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窦冰然1,郭会明1,骆海燕2,姜开维2,洪厚胜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活性干酵母因其种类众多和使用方便的特点,目前已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活性干酵母是以固体形式存在,而不失去活性的酵母细胞产品。但是鲜酵母制成活性干酵母,经过储藏和使用前的复水活化过程中,都会造成一定的活性损失,所以必须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和增加保护剂的方法保证其活性。该文对活性干酵母的特点、分类、生产工艺及其在面制品、酿酒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 李 河1,张宿义2*,敖宗华2,丁海龙2,杨 艳3,李德林3,罗 杰3,苏占元4,王 超1,毛洪川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是在酯化酶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将酒尾、黄水、底锅水等酿造副产物中的有机酸类、醇类等在酯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以己酸乙酯为主的白酒香味成分的混合液。现在通过人为的控制酯化条件,利用黄水、酒尾等发酵副产物制备酯化液的反应技术在大部分白酒厂中都有应用。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生产原料、发酵条件、应用方式和效益分析,并分析了目前酯化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高效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 王 洪1,罗惠波1,2*,黄治国1,2,周 平1,冯兴垚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配制酒酒精度适中,酒香浓郁,口感愉悦,具有保健功效和药理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但配制酒在货架期容易出现沉淀,影响品质和感官,一直阻碍着配制酒行业的发展,该文从沉淀形成的机理、沉淀的鉴定、沉淀的处理及预防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配制酒的品质。

  • 田 婷1,2,陶 菡2,3*,邱树毅2,3,秦方园2,3
    中国酿造. 2016, 35(8): 13-1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中,色谱及其联用技术以其准确度高、分离效率好、简单快速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白酒产品的分析检测。文章主要综述了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白酒风味成分、塑化剂、甜味剂、农药残留及其他成分分析中的最新应用;此外,还对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白酒分析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曾小波1,李 理2*,朱新贵1
    中国酿造. 2016, 35(8): 17-2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2株米曲霉扩大培养后用于生产试验,并将其发酵酱油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米曲霉1号酱油的氨基酸态氮、pH值、A530 nm、总氮低于米曲霉2号菌,总酸高于米曲霉2号;米曲霉2号酱油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6.05 g/100 mL,是米曲霉1号(4.18 g/100 mL)的1.45倍;米曲霉1号酱油中醇类物质、酸类物质和醚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达61.53%、14.16%和1.26%,高于米曲霉2号的57.3%、13.07%和0.46%,而酯类物质(3.73%)、酮类物质(1.83%)和醛类物质(16.33%)低于米曲霉2号的3.96%、1.95%和21.31%;米曲霉1号酱油香气浓郁偏醇香味,米曲霉2号酱油香气浓郁偏酯香;米曲霉2号酱油的加热沉淀达到204 mm2,远高于米曲霉1号酱油的25 mm2。加热后过滤可去除米曲霉2号酱油中的沉淀。

  • 研究报告
  • 李梦丹1,杨伊磊1,陈力力1,2*,郭 华1,2
    中国酿造. 2016, 35(8): 22-2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接种量、水料比、油茶籽粕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油茶籽粕纳豆酱的纳豆激酶酶活为考核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粕纳豆酱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油茶籽粕纳豆酱纳豆激酶(NK)酶活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水料比>油茶籽粕添加量>接种量。最终确定油茶籽粕纳豆酱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水料比2.5∶1.0(mL∶g)、油茶籽粕添加量29%、发酵时间22 h。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油茶籽粕纳豆酱的NK酶活为(1 044.73±0.87) U/g。

  • 黄蕴利1,张建敏1,黄永光1*,胡建峰2,胡 峰2,钟方达2
    中国酿造. 2016, 35(8): 27-3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分离获得的一株产土臭味放线菌(Actinomycetes sp.)A22与产酱香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6进行模拟固态发酵,研究其对发酵过程主要特征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结果表明,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A22可导致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6代谢富集吡嗪类化合物总量降低,对其代谢吡嗪具有调控作用;而B. amyloliquefaciens B6抑制Streptomyces sp. A22代谢富集土臭素,降低发酵糟醅中的异味;Streptomyces sp. A22与B. amyloliquefaciens B6之间存在相互的生物学调节关系,混菌发酵过程可相互抑制其生物量,这是导致其发酵过程风味调控的根本机制,影响酒体中酸类、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的形成,改善酒体风味。

