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刘伦伦2,刘 焱1,2*,瞿朝霞2,罗 灿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抗菌肽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抗菌肽的纯化鉴定、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抗菌肽的功能,纯化鉴定方法,人工合成和基因工程表达进行了综述。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有抗癌、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抗菌肽经乙酸提取,反相液相色谱纯化是较常见的方法,抗菌肽的人工合成多采用固相合成,基因重组一般包括三个内容:抗菌肽的基因结构分析,抗菌肽的基因表达调控及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编码,抗菌肽的基因表达系统。

  • 平振杰1,苏亚蕊2,关爱民1,郜晓峰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利用替代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丁醇及其他高级醇受到普遍关注。该文介绍了木纤维素,合成气,CO2,废弃蛋白质等潜在替代原料合成丁醇及其他高级醇等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并从发酵工艺的改进、提取工艺的优化、发酵菌株改良等方面综述了提高丁醇发酵效率的策略,以期为替代原料生产生物丁醇及其他高级醇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研究报告
  • 方逸群1,2,倪 斌2,郑校先2,霍克克1*
    中国酿造. 2015, 34(8): 11-1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在黄酒发酵过程中尿素是它的前体物质。该研究通过紫外诱变和基因过表达筛选获得改良黄酒酵母菌种,并对黄酒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可知,与出发菌株相比,改造菌株的发酵性能和黄酒的出酒率、酒精度、总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和β-苯乙醇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诱变菌株JF501-A62发酵产物尿素含量降低了67%,EC含量降低了59%;基因过表达菌株JF501-B5发酵产物尿素含量降低了88%,EC含量降低了63%。两者均有很好的发酵性能,并取得了较好地降低产品中尿素含量、进而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效果。与紫外诱变相比,基因过表达的改良方法获得了尿素含量更低的菌株,并贮存6个月之后产品中的EC含量更低。

  • 唐艳斌2,3,胡婉峰1*
    中国酿造. 2015, 34(8): 17-2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β-1,3-1,4-葡聚糖酶的耐热真菌WPG-1,经过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拟青霉WPG-1固体发酵产β-1,3-1,4-葡聚糖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β-1,3-1,4-葡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是:以燕麦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氮素含量0.2%),初始水分含量70%,初始pH为自然,培养温度45 ℃为最佳产酶条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5 d产β-1,3-1,4-葡聚糖酶水平高达1 324.49 U/g干基碳源。

  • 邓星星,江 英*,卢志强,王 璐,陈国刚,王陈强
    中国酿造. 2015, 34(8): 22-2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无花果酿酒酵母的优选菌株,从自然发酵的无花果汁中分离纯化,初步筛选出两株酵母菌SUYX-02和SUYX-03。对比研究其在不同温度、pH值、接种量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探究其二氧化硫和酒精的耐受性,最终选择了酵母菌SUYX-03作为发酵菌株并测试该菌株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 ℃,适宜pH值为5.5,具有14%vol的酒精耐受性和300 mg/L的二氧化硫耐受性。对该酵母菌进行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鉴定以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出菌株SUYX-03属于酵母属(Saccharomyces)中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欧阳燕林1,2,谭兴和1,2*,王 锋1,2,郭红英1,2,邓洁红1,2,李 林3,张春艳1,2,张 喻1,2
    中国酿造. 2015, 34(8): 28-3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同时提高黑花生衣原花色素和花色苷的得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对黑花生衣原花色素和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pH值为3、提取时间120 min,选取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设计响应面试验,考察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原花色素和花色苷得率的影响。获得最佳提取参数为:液料比52∶1(mL∶g)、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44 ℃。此条件下黑花生衣中原花色素和花色苷的提取率分别为13.769 mg/100 mg、0.660 mg/100 mg。

  • 祁小妮1,隋 英1,李振亮1,党金宁1,刘瑞林2
    中国酿造. 2015, 34(8): 35-3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菟丝子多糖提取中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确定各因素最佳的水平组合,并对菟丝子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90 min条件下,菟丝子多糖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为7.67%,实际测得菟丝子多糖提取产率与理论预测值相对误差较小。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菟丝子多糖能够保护羟基自由基(OH·)所产生的氧化损伤,对O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菟丝子多糖的质量浓度为4.0 mg/mL,最大清除率为18.3%。

