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2-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孔繁东;任雪娇;祖国仁;孙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鱼调味品具有鲜美的风味和口感,因此逐渐成为一种适用于烹饪的流行调味品。以低值鱼为原料开发生产海鲜调味品,不仅可充分利用资源,而且可以丰富海鲜调味品的种类,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 王家林;林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酚物质作为啤酒非生物浑浊的主要因素之一,又是成品啤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对啤酒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啤酒中多酚物质的来源、分类、性质、作用以及如何控制啤酒中多酚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目前酒花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对酒花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论。
  • 吴素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亚麻资源丰富,但亚麻籽主要作榨油用,经济价值有限,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亚麻籽含有α-亚麻酸、木酚素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使得亚麻籽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糖、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对亚麻籽物化性质、组成成分、生理功能、保健功能、提取分离、开发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
  • 蔡曼儿;孙翰;薄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几种中国传统大豆发酵制品做了简单分析,并与非发酵大豆制品和国外发酵豆制品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大豆发酵制品的营养更丰富。同时指出大豆发酵制品目前存在着含盐量过高的问题,会对人体有不良影响。提出企业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保健食品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深入研究大豆发酵食品活性成分结构,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含盐量,满足人们的需要。
  • 李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酵母抽提物(YE)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调味料,在食品调味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该文简要介绍了安琪酵母抽提物(YE)的发展状况,综述了酵母抽提物(YE)应用新进展。
  • 研究报告
  • 徐寅;陈霞;顾瑞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集的8个不同地区的臭豆腐样品中的乳酸菌多样性分析表明,臭豆腐中乳酸菌数量在6.8×104cfu/g~2.9×106cfu/g,优势乳酸菌包括乳杆菌、乳球菌和肠球菌。通过乳酸菌耐酸特性比较,表明不同来源样品中乳酸菌耐酸差异性不明显,而不同种类乳酸菌的耐酸差异性较明显,肠球菌耐酸性比例高,乳杆菌其次,乳球菌最低。经筛选获得pH3.0、37℃培养6h后存活率超过30%的菌株6株,对其中2株耐酸最强的杆菌和球菌进行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屎肠球菌。
  • 岳方方;姜岷;马江锋;于丽;刘树文;韦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肠杆菌在厌氧条件及不额外添加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可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主要产物为甲酸、乙酸和乙醇,丁二酸及乳酸含量较低。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使更多的代谢流流向丁二酸,本研究拟失活厌氧条件下甲酸、乙酸及乳酸主要生成途径相关的酶(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借助Red重组系统和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无痕敲除了野生大肠杆菌W3110染色体上编码2个酶的基因pfl和ldh,构建了1株pfl和ldh双突变重组菌JM130(7△pfl△ldh),并引入PYC前后对比实验表明:JM1307(pTrc99a-pyc)较出发菌株解除了生长抑制,在8g/L初糖条件下,发酵48h,菌体密度可提高至OD6002.5,产物主要为丁二酸(2.8g/L),乙酸含量很低,无甲酸、乳酸生成。
  • 陈玲;王成涛;孙宝国;曹雁平;童军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ATCC31821为模式菌株,研究pH值条件对其葡萄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pH5.5时,胞内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葡萄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力较高,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较低,能促进乙醇的生成;pH5.0时,苹果酸脱氢酶的酶活力较低,使糖酵解反应向另一个方向发生偏移,促进乙醇的形成。pH4.0~6.5时,丙酮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酶活力水平相差不大,说明pH值对这2种酶的活性影响甚微。因此,pH5.0~5.5,代谢途径(如糖酵解途径、ED途径等)中的胞内代谢酶活性增强,有利于乙醇的产生。
  • 杨洋;张玉苍;孙岩峰;何连芳;周长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Candida shehatae发酵稻草纸浆水解液生产乙醇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对影响酶水解和发酵阶段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酶水解条件为:酶用量150U/g料,底物浓度2%,反应温度55℃,pH4.8,反应时间8h,酶解得率可达到73.20%。初始葡萄糖浓度为60g/L,装液量100mL/250mL,无机氮源为(NH)42SO4,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28℃,pH值为5.5,发酵时间为48h,在此条件下乙醇得率可达49.72%,能达到理论得率的97%,转化率最高为0.36g/g(乙醇/稻草纸浆)。