  • 专论与综述
  • 谢艳华1,谢 靓1,陈淼芬3,蒋立文1,2,陈力力1,2*
    中国酿造. 2016, 35(8): 32-3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毛霉型豆豉和原料黄豆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结合氢氧化钾-甲醇(KOH-CH3OH)、豆粉甲醇钠(CH3ONa)和豆粉KOH-CH3OH 3种甲酯化方法前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豆豉和黄豆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豆粉KOH-CH3OH甲酯化法前处理检测得到10种脂肪酸,其他两种方法预处理均只检测到5种脂肪酸。豆粉KOH-CH3OH甲酯化法前处理简便快捷,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以避免长时间加热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测定结果相对准确,对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豆发酵前后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研究报告
  • 吉义平,何 静,汪 萍
    中国酿造. 2016, 35(8): 37-4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豆豉异黄酮与大豆卵磷脂的复合物复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豆豉异黄酮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异黄酮质量浓度为6.3 mg/mL,异黄酮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1.5,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5 h,复合物复合率达86.5%。同时对该复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等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表明,复合物的形成依赖于豆豉异黄酮与卵磷脂某些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没有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且复合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了一定的改善,对豆豉异黄酮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魏文浩1,王 露1,2,吴振强1*
    中国酿造. 2016, 35(8): 43-4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红曲菌(Monascus anka) GIM 3.592进行番石榴叶固态发酵转化,增强番石榴叶活性成分,改善番石榴叶风味。探讨添加谷物种类、番石榴叶粉碎度及基质含水量等对红曲霉发酵转化功能成分的影响,并考察发酵对番石榴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番石榴叶可以提高活性物质含量,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3.1 mg/g,总酚含量为40.23 mg/g及槲皮素含量为1.30 mg/g,比原番石榴叶分别提高了60.8%、48.1%、202.3%。同时,发酵转化使番石榴叶中具有刺激气味的植物醇和β-石竹烯下降,并增加具有淡淡茶香味的6-芹子烯-4醇和杜松烯等风味物质含量,使发酵番石榴叶的风味得到较大改善。

  • 张 倩,段 超,牛书操,段学辉*
    中国酿造. 2016, 35(8): 48-5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酵母生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时,GSH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细胞酶催化合成GSH的效率。在絮凝酵母摇瓶发酵培养24 h时,模拟胞外存在GSH的环境,向发酵液中添加200 mg/L的GSH,考察胞内外GSH稳定性情况;同时检测环境因子氧、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Zn2+、Mn2+、Cd2+)对胞内外GSH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环境条件下培养6 h,发酵液中GSH的回收率达到70%,导致GSH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氧化,细胞内GSH浓度相对变化不明显;在温度≤25 ℃,pH3.5~4.5和厌氧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GSH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Zn2+、Mn2+和Cd2+对GSH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0.05)。

  • 张 娟,杨纯佳,周臣清,綦 艳
    中国酿造. 2016, 35(8): 53-5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玉米变性淀粉基因组DNA提取比较,并经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RT-PCR)检测,从中选择出更适合玉米变性淀粉后续转基因成分检测的DNA提取方法。通过采用磁珠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玉米变性淀粉基因组DNA,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试剂盒法的提取效果优于磁珠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扩增出标准的S形曲线,而磁珠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则无任何扩增信号。该研究为检测玉米变性淀粉中的转基因成分奠定了基础。

  • 闫公昕1,牛广财1*,朱 丹2,魏文毅1,刘志明1,贾 建1
    中国酿造. 2016, 35(8): 57-6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维生素C、L-半胱氨酸、植酸、EDTA-2Na四种抑制剂对沙棘酒贮藏过中非酶褐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5-羟甲基糠醛、总酚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酒中添加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1.0 g/L以及EDTA-Na添加量为0.4 g/L时抑制效果好,添加植酸抑制作用不明显,添加L-半胱氨酸没有抑制作用。添加效果最好的1.0 g/L维生素C的沙棘酒贮藏1个月后的抑制率为29.7%,5-HMF含量为0.96 mg/L。