  • 黄伟健1,白卫东1,2*,孙双鸽1,钱 敏1,颜冬梅1
    中国酿造. 2015, 34(8): 39-4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研究了乙醇含量对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在发酵过程中添加6个乙醇含量(25%vol、30%vol、35%vol、40%vol、45%vol、50%vol)的食用酒精发酵的黄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发酵时添加50%vol食用酒精的黄酒样品,其他每个乙醇含量的黄酒样品的香气成分都有独特成分,加50%vol食用酒精的黄酒所含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达到了80.28%,而35%vol的相对含量最少,为39.09%;风味成分比例较大的酯类、醇类和工厂黄酒有约50%的相同成分,不同成分推测是受乙醇含量的影响,表明乙醇含量对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形成有较为明显的差别。

  • 董 丹,车振明,关统伟*
    中国酿造. 2015, 34(8): 44-4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酒酒糟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筛选培养基筛选出酒糟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得到3株产纤维素酶菌株:p1001、p1002、p1004,经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通过研究生长条件对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3株菌在55 ℃、pH值为5时酶活性最高,在此条件下p1004的酶活力为1.2 U/mL,约为p1001、p1002的两倍。这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产纤维素酶菌来提高纤维素的分解和出酒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许喜林,邹彦桐,王蔚瑜
    中国酿造. 2015, 34(8): 49-5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 罗宇霞,康德灿*,陈彩霞,刘 玉,肖亚琪
    中国酿造. 2015, 34(8): 53-5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魔芋制作悬浮载体,将虫草菌接种于魔芋载体上,通过悬浮式固液结合法培养。以孔径、浮力、吸水性、柔韧性、成形效果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定,采用正交优化试验筛选制作魔芋载体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载体配方为:魔芋2.0%、米粉2.5%、碳酸钠0.4%、碳酸氢钠0.2%。由此配方制作出的魔芋载体孔径细密、液体吸收力强、浮力好。

  • 刘 阳1,傅亚平1,廖卢艳2,吴卫国1*
    中国酿造. 2015, 34(8): 58-6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薯为原料,以紫薯熟全粉的彩度指数b*值、花青素含量、碘蓝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膨化温度、停滞时间、抽空温度等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因素对各评价指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了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参数:膨化温度90 ℃、停滞时间7 min、抽空温度70 ℃,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制得的紫薯熟全粉彩度指数b*值可达-6.573、花青素含量达1.51%、碘蓝值为19.06,产品为紫红色,花青素含量及紫薯气味都保留较好。

  • 傅新征,叶牡丹
    中国酿造. 2015, 34(8): 63-6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糯米、太子参为原料,发酵酿制甜酒酿。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甜酒酿的发酵工艺参数,并研究发酵过程中的总糖、总酸、pH值和酒精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组合为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28 ℃,接种量1.5%,太子参添加量2%。此条件下发酵的甜酒酿口感最佳,酒液澄清,呈米黄色。甜酒酿中的总糖随时间的推移先上升后下降,总酸在发酵初期先上升后基本稳定,pH值先是下降后基本稳定,酒精度呈上升趋势。

  • 蔡腾龙1,占剑峰1,2*
    中国酿造. 2015, 34(8): 68-7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米糠蛋白是一种高营养性和低过敏性的植物蛋白。酶法提取米糠蛋白具有反应温度低,产生废液少,营养物质不易损坏等优势。以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纤维素酶和复合蛋白酶添加量各为2%时,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和液料比对米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确定了提取米糠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50 ℃,pH值5.0,液料比10∶1(mL∶g),此条件下的米糠蛋白提取率为39.54%。

  • 叶 鹏1,王学东1*,宋劲松2,陈聪莉1,王玉东2,彭思源1,陈 挚2
    中国酿造. 2015, 34(8): 72-7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冷冻面团品质,减少低温对酵母的损害,对常见的几种酵母抗冻保护剂进行配方优化。单因素试验测定冷冻7 d后酵母存活率和面团发酵力,筛选出保护剂及其添加量水平,再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优选试验,在对存活率影响试验中,因素主次顺序为:海藻糖>甘油>脯氨酸;在对发酵力影响试验中,因素主次顺序为:海藻糖>脯氨酸>甘油。验证得到最优试验条件为:海藻糖、甘油和脯氨酸添加量分别为2.23%、3.43%和1.55%。在此条件下,酵母存活率和面团发酵力分别为85.86%和322 mL。

