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程 伟1,吴丽华1,徐亚磊1,秦俊哲2,谢国排1*,王明才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品质、风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工艺为依据,对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参与酿造过程微生物的角度了解白酒发酵、生香、产酯等过程的实质,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提出酿造微生物与白酒品评中“色、香、味、格”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酿造微生物与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将是今后白酒风味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趋势。

  • 徐睿烜1,蒋立文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臭豆腐卤水中微生物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安全性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臭豆腐生产新工艺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下一步研究对策和方向。对臭豆腐生产的标准化进行规范,提高产品产率,减少食用安全性风险,延长产品货架期。为更好的开发及改进臭豆腐工业化生产上提供理论依据。

  • 赵 薇,刘翠玲*,孙晓荣,位丽娜,苗雨晴,胡玉君
    中国酿造. 2014, 33(3): 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近些年来芝麻油掺伪现象日益严重的问题,对目前采用的芝麻油品质检测方法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显色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子鼻技术以及一些联用的方法在芝麻油掺伪检测中的研究现状,通过检测脂肪酸、甘三酯、芝麻林素、芝麻酚等特征物质来实现芝麻油品质的有效检测。

  • 温慧芳,赵 利*,袁美兰,苏 伟,刘 华
    中国酿造. 2014, 33(3): 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鱼肉重组技术是将碎鱼肉通过粘合剂或特殊加工工艺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改变了鱼肉原有组织结构,使得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结蹄组织得到合理的分布和转化。该文介绍了鱼肉重组技术的加工原理、影响重组制品品质的因素,并综述了国内外重组鱼肉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

  • 研究报告
  • 李志华
    中国酿造. 2014, 33(3):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味精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氨氮离子,序列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能够有效实现味精污水的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减少设备占有面积和节约处理时间。经过实验得出,当溶氧(DO)为3~4mg/L能够有效地满足生物膜中好氧菌的生长需要,又不会破坏生物膜内的厌氧环境,当pH值为8.0时,温度为30℃时,对味精生产中产生的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高达95.34%,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5.78%,生物需氧量(BOD5)去除率94.1%。

  • 张家庆1,宋瑞滨2,曹敬华1,徐国俊1,孙洪浩1,涂向勇2,方尚玲1*
    中国酿造. 2014, 33(3): 2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红外光谱及电镜扫描技术对窖泥中的结晶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乳酸亚铁、乳酸镁和乳酸铜。结合不同退化程度的窖泥的理化指标,探究人工老窖窖泥退化原因,优化窖泥养护方案,为人工老窖的培养与养护提供理论基础。

  • 张宗舟1,王玉洁2*,石宝珍3
    中国酿造. 2014, 33(3):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泡菜水的微生物区系分析,证明了泡菜发酵是一种特殊的混菌共酵。发酵初期,各类微生物相互竞争,大量繁殖,数量增加较快,渐而乳酸菌、醋酸菌成为优势菌群,泡菜液的pH值开始明显下降,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在发酵2~3d,微生物数量达到高峰,之后所有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并逐渐平稳。整个泡菜发酵周期确定为7d,在泡菜发酵第7天,乳酸菌群数量245.0×105~404.6×105CFU/mL;醋酸菌群数量13.1×104~14.0×104CFU/mL;丁酸菌群数量2.5×103~3.2×103CFU/mL;酵母菌群数量4.0×102~5.1×102CFU/mL。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说明了泡菜的发酵过程,在生产中注意把握微生物的变化动态,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 杨永青1,2,谢远红1,2,张红星1,2,熊利霞1,2,马晓丹1,2,刘 慧1,2*,孔保华3
    中国酿造. 2014, 33(3): 2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3研究提高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通过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3抗菌物质对黑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设计6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发酵条件为:种子液的菌龄12h,种子液接种量2%,发酵培养基装液量75mL/250mL,发酵培养基初始pH 7.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h。在优化发酵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C3产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26.52%。

  • 韦晓菊,黎继烈*,朱晓媛
    中国酿造. 2014, 33(3): 3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产青霉素酰化酶重组大肠杆菌M3进行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根据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拟合出重组大肠杆菌M3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M3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发酵动态过程能很好的被该模型所表达。

  • 苏媛宁,夏 玉,林 捷*,张锦鹏,张欢欢,曾繁祥,张俊华
    中国酿造. 2014, 33(3): 3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分离自新疆酸奶疙瘩中6株乳酸菌在37℃下蛋白质降解和产香能力。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稳定期活菌数均在108CFU/mL以上,且凝乳细腻,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各菌株发酵性能有差异,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乳脂乳球菌3株菌发酵性能较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性能优,可用于不同风味和功能的发酵乳制品生产。其中,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蛋白水解力,发酵15h,酪氨酸含量为594.33μg/mL;乳脂乳球菌产香性能好,发酵24h,丁二酮含量为12.32μg/mL、乙醛含量为59.27μg/mL,与其他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瑞士乳杆菌具有强的产酸、产黏特性,发酵24h,酸度达159.76°T,黏度值1 389mPa·s。