  • 罗铝铿,邹浩元,杨宇辉,丘 波,招东敏
    中国酿造. 2016, 35(8): 61-6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绍兴黄酒作为对照,对不同品牌的客家黄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黄酒的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多酚、总酚酸含量依次分别为:珍珠红娘酒16.31%vol、103.42 g/L、0.89 mg/L、11.98 mg/L、0.19 mg/L;梅州娘酒15.63%vol、101.72 g/L、1.86 mg/L、10.3 mg/L、0.42 mg/L;月子酒13.42%vol、91.90 g/L、1.61 mg/L、12.13 mg/L、0.56 mg/L。三种客家黄酒均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珍珠红娘酒对四种自由基的IC50值依次为68.05 μL/mL、388.11 μL/mL、405.71 μL/mL、438.54 μL/mL,梅州娘酒的IC50值为55.94 μL/mL、378.09 μL/mL、387.90 μL/mL、440.80 μL/mL,月子酒的IC50值为98.63 μL/mL、871.65 μL/mL、345.42 μL/mL、935.20 μL/mL。综合比较可知,珍珠红娘酒、梅州娘酒的抗氧化性高于月子酒和绍兴黄酒。

  • 梁桂娟,寻思颖,李清伟,袁荟琳
    中国酿造. 2016, 35(8): 66-6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酱油中三氯蔗糖的含量,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模型。系统分析并计算测量全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各分量,通过比较各分量的大小,得出影响三氯蔗糖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溶液的配制。最终计算得到三氯蔗糖的总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339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677 mg/kg,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表示为[(13.38±0.677) mg/kg,k=2]。

  • 吴远远,陆辉山*,高 强,闫宏伟,王福杰
    中国酿造. 2016, 35(8): 69-7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醋龄的老陈醋SSC进行分析。在不同光谱预处理下,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SSC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5点平滑预处理后,利用PLS建立的老陈醋SSC的定量分析模型最优,其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为0.999 9,校正标准偏差(RMSEC)为0.038 3,预测标准偏差(RMSEP)和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分别为0.082 1,0.096 4。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醋龄的老陈醋SSC进行定量分析建模是可行的。

  • 包奇军,潘永东*,柳晓宁,张华瑜,徐银萍,火克仓,张东佳,陈文庆
    中国酿造. 2016, 35(8): 73-7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8种引进的美国啤酒大麦及当地主栽甘啤4号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及品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生育期除MERIT品种外,其余均较对照甘啤4号早熟,株高整体较高,穗长较短,二棱品种分蘖成穗数高;所有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千粒质量、饱满度、发芽率均达国家优级标准(蛋白质含量10.0%~12.5%、千粒质量≥37g、饱满度≥80%、发芽率≥97%);各品种麦芽的水分、细粉浸出率、α-氨基氮、黏度、糖化力均达到国家优级标准(麦芽水分≤5.0%、细粉浸出率≥79%、α-氨基酸态氮≥150 mg/kg,黏度≤1.60 mPa·s,糖化力≥260 WK)。大麦品种Z090M066M平均产量9 466.31 kg/hm2,位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但参试品种均出现条纹病。综合分析,Z090M066M可以进行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 祁勇刚1,2,高 冰1,黄菲武3,胡 勇1*
    中国酿造. 2016, 35(8): 78-8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腐乳半成品为试验材料,以感官评价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并优化了纳豆腐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大米添加量9%、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5%、发酵前16 h温度为37 ℃,后8 h为50 ℃、发酵相对湿度为60%。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豆腐乳具有白腐乳应有的滋味和香气,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44 g/100 g,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63×108 CFU/g、食盐含量低于6.4 g/100 g、纳豆激酶酶活可达2 712 FU/g,具有溶血栓效果,是一种新型特色腐乳,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 吴 鹏,姜 坤,刘 丽,李 可
    中国酿造. 2016, 35(8): 83-8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Box-Behnken(BB)试验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S-5高产β-葡聚糖酶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B设计从影响黑曲霉HS-5产酶培养基的11个因素中筛选出大麦粉、酵母膏、硝酸铵3个显著影响因素,再通过BB试验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由此得到黑曲霉HS-5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大麦粉3.9%、酵母膏2.1%、硝酸铵0.15%。在此优化条件下,β-葡聚糖酶活力为18.82 U/mL,与预测值18.96 U/mL基本上吻合。

