,发酵68h。
  • 刘颖;潘丽媚;谢为天;徐春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测定鼠李糖乳杆菌LT22培养物的生物量及酸度的方法,对培养基的成分和起始pH值、培养温度、时间、方式及接种量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培养物的pH值和A600,绘制鼠李糖乳杆菌LT22发酵增殖曲线。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T22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合是:20%麦芽汁、3%豆粕汁,添加适量的无机盐;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基pH值自然,30℃~37℃静置培养48h,接种量2%。发酵增殖曲线表明生物量与pH值正相关,培养36h时菌体生物量达最大值;38h时培养物pH值为最低值。
  • 陈金子;侯红漫;陈莉;刘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降胆固醇干酪乳杆菌WB在不同种类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后,比较活菌菌落数、菌落及溶钙圈大小。结果显示:MRS培养基最适合降胆固醇乳酸菌WB的培养,活菌数最多、菌落及溶钙圈最大。厌氧培养后效果更佳。
  • 陈江魁;孔彬彬;陈丽梅;郝鲁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种细菌和1种酵母菌为受试菌株,测试了2种纳米材料(纳米银和纳米TiO2)的抗菌性能,在光照下2种抗菌材料都表现了理想的抑菌效果。
  • 李颖;李庆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桑葚果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桑葚多糖,通过桑葚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桑葚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葚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当桑葚多糖的浓度0.7mg/mL时,对羟基自由的清除率为52.7%,对超氧负离子的清除率为31.2%。表明桑葚多糖能够清除自由基,阻断自由基反应链,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防衰老作用。
  • 曲中堂;项昭保;赵志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橄榄总黄酮对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常见腐败菌种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橄榄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黑曲霉和青霉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mg/mL;对枯草杆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mg/mL;对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625mg/mL。
  • 王立晖;袁永俊;孙勇民;李培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酪啡肽生成最佳水解条件的确立。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值对水解的影响,并依据水解度的差异,选取了单因素最佳条件,而后选取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最佳酶解条件进一步探讨,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酪蛋白底物浓度10mg/mL,酶浓度1%,pH1.6,55℃水浴。
  • 艾方;胡慧磊;彭丽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柑桔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筛选出2株产香较好的酵母菌89#和95#,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对2株菌进行了鉴定,分别为异常汉逊酵母和克劳森酒香酵母。对这2株菌的生长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2株菌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在25℃~35℃都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值均为5~5.5;耐酒精性能都较差,但都能耐受较高的盐和糖浓度,适合用作浓缩果汁酿造或是低醇果酒的增香。
  • 李旋;王君高;刘庆;刘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菌固态发酵豆粕。研究了发酵时间、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粕∶水=1∶1,起始pH值自然,米曲霉∶酵母菌=2∶1,接种量4g/100g,好氧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36h,乳酸菌培养液6mL/100g,厌氧发酵温度35℃,发酵周期72h。并对该条件下发酵后的豆粕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了分析。
  • 翁鸿珍;池永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酵母菌在奶酒生产中对产酒量及香味物质形成的重要性,从pH值、温度、糖类发酵、耐酒精浓度、发酵力及发酵性能等方面筛选优良酵母菌,并和安琪酿酒酵母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可以耐14%的酒精度,在酸度较大的环境(pH 3.5~4.0)中可以很好地生长繁殖,在相同条件下产酒精量与降糖量优于对照菌株,而且奶酒的整体风味也好于对照菌株。
  • 尹明浩;徐慧;程殿林;王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的枯草芽孢杆菌新菌株。采用紫外诱变(15W,25cm),对一株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YD-1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并对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测定。筛选获得4株高产菌MB-2、MB-6、MB-10和MB-11,经过20代传代培养后MB-2的遗传稳定性最好,其遗传物质经RAPD分析,与出发菌株YD-1相比有较大差异。该菌遗传性状稳定,是一株高产3-羟基丁酮的新菌株。