  • 路等学;王龙;张铎;秦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 Huang)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6种与培养料组分分解相关的胞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种胞外酶活性均不同,但变化规律趋于一致,酶活性均随第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在营养生长期,酶活性处于整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后期基本丧失。
  • 王伟平;张华山;韩凤云;杨移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了不同浓度的果糖、L-谷氨酰胺及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黑曲霉AS18合成几丁质的影响。发现在培养基中含有3%、0.03%和0.05%的果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时,对黑曲霉合成几丁质有促进作用,其中前体物质N-乙酰氨基葡萄糖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在培养基中添加0.03%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几丁质产量为2.62g/L,提高了42%。
  • 王珊;孙玉梅;曹芳;孙凤麟;杜凯;王潇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活性碳为载体,采用吸附培养的方法将发酵性丝孢酵母细胞固定化,确定了吸附培养固定化的适宜条件,并测定了固定化细胞的保存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mL发酵培养基中(250mL摇瓶)添加1.0g活性碳于30℃、160r/min吸附培养48h,可吸附较多细胞。将固定化细胞于4℃保存30d脂肪酶活力无明显下降。用固定化细胞催化大豆油转酯化反应,连续催化5批后酯化率仍超过50%。
  • 杨飞飞;谈重芳;王雁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乳球菌CW22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1.5%,蛋白胨2%,酵母膏1.5%,硫酸镁0.087%,吐温-800.2%,磷酸氢二钾0.2%,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硫酸锰0.025%,30℃培养28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0,接种量2%。通过优化发酵条件,细菌素产量提高了313%。
  • 任亦贺;骆学雷;丰水平;丛丽娜;钟俊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啤酒感官评价模型并预测。该模型先将啤酒中23个理化及风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将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数据,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输出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用此模型对50种啤酒的感官得分进行预测,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16.08%。经过对感官评价的分析,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认为可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预测啤酒感官评价。
  • 施安辉;卞建平;韩璠修;冠冰;施亚林;刘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产养殖的优良水质中分离到优势菌光合细菌(RP.palustris、RP.gelatinosa、RP.sphaeroides和RP.viridi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us)和乳酸链球菌(S.lactis),制成水质净化后,用于淡水鱼放养的水池中,均取得了降低水体中的COD、氨基酸态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改善了水质,减少了鱼病的发生。
  • 潘明;徐轶婷;许艳丽;于海光;袁城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灵芝发酵液粗多糖,以6种常见食品有害菌为供试菌,研究灵芝发酵液粗多糖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灵芝发酵液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MIC均为50mg/mL;对酿酒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较弱,MIC为100mg/mL;对黑曲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只在高浓度下才显示出抑制作用。
  • 张辉;孙占斌;桑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嗜热侧孢霉(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产木聚糖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佳产酶条件为:玉米芯+麸皮(1∶2)15.0g,(NH4)2SO4+蛋白胨(2∶1)2%,KH2PO40.3%,MgSO4·7H2O0.05%,pH6.0,含水量60%,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168h。在此培养条件下木聚糖酶活力为5633.2U。
  • 秦翠丽;赵磊;牛明福;宫强;任军甫;贾蕊;李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以青春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培养时,两菌不同浓度配比、不同pH值、低聚果糖不同添加量对两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两菌浓度配比1∶1、pH值6.5、低聚果糖的添加量1.5%时,两菌在混合培养体系中有良好的微生态关系。
  • 罗海;梁华忠;向文良;赵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酵米酒的感官和理化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加曲量、加水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后熟工艺对富硒紫色杂交稻米生产的米酒风味、总糖、还原糖、总酸、总出汁量、净出汁量以及发酵强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当以紫色富硒稻米与糯米比列1∶3为原料时,加曲量0.8%、加水量2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室温后熟24h,米酒风味最佳,品质最高。此时,每100g米酒中总糖、还原糖、总酸和乙醇含量分别为22.8g、9.13g、0.20g和3.25g。