  • 徐 慧,刘建军*,李文婧,孙文涛,李 博,刘丽萍
    中国酿造. 2016, 35(8): 87-9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H-49(Val-)和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AD-30为亲本菌株,以聚乙二醇为融合促进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融合子,融合子经再生、筛选等过程,最终获得高产3-羟基丁酮菌株HB-32,该菌株3-羟基丁酮产量高达49.64 g/L,比菌株TH-49(Val-)提高了61.8%,且遗传稳定性良好。进一步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高产3-羟基丁酮菌株HB-32与亲本菌株基因组的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TH-49(Val-)和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AD-30原生质体融合成功,提高了融合子HB-32 3-羟基丁酮产量。

  • 赵晓璐1,2,周 宁1,唐咸来3,谢庆武1*
    中国酿造. 2016, 35(8): 91-9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通过刚果红染色法从荷叶中筛出1株产果胶酶的内生真菌HY2。根据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分析,将菌株HY2鉴定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该菌在28 ℃、15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10 d,经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发酵液中果胶酶酶活为62.9 U/mL。

  • 吕继良1,刘远芳1,任潇茜1,王 振1,周 波2
    中国酿造. 2016, 35(8): 95-9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的混合菌群降解稻草和污泥转化乙醇。在初始pH值为7、降解温度为37 ℃的条件下,利用2 mL绿色木霉、1 mL短小芽孢杆菌和2 mL酿酒酵母降解1 g NaOH预处理稻草和10 g NaOH预处理污泥48 h,得到的乙醇产量为83.94 mg/L;在初始pH值为6、降解温度为37 ℃的条件下,利用3 mL绿色木霉、2 mL短小芽孢杆菌、3 mL酿酒酵母和2 mL树干毕赤酵母降解1 g NaOH预处理稻草和10 g NaOH预处理污泥48 h,得到的乙醇产量为49.29 mg/L。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短小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菌群能更有效地降解稻草和污泥转化乙醇。

  • 郭 壮1,李 英2,潘 婷1,吴 梦1,戴彩霞1,梁 英1*
    中国酿造. 2016, 35(8): 100-10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集了籼糯米、粳糯米和大米样品各5个,在同一发酵条件进行了米酒的酿造,并采用电子舌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米酒样品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以籼糯米和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滋味品质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滋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冗余分析发现该差异是由于酸味、涩味和后味A(涩的回味)3个指标造成的。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酸味和涩味要显著偏高(P<0.05)。由此可见,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滋味品质要优于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

  • 方春玉,周 健,明红梅,赵兴秀,陈蒙恩,姚 霞
    中国酿造. 2016, 35(8): 104-10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浊度法对高效聚磷菌P2的生长趋势进行了测定,通过单因素设计,探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及微量元素添加量对高效聚磷菌P2除磷性能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除磷率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效因素,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除磷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聚磷菌P2除磷效率。结果表明,高效聚磷菌P2在24 h后生长趋势达到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响应面法优化菌株P2的除磷最优条件为初始化学需氧量(COD)494.5 mg/L、初始pH值7.4、接种量5%、初始磷含量50 mg/L、培养温度35 ℃、培养时间10.5 h,此条件下对磷酸盐的积累能力最强,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到92.51%。

  • 扎格乐,边 鑫,赵 莉,徐 敏,王娜娜,霍贵成*
    中国酿造. 2016, 35(8): 110-11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蒙古国不同产地和不同培育方式的5种沙棘籽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了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能力,并对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沙棘籽1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可达(12.3±0.5) mm,而3号提取物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1.5±0.5) mm、(12.3±0.2) mm和(11.9±0.3) mm,并且随着沙棘籽提取物的用量增加,其抑菌能力增强。沙棘籽提取物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为植物甾醇、黄酮类物质、植物磷脂和维生素C,其中植物甾醇含量越高,对应的抑菌能力越强。