  • 高 鑫1,张 亮2,李 博1
    中国酿造. 2015, 34(8): 77-8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发酵剂使用量制作了一种硬质蒙古干酪,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的风味变化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当发酵剂使用量为1.0 g/L原料乳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分更为丰富,风味更加均匀适中,具有更好的风味体验。在干酪成熟早期,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趋势相同,但到中后期,嗜热链球菌生长速度趋缓,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 李家磊1,卢淑雯1,2*,任传英1,高 扬1,洪 滨1,王崑仑1,沈卉芳1,谢学军1,周 野1,付建国3,吕世祥4
    中国酿造. 2015, 34(8): 82-8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鲜西洋参为主要原料制作西洋参饮料并优化其最佳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鲜西洋参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鲜西洋参汁50%,砂糖6%,复合添加剂0.4%(黄原胶0.2%+β-环糊精0.2%),在此配方下,加工制成的鲜西洋参饮料色泽呈均匀一致的微乳黄色,口感自然细腻,味微甘苦,并伴有西洋参独特的气味,饮料流动性好,无沉淀。该产品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较好的保留了西洋参的营养保健价值,符合当下人们对健康膳食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 任 美,夏延斌*,车再全,雷 辰
    中国酿造. 2015, 34(8): 86-9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莲子钻芯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方法提取水溶性功能成分,以黄酮含量及浸膏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在制取的浸膏中添加糖粉和麦芽糊精制备固体饮料。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0 ℃,料液比1∶20(g∶mL),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将水提液浓缩至密度为1.15~1.20液体时,加入3倍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沉淀36 h。在此优化水提醇沉条件下,黄酮含量为1.458 mg/g,浸膏含量为24.70%。在浸膏中加入2倍糖粉及麦芽糊精制成的莲子钻芯粉固体饮料具有莲芯的清香,便于服用。

  • 张 璐
    中国酿造. 2015, 34(8): 92-9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酸枣果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初步探讨了酸枣果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0.951±0.028)%。酸枣果肉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48.35%;在多糖质量浓度为80 μg/mL时,对O2-·的清除率为43.7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76%,表明酸枣果肉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毕 静
    中国酿造. 2015, 34(8): 97-10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发酵液溶解氧对提高糖化酶的发酵酶活的影响,以黑曲霉菌为发酵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液溶解氧有重大影响作用的3个因素(罐压、搅拌速度和压缩空气中氧浓度)进行研究,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糖化酶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搅拌转速180 r/min,罐压0.1 MPa,空气为富氧无菌空气,其氧气通过富氧发生器产生,含量为27%,在此条件下,糖化酶的放罐酶活可达50 000 U/mL。

  • 王 锋,孙君社,胡绍峰,张秀清*
    中国酿造. 2015, 34(8): 101-10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巴戟天的炮制工艺以及利用该工艺炮制样品前后水晶兰苷和总蒽醌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巴戟天的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氯化钠质量浓度、浸渍时间和蒸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其结果,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巴戟天炮制的最佳工艺为:用4%的氯化钠浸渍50 min,加热蒸制95 min,趁热除去木心。分别检测了利用该工艺得到的炮制样品和未炮制样品中的水晶兰苷和总蒽醌的含量,与原样相比,水晶兰苷的含量降低了7.18%,总蒽醌的含量降低了10.54%。试验获得了优化后的巴戟天炮制工艺,并为其炮制机制的解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创新与借鉴
  • 缪 璐,何善廉,莫佳琳,吕仕军
    中国酿造. 2015, 34(8): 106-11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EN3电子鼻嗅觉指纹分析系统对不同产地(中国、牙买加、古巴、危地马拉、菲律宾)的朗姆酒以及4种不同工艺原酒的香气进行了检测,分析电子鼻指纹图谱各特征峰,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和线性判别因子分析法(LDA)建立了识别模型,采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Loadings)对传感器进行研究,确认各传感器对样品区分的贡献率大小和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PEN3电子鼻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朗姆酒,而且对4种不同工艺的原酒也做出了较好地分类判别。