  • 任仲丽;徐尔尼;刘薇;幸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沼泽红假单胞菌产CoQ10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最佳培养基:尿素0.06%,MgSO4·7H2O0.04%,NaHCO30.3%,KH2PO40.05%,NaCl0.2%,酵母膏0.7%,蛋白胨0.8%,微量元素溶液10mL/L。最优发酵条件:初始pH6.5,光照条件为10cm距离,发酵培养64h,装液量为150mL/300mL,8%的接种量。经优化后CoQ10的产量由最初的16.1mg/L提高到24.21mg/L,增长了50.37%。
  • 敬思群;王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从市售酸奶和自然发酵骆驼乳中分离筛选出乳酸菌S2和乳酸菌L2,用于研制巴旦木植物蛋白发酵饮料,并与工业用直投式发酵剂的发酵效果即菌株活力、凝乳时间、凝乳质量、产品风味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筛菌种发酵性能更好。
  • 李丽;周健;杜文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离子交换、反渗透和微滤法处理加浆水,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加浆水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加浆水中钙镁的含量最多,铝、钾、锌次之,铁、锰以及重金属镉、铅的含量很少;加浆水能够将金属离子带入到酒中;并且这些金属元素的存在,一方面它与负离子一起呈现出咸味特征,另一方面它能改变酒体的口味柔和程度;微滤处理的自来水适合作为52%白酒的加浆水;离子交换和反渗透处理的自来水适合作为45%和38%的加浆水。
  • 李祖明;张洪远;黄淦;白志辉;任迪峰;厉重先;游雅静;陈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从白沙酒曲和武陵酒曲的理化成分测定、酶系分析的比较表明,白沙酒曲和武陵酒曲在理化成分、液化型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酯化力和氨基酸态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蛋白酶、果胶酶、聚半乳糖酸酶和发酵力方面差异不明显。
  • 张学峰;颜正财;余志刚;王艳丽;汤春梅;王文建;涂晓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辣椒红色素进行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红色素在90℃以下时热稳定性良好,色素在不同食用酸中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耐光性差,故在阴暗处保存或采用不透明包装可以延缓色素的褪色;除Fe3+和Cu2+离子对其色素有褪色和变色作用外,大多数金属离子都有护色作用,故最好避免Fe3+和Cu2+离子的介入。
  • 陈易彬;张益;刘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提取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湿热法、氧化法、生物发酵法等方法对银杏叶进行处理,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银杏叶黄酮的含量。生物发酵法所得银杏叶黄酮的含量为7.97%,高于其他几种方法。生物发酵法对银杏叶黄酮的作用明显,能够增加银杏叶黄酮含量。
  • 刘海军;乐超银;邵伟;廖甜甜;潘虹;李金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48只健康的昆明系小鼠分为6组,分别利用纯净水、大豆多肽液、大豆蛋白酶解液、豆浆液、大豆蛋白液及大豆蛋白发酵液对其连续灌胃30d,研究每组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及其脾脏、肾脏、肝脏功能及血液特征。经研究发现,大豆多肽、酶解液、豆浆液及发酵液利于小鼠增重,延长小鼠爬杆和游泳时间,并能提高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增加肝脏糖原储备能力;与纯净水组相比,各种灌胃试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血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升高,而大豆多肽和大豆蛋白发酵液可以使血液中血尿氮含量降低。
  • 谷跃峰;丛丽娜;骆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构建好的重组海参溶菌酶毕赤酵母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用CM52-纤维素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电泳纯的重组海参溶菌酶。利用浊度法测定该酶的活性,滤纸片液体扩散法测定其抑菌谱。结果显示,重组海参溶菌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在pH5.0~7.5、50℃以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重组海参溶菌酶对6种指示菌均表现出抑菌性,尤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上述结果均与天然海参溶菌酶一致。
  • 李红;张磊;张文学;李波;黄俊萍;杨开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高产酒能力的功能特性酵母菌株,对白酒车间样品中分离出的数百株酵母菌株进行定性筛选,经发酵糖产气法初筛和发酵能力复筛,最终获得3株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通过形态结构观察和生理特征分类鉴定,初步判断Q1XX-64Y和Q1XX-80Y属于酿酒酵母属,CW-65Y属于酒香酵母属。对筛选出的3株酵母菌进行产酒率及发酵产香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CW-65Y菌株利用糖同化碳源,发酵力和淀粉出酒率最高,分别为18.04g/100g和29.61%,是适合用于白酒强化发酵的优良酵母菌株。
  • 创新与借鉴
  • 张建云;谷立坤;陈红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因体外定向进化策略中易错PCR技术,用碱基类似物5-溴脱氧尿苷三磷酸(5-BrdUTP)部分取代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淀粉酶基因进行了体外诱变。通过鉴别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5个具有高酶活的诱变基因,利用生物学软件DNAstar和出发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突变位点和酶功能变化的相应关系。结果显示:基因诱变后酶活的改变主要是由淀粉酶基因空间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而不是由启动子的变化引起的。