  • 刘凯丽1,2,贾瑞博1,2,李 燕1,2,李 鑫2,刘 斌1,2,黄一帆3*
    中国酿造. 2016, 35(8): 115-11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星虫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超声辅助提取星虫多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星虫多糖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超声温度70 ℃,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星虫多糖提取率的平均值为7.01%。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星虫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6.31%、56.93%,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李作美,吴珊珊,陈 佳
    中国酿造. 2016, 35(8): 120-12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大秃马勃菌丝体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细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对提取的大秃马勃菌丝体多糖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大马勃液态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 ℃,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8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菌体干质量为(7.08±0.51) g/L。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大秃马勃菌丝体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抑菌作用越强。

  • 李 帅,孙 慧
    中国酿造. 2016, 35(8): 124-12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酸浆为主要原料,对酸浆果酒酵母菌生产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确定酸浆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9 d,酵母接种量0.3%,初始糖度18%,SO2添加量55 mg/L。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酸浆果酒酒精度为11.9%vol。

  • 创新与借鉴
  • 顾斌涛,黄国昌,熊大维
    中国酿造. 2016, 35(8): 129-13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作为宿主同源表达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里氏木霉cDNA中扩增得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el7b序列,并将其连接到载体p18-m2上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里氏木霉菌株中,通过筛选获得表达内切葡聚糖酶的重组里氏木霉工程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显示,发酵液中重组内切葡聚糖酶的分子质量约48 ku。摇瓶发酵结果显示,内切葡聚糖酶在重组里氏木霉中得到分泌表达,发酵液中的内切葡聚糖酶和滤纸酶活分别达到了726 U/mL和28.7 U/mL,分别为出发菌株酶活的2.9倍和1.1倍。玉米芯进行糖化试验结果显示,重组里氏木霉所产酶液糖化玉米芯的酶解得率为81.4%,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3%。

  • 龚文静1,娄兴焜1*,虞 龙2
    中国酿造. 2016, 35(8): 133-13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阿维菌素生产菌阿维链霉菌为研究对象,通过低能N+离子注入法对阿维链霉菌进行诱变选育。根据其存活率和突变率,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为:诱变能量为16 keV,诱变剂量为160×1014 ions/cm2。经过诱变后筛选获得高产突变菌株AVE-10-N102-26。该菌株发酵产阿维菌素B1a含量为3 012 μg/mL,较出发菌株AVE-10提高了25.7%;经多次传代试验结果证明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 经验交流
  • 王立东1,2,刘婷婷1,张丽达1,吴萍萍1
    中国酿造. 2016, 35(8): 137-14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球磨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活化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对其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形貌发生了改变,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形状不规则,淀粉颗粒粒度分布范围为2~200 μm,70%以上分布在20~75 μm区间,粒度中位径增大到43.09 μm,热焓值降低至2.32 J/g,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及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的1/30和1/31,微细化绿豆淀粉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为原淀粉的3.2倍和2.0倍。

  • 王 梅,徐 俐*,汤 静,王美芬
    中国酿造. 2016, 35(8): 142-14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延缓鲜切山药的褐变和品质劣变,延长保鲜期,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蒜素,分别配制0.1%、0.3%和0.5%的大蒜素保鲜液,以清水为对照(CK),在(4±1) ℃的冷藏条件下,对鲜切山药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含量大蒜素提取液可降低鲜切山药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显著抑制鲜切山药的呼吸强度和褐变度,降低失重率和腐烂率,减少丙二醛的生成量,保持鲜切山药较好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其中以0.3%大蒜素提取液保鲜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鲜切山药保鲜期延长了9 d左右。

  • 郭红珍1,李丛胜1,茹少玉2
    中国酿造. 2016, 35(8): 148-15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酿酒后分离的葡萄皮渣为原料,对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葡萄皮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出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剂为体积分数70%的乙醇,浸提温度80 ℃,浸提时间40 min,按1∶7(g∶mL)的料液比,浸提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葡萄皮渣中多酚提取量为30.03 mg/g。

  • 格日勒,亓 伟*,王 剑,邬佳豪,朱启慧,岳炜烨,柳 静
    中国酿造. 2016, 35(8): 152-15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回流法提取银川市售水果中果肉的原花青素,并用正丁醇-盐酸法对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和比较了银川市售的部分水果原花青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银川市售水果中原花青素含量为0.03%~5.45%,其中紫葡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5.45%;火龙果原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3%。对原花青素含量与水果种属及水果颜色的深浅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同种属水果颜色深的原花青素含量较颜色浅的含量高。