  • 经验交流
  • 李 璐,李美萍,张生万*
    中国酿造. 2015, 34(8): 111-11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4种澄清剂(壳聚糖、明胶、蛋清、PVPP)及3种助滤剂(水不溶玉米面、硅藻土、皂土)对黍米黄酒的除浊效果和助滤效果,选择了壳聚糖为澄清剂,水不溶玉米面为助滤剂。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二者的用量、静置时间等条件对除浊效果的影响,建立了黍米黄酒除浊方法,其壳聚糖用量为0.005 g/L,水不溶玉米面用量为20 g/L,静置时间为1 h,常温条件下过滤。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黍米黄酒经冷热交替强化试验或放置1年其透光率均>99%,同时其总糖、非糖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及感官指标均符合GB/T 13662—2008规定。

  • 李旭升,潘振东,吴碧玉,张 攀,雷裕田,韩珍琼*
    中国酿造. 2015, 34(8): 115-11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四川省内多个地区随机抽取不同年份、不同酿造工艺的家庭自酿葡萄酒样品31个,测定了其甲醇含量、二氧化硫、酒精度、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几种致病菌,还对样品进行了感官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的感官品质较差;酒精含量平均值11.61%vol(20 ℃),有3个样品酒精含量低于7.0%vol(20 ℃);甲醇含量平均值为0.13 g/L,所有样品甲醇含量均未超标;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了家酿葡萄酒存在的问题,结合葡萄酒酿造原理对家酿葡萄酒操作流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提高家庭自酿葡萄酒质量。

  • 黄 荣1,向 福1,2*,马文静1,吴 伟2,3,项 俊1,2
    中国酿造. 2015, 34(8): 119-12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微波辅助聚二乙醇(PEG)提取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提取温度、PEG-200体积分数、提取时间等关键影响因素,以绿原酸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PEG提取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350 W,微波时间70 s,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82 ℃,PEG-200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4 min,该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5.87%。该工艺简单可行、快速有效、绿色环保,可用于提取金银花叶中绿原酸工业化生产。

  • 覃 艳,张红刚,杨 崧*
    中国酿造. 2015, 34(8): 125-12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冷浸法、热提法和超声波法对“湘特辣1号”辣椒素提取残渣、“湘特辣1号”辣椒粉及普通品种辣椒中维生素C(VC)进行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3种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25 min,测得“湘特辣1号”VC含量为8.95 μg/mL,而“湘特辣1号”辣椒素提取残渣和普通品种辣椒中VC含量分别为6.53 μg/mL、7.31 μg/mL。“湘特辣1号”VC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品种。超声波提取法及VC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王香爱,王 晶
    中国酿造. 2015, 34(8): 129-13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台湾金门高粱酒中矿物质元素Ca、Mg和Fe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台湾金门高粱酒中Ca、Mg、Fe元素的含量分别是3.375 0 mg/L、3.194 2 mg/L、0.105 2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加标回收率为97.46%~98.82%,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 分析与检测
  • 何方洋1,2,于信念3,王 坤3,王兆芹1,2
    中国酿造. 2015, 34(8): 132-13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猪肉中沙丁胺醇残留进行测定,并比较了二者在灵敏度、准确性和重现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ELISA法和LC-MS/MS法在猪肉样品中的检测限可达到0.5 μg/kg和0.25 μg/kg,分别向猪肉样品中添加3个质量浓度水平(1.0 μg/kg、2.0 μg/kg、4.0 μg/kg)的沙丁胺醇时,回收率分别为83.7%~90.9%和86.6%~93.5%,变异系数(CV)分别为5.4%~10.3%和6.0%~8.3%。用酶联免疫法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筛选出2个阳性样品,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证亦为阳性,测定结果一致。研究表明,酶联免疫法重复性较好、准确度较高,适用于进行猪肉样品中沙丁胺醇的快速筛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阳性样品的确证和精确定量。

  • 梁桂娟,张 琼,杨 波
    中国酿造. 2015, 34(8): 136-13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米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确定了检测条件为:Agilent C18 (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柱温25 ℃,流动相为乙腈-水(1%甲酸)= 45∶55,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激发波长333 nm,发射波长460 nm。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在0~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1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7.7%~81.1%,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3.1%,检出限为0.8 ng/kg。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大米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测定。