  • 樊国栋;刘香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固体超强酸SO42-/ZrO2-凹凸棒为催化剂,乳酸和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丁酯。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正丁醇)∶n(乳酸)=3.0∶1,SO42-/ZrO2-凹凸棒用量为乳酸质量的4.0%,反应温度115℃,反应3.0h时,乳酸的酯化率达96.64%。催化剂回收简单,重复使用5次后,乳酸的酯化率仍为92.04%。
  • 董殿波;张华山;王伟平;韩风云;张新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空间填充——拉丁超立方(LH)设计与Plackett-Burman设计,研究了无机盐对休哈塔假丝酵母利用木糖产乙醇的影响。以逐步回归与标准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9种无机盐中选出了3个对乙醇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子,即硫酸镁、氯化铁、磷酸二氢钾。
  • 袁辉;白云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浙江省余杭县塘栖枇杷为原料,研究枇杷果酒的发酵工艺。考察了果胶酶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然后在糖浓度、接种量和主酵温度对枇杷酒发酵重要指标及风味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最佳生产工艺:糖浓度22°Bx,接种量0.55g/L,发酵温度23.09℃,果胶酶添加量120mg/L,终产品酒精含量12.1%vol~12.8%vol,总糖6.76g/L,总酯0.73g/L,总酸8.96g/L,产品金色澄清透亮,枇杷香气浓郁。本实验的酿造工艺,能保证枇杷果酒的品质,具有中试放大的潜力。
  • 经验交流
  • 黄持都;鲁绯;袁圆;纪凤娣;高国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曲是酱油酿造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种曲、制曲时间、制曲环境等都是影响到制曲质量优劣的因子。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条件对制曲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制曲过程的监控,测定不同阶段曲料的酶活力,比较了低盐固态工艺、原池浇淋工艺制曲过程中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变化,为行业内应用提供实际参考。
  • 李流川;郑宏;樊小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发酵后期樱桃原酒添加植酸、柠檬酸、VC作为除铁剂,并以静置时间为试验因素,进行樱桃原酒的除铁工艺探讨。结果表明:植酸的除铁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和VC;复合除铁剂效果优于单一除铁剂。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出在植酸浓度0.04%、柠檬酸浓度280mg/L、VC浓度70mg/L,静置4d的条件下,除铁效果最佳。
  • 樊婧;刘慧霞;曹绍俊;梁晓;李小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二压汁等糖料作为酒精发酵原料,对充分利用甘蔗能源作物,实现糖酒联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压汁与乙原蜜的混合糖料作为发酵原料,采用摇瓶发酵的方法,在25~37℃5个温度梯度下,进行固定化酒精发酵,分别考察温度对固定化酵母发酵混合糖料制取酒精过程中酒精度、发酵效率以及残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选取31℃时,可获得较高的发酵效率,较高的酒精度11.4%,以及较低的残糖含量0.89%。
  • 向东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采用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超声提取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料液比4个因素对藤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用DPS9.50分析软件建立4个因素对黄酮得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各因子对黄酮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为1∶25。
  • 辛秀兰;盖禹含;刘俊英;李亚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明胶、硅藻土、壳聚糖3种澄清剂对蓝莓发酵原酒进行了单一澄清剂和复合澄清剂的澄清试验,对加入澄清剂处理后的蓝莓发酵酒进行透光率、酒精度、残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澄清剂中,壳聚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澄清剂,最佳添加量为0.2g/L,透光率为96.43%。在复合澄清剂中,明胶(单宁)与壳聚糖的澄清效果最好,最佳添加量为明胶0.55g/L,单宁1.45g/L,壳聚糖2.5g/L,透光率可达到97.21%。
  • 李云;彭智鹏;郝颖;郑丽芬;黄志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乳清为基本培养基原料培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L3102),用于生产浓缩发酵剂。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L.casei STL3102菌体生长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评价,从7个相关的培养基营养因子中筛选,确定了乳清、牛肉膏和酵母粉为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菌体增殖的关键因子最佳水平进行了优化。通过建立的二次模型方程得到最优培养基组成为,乳清59.43g/L、牛肉膏8.44g/L、酵母粉8.85g/L,初始pH值为7.0。通过验证试验证实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吻合较好。不同缓冲盐对菌体增殖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钾对菌体的增殖较好,确立了培养基缓冲盐成分为磷酸氢二钾3.48g/L。采用优化后的乳清培养基,3%接种量,35℃培养16h,活菌数达3.31×109cfu/mL。