  • 曹丽娟1,张 旭1,陈朝银2,赵声兰1*
    中国酿造. 2016, 35(8): 155-15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原花青素对谷氨酸钠(MSG)诱导的肥胖小鼠和脂肪乳诱导的脂肪变性L-02肝细胞的降脂作用。谷氨酸钠诱导的雄性肥胖小鼠模型建立后,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和原花青素100 mg/kg、25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10周,测量小鼠体质量、体长、腹围,并计算李氏指数,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建立脂肪变性L-02肝细胞模型,以非诺贝特为阳性对照,给予原花青素刺激液培养24 h后,测定细胞内TG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原花青素100 mg/kg、250 mg/kg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肥胖小鼠血清TC和TG水平(P<0.05),原花青素25 μg/mL、50 μg/mL和100 μg/mL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脂肪变性L-02肝细胞内TG水平(P<0.01)。

  • 分析与检测
  • 唐双双,王韦岗
    中国酿造. 2016, 35(8): 159-16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镇江香醋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C)通过乙酸乙酯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的方法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结果表明,氨基甲酸乙酯(EC)的回收率达到96.7%,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999 7,最低检出限为1 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能有效减少杂质干扰。测定二十份不同厂家生产的镇江香醋,均检出氨基甲酸乙酯(EC)。表明镇江香醋在生产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EC污染,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 黄家岭,廖妍俨*,孙 棣,张 倩,龙四红
    中国酿造. 2016, 35(8): 163-16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从样品前处理、萃取条件两个方面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检测条件为:用高纯水将白酒样稀释至酒精度为10%vol,同时向样品中加入NaCl,并使其质量浓度为0.05 g/mL,调节样品体系的pH值为8;在70 ℃条件下,采用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萃取头萃取50 min,汽化室温度250 ℃的条件下解吸3 min。方法学研究表明,在0.05~20 mg/L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种吡嗪类物质方法的检出限(S/N=3)为1.37~6.78 μg/L,回收率87.6%~105.4%,相对标准偏差为4.61%~6.37%。用该方法对5种酱香型白酒检测,所测样品中吡嗪类物质含量在0~29 mg/L,其中1#酒样中吡嗪类物质的含量最高,达到25.72 mg/L。

  • 杜伟锋1,2,张瑞瑞2,周 思2,黄金凤2,王永华1*,何敏恒2,黄荣荣2
    中国酿造. 2016, 35(8): 169-17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同时检测植物饮料中原百部碱、香豆素、黄连素、山道年、细辛脑、长叶薄荷酮和芦荟苷A 7种植物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试样经HLB固相萃柱富集净化,甲醇洗脱,氮吹浓缩后用流动相起始梯度定容至1.0 mL,经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分离,以甲醇-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pH=3)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7种植物毒素化合物在0.20~10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6.5 μg/kg,定量限为0.8~21.6 μg/kg。分别对3种植物饮料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67.1%~104.0%,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8%~5.12%。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植物饮料中7种植物毒素含量的检测。

  • 王 贺,张贵会,杨 玲*
    中国酿造. 2016, 35(8): 173-17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新疆药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NJ)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TM HILIC(2.1 mm×100 mm, 5 μm),乙腈-水(85∶15, V/V)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结果表明,1-DNJ在1.2~12.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该方法快捷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药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分析检测。

  • 产品开发
  • 吴 娜,卢 倩,周剑丽*,覃 引,谢述琼
    中国酿造. 2016, 35(8): 177-18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五味子、芦荟为原料,经预处理、打浆、均质、杀菌、发酵等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五味子芦荟复合酸奶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五味子果浆添加量6%,芦荟果粒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8%,接种量3%,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4%,43 ℃发酵5 h,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可制出组织状态良好、香气协调的五味子芦荟复合酸奶。

  • 付 勋,谭鹏昊
    中国酿造. 2016, 35(8): 181-18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8.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玫瑰香橙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对主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主发酵工艺为SO2添加量100 mg/L、酵母接种量0.12 g/L、果汁pH值4.0、发酵温度20 ℃、初始糖度19%、主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佳条件下,主发酵后酒体较丰满、果酒为橙黄色、果香较好、苦味不明显,果酒感官评分为90.4分,酒精度为9.45%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