  • 孙洁雯,李燕敏,刘玉平*
    中国酿造. 2015, 34(8): 139-14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东北大酱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了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60 ℃时对东北大酱的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较好。从东北大酱中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流出物的89.02%,包括酮类3种(相对含量为53.57%)、酸类3种(相对含量13.36%)、醇类2种(相对含量13.20%)、酯类8种(相对含量3.57%)、酚类2种(相对含量2.44%)、醛类5种(相对含量1.55%)、其他类5种(相对含量1.33%)。其中苯乙醛、3-辛酮、2,3,5,6-四甲基吡嗪、愈创木酚、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等挥发性成分对东北大酱整体香气贡献较大。

  • 黄家岭,杨国先*,赵应梅,廖妍俨,张 倩
    中国酿造. 2015, 34(8): 143-14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油脂类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对油辣椒、腐乳、火锅底料以及鸡辣椒等食品中氯丙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0~500 μg/L范围内,3-氯-1,2-丙二醇(3-MCPD)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5,方法检出限(LOD)为4.7 μg/kg,定量限(LOQ)为10.2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2%~108.5%,精密度试验测定得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4.2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稳定,能够满足油脂类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检测要求。

  • 产品开发
  • 于章龙1,宋 昱1,谢三刚1,谢飒英1,任文斌1,韩 雪2,刘 瑞2*
    中国酿造. 2015, 34(8): 147-15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小麦、纯牛奶为原料,以市售酸奶作为发酵剂,发酵风味独特的功能性黑小麦酸奶。当黑小麦汁、纯牛奶按1∶5(质量比)配成原发酵液,绵白糖添加量为7%,发酵时间5 h,黑麦仁添加量为2%时,黑小麦酸奶的组织结构紧密,麦香味浓郁,口感酸甜适中,感官评分较高。且模拟体外消化30 min时,黑小麦酸奶的总糖水解率比普通酸奶低19.64个百分点,说明黑小麦酸奶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 姚明静,国天庆,李福佳,季 斌,刘丽萍,张 敬,刘建军*
    中国酿造. 2015, 34(8): 151-15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沙棘汁和燕麦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燕麦沙棘酒。先确定燕麦粉糖化液的最佳制取工艺条件,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燕麦沙棘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燕麦粉糖化液用量17%,沙棘汁用量为27%,酵母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 ℃,发酵pH值3.8条件下酿造的燕麦沙棘酒,酒精度12.3%vol,风味纯正,酒体丰满,营养丰富,感官评分为86分。

  • 杨建红,张惠玲*,张卫峰
    中国酿造. 2015, 34(8): 155-15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株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与酵母协同完成酒精发酵,再接种醋酸菌发酵制作鲜枣发酵醋,减少了枣醋的尖酸感,增加了柔和度,改善了枣醋的风味口感,提高了枣醋的品质。研究得出多菌混合最佳酒精发酵工艺:酵母接种量为2.0%,乳酸菌最佳接种量为2.0%,发酵pH为4.5,发酵温度为28 ℃,初糖为15%,产酒精度为8.4%vol;产乳酸2.13 g/L。最佳醋酸发酵工艺: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34 ℃,搅拌转速 200 r/min,总酸含量达到5.7 g/100 mL。

  • 徐 佳,高 萌
    中国酿造. 2015, 34(8): 160-16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桑葚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以酵母菌、醋酸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液体深层发酵从而获得桑葚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桑葚果汁酒精发酵工艺参数为温度30 ℃、糖度16%、酵母菌接种量15%,在此条件下酒精度为6.3%vol;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32 ℃、酒精度8%vol、醋酸菌接种量20%,在此条件下产酸量达为5.13 g/100 mL。

  • 高 烨,冮 洁*,黄朝勇,刘 瑶,李昕洁,肖鹭思瑶
    中国酿造. 2015, 34(8): 164-16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加入红茶菌液,经过发酵和焙烤,研制出具有保健作用且发酵香味浓郁的红茶菌面包。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红茶菌面包配方为:红茶菌液48%,抹茶2.4%,蔗糖16%。制作出的面包内部组织柔软细腻,纹理结构好,发酵香味浓郁,且具有红茶菌独特的香味。

  • 其他栏目
  • 赵欣
    中国酿造. 2015, 34(8): 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