  • 陈 娟1,3,王治业1,3*,魏甲乾1,3,祁宏山1,3,季 彬1,3,曾 杨1,3,周剑平3,王鸣刚
    中国酿造. 2014, 33(3): 4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多菌种分步固态发酵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以果渣为主要原料,麸皮、豆粕、谷糠等为辅料,通过对多菌种(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接种及培养方法、菌液的接种量、发酵的最佳温度、共发酵时间、固液比及物料酸碱度因素的优化研究,获得了优化后的多菌种分步固态发酵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固液比60%,初始pH5.5,温度30℃,黑曲霉的接种量为7.50%,复合酵母液的接种量为10%,黑曲霉在发酵初期接入,复合酵母液在发酵24h后接入,共培养时间为72h。在最佳菌种配比和发酵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从4.97%增加至27.60%,增长了22.63个百分点,达到优质蛋白饲料标准。

  • 孙晓彤1,王常苏1,许晓梅1,高泽鑫2,高 冰3*
    中国酿造. 2014, 33(3): 4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乳酸菌产酸能力及接种组合搭配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比接种乳酸发酵富硒和自然发酵富硒,研究薇菜中硒的富集和转化规律。得到了接种乳酸发酵对薇菜中总硒的富集以及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有促进作用。并且在添加0.08‰食品级亚硒酸钠的条件下,接种乳酸发酵的薇菜最终有机硒含量可达36.80mg/kg。

  • 鲍帅帅1,张 默1,王新平1,陈 雄1,陈守文2,李俊辉3,李冬生1,王 志1*
    中国酿造. 2014, 33(3): 49-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发酵过程中添加谷氨酸对菌体代谢和杆菌肽合成的影响。摇瓶发酵过程中添加0.03g/L谷氨酸,杆菌肽产量增加13.4%,而10L发酵罐发酵16h添加0.03g/L谷氨酸,杆菌肽效价在36h达到峰值。发酵16~26h以3mg/(L·h)流加谷氨酸,杆菌肽16~34h的合成速率是34.0U/(mL·h),比对照组提高55.3%;同时,生物量16~30h增长速率是20.2μg/(mL·h),比对照组提高了17.4%,但是菌体自溶时间比对照提前了6h。NO2-浓度在18~32h高于对照组11.4%~154.9%,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在22~32h低于对照组10.3%~94.8%。说明流加谷氨酸起到了调控因子的作用,通过生成NO2-增加了NADH的消耗,降低了VFA的生成,刺激了菌体在发酵中前期的生长;谷氨酸同时也参与到了杆菌肽的合成,加快了杆菌肽的积累。

  • 何 茹1,刘 娅1*,谢晓霞2,王陈强2
    中国酿造. 2014, 33(3): 5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疆酿酒葡萄中获得的1株产脂肪酶的内生黑曲霉菌株C2J6,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及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的产酶条件为1%的乳糖为碳源,1%的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约72h,此时所产脂肪酶的活力可达18.75U/mL。该菌所产脂肪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7.0,为中温中性酶;在50℃保温1h酶活力保留54.5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值3.0~7.0范围内较稳定,有一定的耐酸性。金属离子Mn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Zn2+、Fe2+、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K+、Ca2+、Na+、Mg2+对酶活力影响不大。该酶在以葵花油和谷物调和油为底物时,酶活分别为228%和180%,明显高于橄榄油和油烟机废油。

  • 王丽娟,李再贵*
    中国酿造. 2014, 33(3):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8%vol芦荟白酒为实验材料,对其功能性成分芦荟多糖、芦荟多酚、芦荟大黄素、维生素C和氨基酸进行了全面检测与分析。通过金属螯合力、羟基自由基清除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对芦荟白酒的体外抗氧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芦荟白酒中芦荟多糖的含量高达(523.24±14.95)μg/mL,同时还含有氨基酸(63.4±4.3)μg/mL、维生素C(42.2±5.1)μg/mL和芦荟多酚(4.67±0.10)μg/mL等功能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则未检出。研究表明,芦荟白酒具有较强金属鳌和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抗氧化能力与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 孙洪浩1,朱正军1,邓元海2,张家庆1,徐国俊1,曹敬华1,陈茂彬1*
    中国酿造. 2014, 33(3):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神农架野生猕猴桃为原料,研究猕猴桃干酒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干酒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用量80mg/L,SO2添加量为72mg/L,发酵基质初始pH3.5,活性干酵母接种量300mg/L,发酵温度25℃。该工艺酿造的野生猕猴桃干酒口感丰满,香气协调,维生素C含量高。