  • 李悦明;韩建友;徐建春;张书利;管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芽孢杆菌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培养后,可在褐藻酸钠的诱导下分泌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经过发酵实验,其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尿素,褐藻酸钠的较适浓度为0.5%~0.6%,在培养初始pH值为7.5、32℃、180r/min的条件下摇床发酵36h~84h时,产酶效果较好。
  • 包华芳;刘璘;丁玉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本实验室筛选的琼氏不动杆菌中获得褐藻胶裂解酶,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并研究提高其抗氧化效果的方法。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酶解温度30℃,pH7.5。加入初始浓度为0.75%的海藻酸钠反应,2h达到最大降解率,且此时的平均聚合度(DP)为2;此时的抗氧化能力也达到最大值,平均ORAC值为1374.25μmol TE/g。反应体系中加入VC的平均ORAC值有所增加,且随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在浓度为0.004g/L时达到最大值。实验表明:褐藻胶裂解酶制备的褐藻胶寡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效果与还原糖含量有关。VC保护反应能提高抗氧化能力,且与VC浓度有关。
  • 莫新迎;高梅莹;韩丹;陈霞;赵长新;郭继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酒曲中筛选得到1株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经26S rDNA鉴定为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 var)。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加水量11.156mL,麸皮与豆饼比4.145∶1,MgCl20.0772%。在此条件下培养,酶活达到259.902 U/g干物质。
  • 黄达明;赵继友;张玲;刘琴;仲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碳源、氮源的筛选,结果表明,含有酮基的碳源、氮源要优于不含酮基的,因此推测在灵芝酸发酵过程中酮基的存在有利于灵芝酸的合成。碳氮源浓度实验表明,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较好地合成灵芝酸。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灵芝酸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豆饼粉1.5%,KH2PO4 0.15%,MgSO4 0.15%,验证试验表明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灵芝酸含量较优化前分别增加了19%和16.5%。
  • 毕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酶法水解田菁胶制备半乳甘露寡糖的水解液进行了组成、聚合度分析,采用对水解液的还原糖浓度、还原性末端糖基和黏度的测定,并通过薄板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酶解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田菁多糖胶作为半乳甘露寡糖的生产原料,利用β-甘露聚糖酶进行水解,其方法具有水解过程简单、产物聚合度低、纯度高的优点。
  • 匙丹丹;李楠;刘世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声波提取板栗种皮中的总多酚,并对其抗氧化性及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板栗种皮总多酚的含量为11.48%,提取率为33.39%。板栗种皮总多酚的浓度分别为10μg/mL、100μg/mL和500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57.42%;对O.2的清除率为47.59%;对.OH的清除率为47.65%。当板栗种皮总多酚浓度为1mg/mL时,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15.24%。实验结论:板栗种皮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对α-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游庆红;尹秀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生姜为原料,以生姜蛋白酶酶活为考察指标,对生姜蛋白酶的提取及纯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pH6.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为提取溶剂所得酶活力较高,最佳工艺为:以pH6.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25℃提取2次,料液比1∶1;应用硫酸铵盐析及透析袋透析对粗酶液进行纯化,粗酶液再以60%硫酸铵盐析24h,透析袋(14000)低温透析12h,冻干;酶学性质研究表明:生姜蛋白酶以酪蛋白为底物其最适pH值为6.0,30℃保温30min,酶活稳定。
  • 倪再玉;陈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稻花香活力型酒(RPEL)对雌雄大鼠体重变化、肝脏脏器系数、ALT和AKP及肝脏病理切片的差异。体重相当的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雌雄高、中、低剂量组,雌8雄7,高剂量组3.44mL/kg;中剂量组1.72mL/kg;低剂量组0.86mL/kg。每日实验大鼠经口给稻花香活力型酒1次,连续45d,每周测体重1次,末次给药后称重,取血测定ALT和AKP,称肝重;计算肝脏脏器系数;作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稻花香活力型酒对雌雄对应剂量组体重变化和AKP及病理差异有显著意义。肝脏脏器系数雌雄对应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稻花香活力型酒对雌雄大鼠作用不同。