  • 刘稳结;王际辉;叶淑红;张婷;陈富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混菌固态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KS11∶酿酒酵母JM1∶酿酒酵母JM2=2∶1∶1,接菌量5%,豆粕添加0.5%尿素和0.1%硫酸铵,料水比1∶1,30℃发酵48h,饲料中真蛋白含量达到41.72%,比发酵前提高21.56%。
  • 马涛;孙海威;孔庆辉;孙欢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淀粉为原料,以非离子亲水基团(魔芋胶、壳聚糖、黄原胶)为单体,接枝丙烯酸,通过微波辐射法合成高质量、高性能淀粉基超吸水剂。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pH值、单体浓度、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和温度对超强吸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单体为黄原胶,其吸水倍率超过800倍。
  • 范银娟;吴天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芭蕉芋为原料,研究了海藻酸钠固定活性干酵母制备燃料乙醇。结果表明:原料的料水比为1∶2.2,液化酶用量为5U/g原料,糖化酶用量为150U/g原料,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15%,尿素添加量0.1%,海藻酸钠浓度为4%,6.5#针头凝胶球,30℃发酵36h,发酵醪酒度为16.3%(vol)。
  • 赵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47℃,压强33MPa,物料的粉碎平均粒径为0.29mm。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的平均提取率可达到92.3%。
  • 崔文静;程书梅;张伟;袁耀武;马晓燕;李英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甲醇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pH值、搅拌速度和萃取液料比3个因素对纳他霉素的得率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pH值和萃取液料比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03),但pH值和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和液料比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pH值为10.2,搅拌速度420r/min,液料比5∶1,此时得率为81.13%。得到的纳他霉素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管碟法效价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高慧娟;魏生龙;张芬琴;王治江;王春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液体摇瓶法对6个灵芝品种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大盖G9、泰山仙芝、灵芝444在培养基I中80r/min、28℃培养其菌丝体干重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7635g/100mL、1.0124g/100mL、0.5635g/100mL;灵芝44在培养基I中120r/min、24℃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5197g/100mL;灵芝265在培养基I中160r/min、28℃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9954g/100mL;而灵芝267在培养基IV中160r/min、32℃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9302g/100mL;且胞外多糖的最大产生量的条件与菌丝体最高得率的条件不同。
  • 王永伟;王异静;张五九;王德良;李建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的废纤维原料-木薯酒糟稀酸预处理最佳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利用高压灭菌锅在不同压力、时间和稀硫酸浓度下对木薯酒糟进行预处理,通过测定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和葡萄糖浓度确定最佳的稀酸预处理条件。综合考虑还原糖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得出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压力0.1MPa,时间1h,稀硫酸浓度为3%。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可达3.25%,葡萄糖浓度可达2.42%。
  • 孙东伟;刘军;牛广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水煮味复合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及生产加工水煮味复合调味品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主体风味组成中配比效果好的顺序为肉香味>辣味>酱香味>麻味,即肉类提取物占9.5%,辣椒占9.0%,郫县豆瓣占11%,花椒占5.5%效果最佳,产品风味更加突出。
  • 管斌;隋晓峰;孔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确定大豆脱腥最佳方法为热磨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浸烫温度95℃,浸烫时间5min,磨浆温度100℃。在该条件下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降为原来的7.89%。通过比较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消除作用确定最佳处理工艺为热磨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浸烫温度95℃,浸烫时间5min,磨浆温度100℃。在该条件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为原来的28.41%。
  • 侯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一种量子神经网络模型,组成该模型的全于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宏观信息收集部分,产生控制量子比特;第二阶段为微观信息处理部分,根据控制量子比特,改变工作量子比特,即神经元的状态。以谷氨酸发酵过程产物(谷氨酸)浓度数据为检验样本,将量子神经网络应用到以Verhulst方程为菌体的生长模型中,进行发酵模型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的参数估计方法具有精度高、编程实现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
  • 分析与检测