  • 黎莉妮,蔡丽霞,曾艳娴,梁活南,冯显榕,伍国明*
    中国酿造. 2014, 33(3): 6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利用浸渍巨峰葡萄果浆酿制桃红葡萄酒。分析果浆处理和工艺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果浆色度在2.5~3.0作浸渍过程终点,浸渍结束后分离不超过30%果浆量,调整含糖量为26%并加入酵母进行主发酵。按常规经后发酵、澄清、过滤与检测合格后酿造出桃红色、清亮透明、怡悦和谐的果香与酒香并具有恰当收敛性与酒体完整的桃红葡萄酒。

  • 刘博奥,刘继国,刘 伟,潘晓博,祁 英,刘玉梅*
    中国酿造. 2014, 33(3): 7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山雪菊为原料,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后,萃余物又分别采用丙酮、体积分数分别为50%、95%乙醇进行提取,获得不同溶剂提取的4种天山雪菊提取物,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评价,比较各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各种提取物中的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清除活性,但活性弱于对照品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α-生育酚和Vc;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于对照品芦丁和BHT。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体积分数为50%乙醇提取物最强,超临界浸膏最弱;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以体积分数为50%乙醇提取物最强,丙酮提取物最弱。

  • 王 文1,赵 强2,3*,赵海福4,寸金全1
    中国酿造. 2014, 33(3): 7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唐古特白刺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叶片中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叶片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叶片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常量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有害元素含量较低;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1-亚油酸单甘油酯、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十八碳烷酸、四十四烷,相对含量分别为51.77%、8.80%、6.72%、3.90%。表明唐古特白刺叶片中富含矿物质元素,挥发油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深度开发利用价值。

  • 王 端1,2,周鸿翔1,2,田娅玲1,2,柳 荫1,2,陈 龙1,2,吴凤智1,2,邱树毅1,2*
    中国酿造. 2014, 33(3): 8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葛根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葛根总黄酮。考察了溶剂体积分数、固液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液葛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56%、固液比1∶25、提取时间31s、微波功率539W、提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总黄酮含量最高,模型预测值可达7.26mg/g,实际验证值为7.32mg/g。