  • 刘长江;宗绪岩;刘玲;李丽;许金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利用啤酒糟中含有的蛋白成分,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啤酒糟蛋白提取率与提取条件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因素相互间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岭脊分析的方法得到较佳的提取条件为pH 10.5,液料比15.0∶1,45.7℃提取59.9min。通过方差分析和判定系数检验,证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
  • 创新与借鉴
  • 李德茂;陈利梅;马淑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子鼻对9种酱油产品的气味进行识别区分研究。PCA分析发现9种酱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4#、7#、8#、9#酱油样品之间差异较大。用LDA分析发现,1#、2#、3#酱油样品气味相似,7#、9#酱油样品气味也比较接近,其他酱油样品的气味能够完全区分。酱油的Loadings分析发现,2#传感器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大,8#、9#传感器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比较大。
  • 李相彪;刘丽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光还原法制备了掺Ag的TiO2薄膜催化剂(Ag-TiO2/SiO2),再以经厌氧处理后的酿酒废水为对象,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酿酒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g-TiO2/SiO2薄膜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酿酒废水经光催化降解5h后,其CODCr去除率达87.5%,出水水质达国家(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同时,样品表征结果说明Ag掺杂会促进TiO2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并使催化剂粒径更小更均匀,催化薄膜与硅胶载体结合更牢固。
  • 刘月华;施云芬;张春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反胶团体系中丁二酸-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浓度、萃取pH值、萃取离子强度、反萃取pH值、反萃取离子强度5个因素对L-精氨酸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pH值和反萃取pH值对L-精氨酸的反胶团萃取起着显著作用,各因素作用的主次顺序为萃取pH值>反萃取pH值>萃取离子强度>反萃取离子强度>AOT浓度,即萃取pH值对反胶团萃取L-精氨酸影响最大。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pH 7.0,反萃取pH 13.0,萃取离子强度0.2mol/L,反萃取离子强度1.5mol/L,AOT浓度60.0mmol/L,L-精氨酸的萃取率65%左右。
  • 侯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基于通用发酵动力学的分批发酵特征解析模型,并将量子遗传算法应用于求解该模型的参数。最后以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模拟为例,实验结果表明:用量子遗传算法可有效地解决赖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这类复杂的非线性函数的参数估算问题。同POWELL与BP神经方法估算结果作比较,量子遗传算法能进一步提高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状态变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
  • 经验交流
  • 史延茂;马跃华;杨明;董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硫酸铵二级盐析、330(OH)型树脂脱色、CM-52阳离子树脂离子交换层析三步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纳豆激酶。结果发现:(1)硫酸铵盐析采用20%~60%饱和度范围,纯化倍数为3.23,收率为72.36%;(2)330(OH)型树脂脱色,在脱色的同时可以除去杂蛋白,样品纯度达到电泳显示2条带;(3)CM-5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纳豆激酶属于优吸型吸附,在pH6.0,0.01mol/L的PBS中交换效果最好,可以得到电泳纯的纳豆激酶,总收率为48.51%。
  • 郭学武;周珺;薛玮莹;肖冬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细胞固定化技术和混合发酵方式,对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乳清粉产乙醇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了游离细胞、混合游离细胞、单一固定化细胞、混合固定化细胞混菌和共固定化细胞混菌5种发酵方式发酵乳清粉生产乙醇。实验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要优于单一菌种发酵,固定化细胞发酵要好于游离细胞发酵。相对其他4种发酵方式,采用混合固定化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和固定化酿酒酵母混菌发酵方式,2种固定化菌种比例为1∶1时,利用乳清粉发酵可以获得最高的乙醇浓度5.3%vol,发酵周期最短为48h,乳糖利用率为1.64g(/L.h)。固定化细胞可以连续使用8个批次。