  • 张林军;崔云前;周广田;王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面酵母(Phenolic off-flavour)有POF+和POF-之分,POF+酵母比POF-产香更为浓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培养物中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产量和涂布肉桂酸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都可以准确判定POF酵母的特性,而且结果一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更为快捷,仅为2d;而利用涂布肉桂酸葡萄糖培养基平板法步骤较烦琐,时间也较长一些,约为7d~8d。
  • 许丽丽;胡国胜;高春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莫尔法与国标方法,研制了水中氯化物快速检测管,应用于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工业废水,海水、食品等中氯化物的检测。变异系数范围在2.1%~6.3%,回收率范围在82.5%~108.9%。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无毒环保的特点。
  • 李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种食盐浓度腌制茎瘤芥泡菜,对腌制过程中茎瘤芥亚硝酸盐含量、硝酸盐含量进行动态研究,对发酵液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进行动态研究。3种食盐浓度茎瘤芥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均出现在发酵前期,高食盐浓度有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茎瘤芥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细胞渗透进入发酵液中,有助于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改善其卫生品质。
  • 王剑飞;闵良;张家寿;莫曾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测定葡萄酒中柠檬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5∶95)为流动相,流速为0.7mL/min,SPD-M20A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此法有很好的重现性,分离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可用来准确分析葡萄酒中柠檬酸含量。所分析的5种葡萄酒中柠檬酸含量均符合标准。
  • 产品开发
  • 邵建宁;张文齐;麻和平;刘彩云;赵昊星;慕婷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耐酸耐氧双歧杆菌进行了单菌酸奶和联菌酸奶发酵实验,优化出工艺条件。双歧杆菌单菌酸奶,发酵温度37℃,以5%体积比接种双歧杆菌,5%质量比添加蔗糖,在8h内凝乳,酸奶酸度可达80°T,活菌数>109cfu/mL;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联菌酸奶,双歧杆菌与乳酸菌菌数比1∶1,以5%体积比总接种量接种,发酵温度37℃,在4.5h内凝乳,酸度平均在85°T,总活菌数>1×109cfu/mL;双歧杆菌与乳酸菌分别发酵的酸奶,以体积比1∶1配比后酸奶口味较佳。
  • 郑瑞婷;刘长海;陈正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会残、次沙糖桔为原料,对残、次沙糖桔的酿酒适用性、柑橘原料的处理方式、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等进行研究。以初始pH值、接种量、SO2添加量和发酵温度为因素,做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3.6,加入80mg/L的SO2,发酵温度22℃,接入5%的经驯化扩培的酵母菌液,发酵8d,用0.6%β-环状糊精脱苦,用0.8mg/L的壳聚糖进行澄清处理,可得到外观澄清透亮,风味独特,品质稳定的砂糖桔果酒。
  • 彭涛;杨旭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产油菜花蜂蜜为原料,生产蜂蜜发酵饮料,经过增殖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初筛、复筛和蜂蜜发酵实验,从油菜花蜂蜜中分离得到了2株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初步鉴定为耐糖蜂蜜酵母(Saccharomyces mellis)和克勒克氏酵母(Kloeckera sp).。采用Kloeckera sp.4-18进行油菜花蜂蜜的中试生产试验显示,控制发酵液初始糖度22°Bx~24°Bx,初始pH5.2~5.4,接种量3%,发酵温度16℃~18℃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约30d,可以得到质量档次较高的蜂蜜发酵饮料。
  • 王晓杰;杨国伟;辛秀兰;张晓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霞草发酵酒的加工技术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霞草发酵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d,发酵温度26℃,加糖量24%,接种量8%。采用3g/L壳聚糖对酒体进行澄清,可使酒体澄清透亮。食品添加剂如蔗搪、柠檬酸对发酵酒的稳定没有影响,而金属离子Na+、K+、Fe2+、Cu2+、Zn2+、Mg2+对发酵酒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 汪建国;和法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的稻米黄酒中添加果蔬浓缩汁,然后按照风味评价程序的要求,对组合后的黄酒进行品评,通过比较确定适宜的黄酒类型、酒基度数、果基料/果蔬汁的品种和添加量及大生产的生产工艺,以求迏到改善和修饰原酒风味与强化营养的功能。通过科学合理配伍,改良工艺,优化黄酒营养结构,从而使传统的浓郁醇厚高酒度的黄酒酒体风格向清醇爽适低酒度的酒体风格发展。
  • 其他栏目
  • 李东;徐桂连;马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北地区自然发酵黄豆酱(即东北大酱)的生产工艺沿袭了满族八旗酱的制作工艺。原料为优质黄豆且不添加面粉,蒸熟的黄豆经过绞碎、成型制块、自然接种后进行第1次发酵,酱块发酵成熟后经绞碎、加入盐水,进行第2次自然发酵后即为成品。近年来,传统黄豆酱的规模化生产的
  • 小仓健太郎;北迪美佳;赵欣
    journal6. 2010, 29(2): 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去对酵母进行分类时,作为重要的生理指标是看其对糖类的发酵性,但到现在一般都以DNA为对象进行分类了。目前有重化学分类法而轻生理分类法的倾向,为此而进行酵母生理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为的是加强和补充化学性分类法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