  • 高昌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酿酒葡萄皮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了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工艺,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70%乙醇,pH3,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60℃,浸提时间为50min,产率约为6.2%,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热、光、常见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 李慧;郑小江;向东山;丁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以辛夷色素的吸光度为指标,研究了辛夷色素提取条件和稳定性,并通过单因素递变法结果校正,得到了辛夷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1∶15的料液比,65℃提取2次,每次60min的提取效率最好;该色素属于水溶性色素,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金属离子Al3+、Ba2+、Na+、Ca2+、K+、Mg2+对色素色泽无影响,Cu2+、Fe3+对其稳定性有不良影响;温度对色素影响不大;紫外光对色素影响较大;色素抗还原能力较差而耐氧化性能较好;蔗糖、食盐和淀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 李莉;颜杰;李富兰;杨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合成食用香料乳酸正丁酯,以三氯化铝作催化剂,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正丁酯。当微波辐射功率为200 W,以0.1 mol乳酸为基准,催化剂用量为0.45g,酸醇的摩尔比为1∶3,反应时间12min时,酯化率可达97.4%。
  • 王国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嘉兴黄酒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具体操作规程、工艺条件、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对黄酒企业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曹宝忠;苏迎会;许新军;赵小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液态发酵白醋生产工艺的特点,发酵原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及发酵过程中影响产酸速率的因素;阐述了发酵醋醪中色泽对后期脱色处理工艺的影响。利用活性炭做吸附剂脱色处理,对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的选择以及脱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 张荣欣;吕月明;窦兴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白酒品评方法的优缺点,对传统的浓香型白酒品评方法进行了改进,按照整理品评用语、确立评价项目,分配量值和标度值、实践验证等步骤,建立了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品评方法,采用感官质量评价表和感官剖面描述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报告浓香型白酒的感官质量状况,具有便于操作,结果准确,量化直观的特点。
  • 梁利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沸法生产无水乙醇的技术方法,是通过向普通的酒精中添加夹带剂(如苯),利用普通的蒸馏塔设备进行精馏。由于设备流程和加工工艺的不同,生产的无水乙醇的纯度是不同的,研究采用"恒沸蒸馏-苯回收蒸馏-酒精回收蒸馏"三塔流程技术,可使成品无水乙醇含量超过99.8%vol。
  • 耿曙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耐高温酒用活性干酵母在高温与低温条件下蒸煮酒精生产对比试验,经分析得出耐高温酒用活性干酵母在低温蒸煮条件下酒精生产优于在高温蒸煮条件下酒精生产。
  • 孙金旭;朱会霞;肖东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覆盆子具有抗衰老、调节生殖系统、促进细胞免疫机能、减肥之功效。通过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时间、超声波温度对提取覆盆子黄酮的影响,利用试验设计软件DPS,通过二元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到了覆盆子黄酮溶出量与超声波功率、时间、超声温度的回归模型,对影响覆盆子超声波提取的关键因素探讨后,得到优化工艺参数:超声功率为500W、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40℃时,覆盆子黄酮提取量理论值为0.3080mg/mL,试验值为0.3120mg/mL。
  • 彭涛;路宏科;吴河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玫瑰红颜酒属于电解质平衡状态饮料酒,在其加工、储藏过程中,经常出现酒体失光,有时还会产生大量沉淀,它虽不影响酒体的品质,但会严重影响产品外观,使消费者产生厌烦情绪。研究通过借鉴葡萄酒沉淀产生的机理,对玫瑰红颜酒的沉淀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玫瑰红颜酒失光与沉淀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预防产品沉淀的生成,对延长酒体稳定期具有积极的作用。
  • 何飞燕;廖威;莫于旺;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以酚酞作指示剂,在琼脂固态培养基上筛选环糊精糖基转移酶高产突变株的平板快速筛选法,从土壤分离物中筛选到1株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产生菌gxmf1,于37℃、250r/min摇床发酵3d,产酶1524U/mL。该菌株经紫外线和LiCl诱变处理后,筛选得到突变株B15,产环糊精糖基转移酶达5416U/mL,较出发菌株提高255%。连续5代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B15产酶基本稳定。
  • 分析与检测
  • 刘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玉米中微量磷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条件为:测量波长为418nm、改进剂用量10mL、分解液放置的时间12min、样品粒度40目。用方差分析和回收率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方便,可广泛用于粮食中微量磷的测定。
  • 李睿;刘晓红;宫本敬久;王芳;熊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肠杆菌O157的志贺毒素编码基因stx1、stx2和O157血清型的标志基因wzy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反复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多重荧光PCR检验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stx1、stx2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6.4%和94.6%,实际样品检测时stx1、stx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4.2×102cfu/mL和4.2×103cfu/mL。该方法特异性强,扩增结果与各参考菌株基因型一致,能良好的区分出O157菌株和非O157型大肠杆菌。该方法能用于食品样品的检测和流行病学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 王建强;赵长新;骆学雷;钟俊辉;程文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酵母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超前絮凝现象。文中对麦芽中存在的超前絮凝因子的麦汁检测法进行研究,发现引起检测结果不稳定的几个重要的干扰因素,对其加以优化改善,经发酵测试对比后,验证了新方法的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对如何降低PYF因子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 洒荣波;唐瑜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钒钼法对发酵液中植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钒钼法测磷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mmol/L和0.025mmol/L~0.60mmol/L;为减小植酸酶活性的测定误差,结果测定必须在颜色反应结束后的4h以内完成。研究中同时发现,发酵液含有的无机磷远远大于酶活测定产生的无机磷含量,直接用发酵液测得的植酸酶酶活是不可靠的。通过对透析2h的发酵液进行植酸酶酶活的测定,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仅为7.1%。
  • 产品开发
  • 全亮;刘芳;胡彪;申衍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苹果甘薯复合果粮醋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果粮醋最佳工艺参数,其最佳果粮比为2∶1;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6%,发酵温度28℃,酵母接种量10%,发酵5d左右;醋酸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8%vol,发酵温度32℃,接种量15%。
  • 陈金日;冉旭;刘学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瓜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南瓜泡菜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5%接种量,30℃发酵温度,5%盐浓度,发酵时间6d。
  • 郑瑞婷;刘长海;林雪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从化鸡心柿为原料,以酵母菌、醋酸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液体深层发酵获取果醋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发酵参数为pH4.5,糖度20%,接种量10%,温度28℃,发酵时间5d。醋酸发酵的最佳发酵参数为酒精度8%vol,时间4d,温度36℃,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r/min。
  • 关转飞;贾飞;王战勇;张晶;张雪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制备富锌酵母。对制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条件为:Zn2+的浓度为500μg/mL;培养pH值为4.5;振荡培养时间为10h;啤酒酵母投加量为50g/50mL培养基。通过红外分析对空白废酵母和富锌废酵母进行比较,分析了酵母富集锌前后吸收峰的变化。
  • 唐军虎;潘阳;敬思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枣汁作为生产格瓦斯饮料原料,提高饮料营养价值,改善饮料的色泽和口味。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最佳的生产工艺: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的添加量0.6%,酶处理时间8h,酶处理的最适pH值4.0;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红枣汁与麦芽汁比例1∶3、发酵时间15h,接种总量3%,发酵温度30℃。
  • 孙尤海;王培忠;邵国壮;安家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苹果浓缩汁为主要原料,经稀释、调配、加入适量麦芽汁、酒花,酿酒酵母酒精发酵、冷却、过滤、灌装,酿造的干、半干型苹果啤酒。苹果啤酒中苹果汁含量达到70%以上。改变传统啤酒生产需耗用大量的啤麦、粮食问题。充分利用我国苹果资源,生产果香浓郁、清澈明亮、营养丰富、泡沫细腻、口味纯正、成本低廉、高质量的苹果啤酒。
  • 其他栏目
  • 黄持都;鲁绯;高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标准化生产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准绳。食品标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它在规范企业生产、净化市场秩序、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从我国食品标准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重点探讨食品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和食品贸易活动中的应用,为行业内研究提高实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