  • 吕 娜,龙寿芬,夏海洋,赵丽丹,沈明浩
    中国酿造. 2014, 33(3): 8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波法对安吉白茶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对提取液抗氧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安吉白茶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1%,提取时间为51min,超声功率为480W。此时提取液抗氧化性最强,OD700nm为0.881。
  • 魏 玮,程秀玮
    中国酿造. 2014, 33(3): 9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响应面法对茄子皮中原花青素微波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原花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茄子皮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600W、提取时间89s,在此最佳条件下,原花青素提取率3.521%,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
  • 张焱珍1,2,周会明1,2,柴红梅2*,王 芳2,宋学俊3,李万宏3,杨 坤1,皮子聪1
    中国酿造. 2014, 33(3): 97-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鸡枞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3个因素对该菌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黄鸡枞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 1∶3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其多糖得率可达4.7%,为改善黄鸡枞多糖的提取方法提供了试验基础。
  • 张丽华,孙 婷,王昌利,宋 逍,赵 鹏*
    中国酿造. 2014, 33(3): 100-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陕产重楼中总皂苷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最优工艺。应用7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重楼中的总皂苷进行静态实验,筛选得到最佳树脂;通过动态实验确定最佳树脂对重楼总皂苷的纯化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PD-400A树脂纯化重楼总皂苷的效果最优,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5mg/mL,上样量8BV,流速3BV/h,解吸流速2BV/h,解吸剂体积分数75%的乙醇,洗脱剂用量4BV,按此工艺条件制备的重楼总皂苷的含量为62.68%;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更好的描述树脂对重楼总皂苷的吸附,采用HPD-400A树脂分离纯化陕产重楼中的总皂苷效果较好。
  • 程振玉1,2,杨英杰1*,刘治刚1
    中国酿造. 2014, 33(3): 104-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超声波辅助复合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1∶1∶1)提取北五味子多糖的方法。以多糖的提取率为研究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北五味子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缓冲液pH 4.6,复合酶用量2%,酶解时间为2.0h,超声波功率166W,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39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北五味子多糖提取量达到105.36mg/g。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应用到多糖的提取领域,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溶剂消耗,且明显提高了多糖的提取率,该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为北五味子多糖工业化生产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创新与借鉴
  • 郭 芳,胡志雄*,王维曼,齐玉堂,张维农
    中国酿造. 2014, 33(3): 109-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棕榈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使用醋酸铬为催化剂开环合成得到1-棕榈酸-3-氯丙醇酯,该方法成本低廉、产率高、选择性好。所得产物使用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h,催化剂用量8 mmol/L,棕榈酸/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比1∶1.2,该条件下其产率可达92%。
  • 经验交流
  • 王建昌,陈志敏,李 静,王金凤,姜彦芬,孙晓霞
    中国酿造. 2014, 33(3): 113-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志贺氏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肠道致病菌。文中基于GB 4789.5—2012《志贺氏菌检验》标准,比较了4种分离培养基检测志贺氏菌的效果。通过4种分离培养基对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回收率、最低检出限及对不同样品检测效果的比较,对不同培养基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4种分离培养基最低检出限相近,显色培养基01检测特异性优于其他3种;针对实际检测样品,应灵活选择培养条件,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及效率。
  • 雷锦成,常 煦*
    中国酿造. 2014, 33(3): 117-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酱油发酵的本质出发,结合现阶段国内酱油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酱油快速发酵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蛋白质、淀粉类物质快速水解和通过对酵母等产香微生物的发酵调控使香气物质快速生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就相关发酵工艺改进进行了细致讨论,为缩短酿造高品质酱油的发酵工艺提供了改进思路。
  • 李学伟1,陈 强2,朱新贵1*
    中国酿造. 2014, 33(3): 121-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低盐稀态酱油中添加2株耐盐酱油酵母进行生香发酵,对酱油生香发酵前后的风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酱油生香发酵后总酸、总酯、酒精含量明显提高,分别由1.77 g/100mL、7.84 g/100mL和0.09%增至1.94 g/100mL、9.85 g/100mL和2.12%。通过GC-MS分析,醇类和酯类这2类物质在挥发性风味成分中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43.76%和0.99%提高至64.95%和12.08%,而醛类和挥发性酸类物质分别由10.08%和14.45%下降为4% 和5.4%。特别是异戊醇、3-(甲硫基)-1-丙醇、苯乙醇、乙酸异戊酯和醋酸苯乙酯等含量比例的提高明显改善了酱油的香气。感官评定,生香发酵后的酱油酯香和醇香浓郁,香气柔和,风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张 钟,陈海蓉
    中国酿造. 2014, 33(3): 125-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荔枝肉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酒的方法制备荔枝酒,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优化了影响荔枝酒甲醇含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甲醇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荔枝酒甲醇含量的因素排序为:温度>pH>果胶酶量,荔枝酒酿造过程的甲醇含量最少的最佳工艺参数:温度为25℃,pH为5.0,果胶酶0.6g/100mL。
  • 分析与检测
  • 马耀宏1,孟庆军1,杨 艳1,杨俊慧1,崔进梅2
    中国酿造. 2014, 33(3): 128-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化力为大曲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准确快速的测定糖化力对大曲生产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用还原糖测定仪建立了大曲糖化力快速测定方法,并与常规手工滴定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显示,还原糖测定仪法变异系数较手工方法小,回收率也优于手工方法。此法可作为酒曲中糖化力快速测定方法。
  • 李 琪,李 广*,金丽琼,罗清楠
    中国酿造. 2014, 33(3): 132-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甘肃地产9种酿酒葡萄中的花色苷进行了检测分析。在9种酿酒葡萄中共定性检测到9种花色苷(黑比诺除外,共检测到5种)。利用相对百分含量对这9种花色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9种酿酒葡萄都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其他花色苷含量依酿酒葡萄品种不同而各异;利用9种花色苷总峰面积对9种酿酒葡萄所含花色苷总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含量顺序依次为美乐>宝石>晚红蜜>蛇龙珠>西拉>赤霞珠>品丽珠>黑比诺>马瑟兰;同时,利用4种花色苷对照品所得标准曲线方程对9种酿酒葡萄中的4种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定量计算。为甘肃产区酿酒葡萄在花色苷方面的品质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卢 柯1,乔 慧1,薛楚然1,刘树文1*,徐向文2
    中国酿造. 2014, 33(3): 137-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搅拌棒萃取法提取荔枝白兰地中的的香气物质,用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及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荔枝白兰地中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分离共得到65个峰,鉴定出61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5.81%,对荔枝白兰地香气贡献较大的是酯类60.77%、酸类12.23%、醇类7.62%、苯环衍生物6.13%、酮类化合物4.90%和萜烯类化合物4.53%,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的前十种物质依次是乙酸乙酯19.02%、2,4-己二烯酸乙酯16.53%、山梨酸10.73%、琥珀酸二乙酯7.70%、辛酸乙酯4.73%、正戊醇4.60%、2,6-二叔丁基对苯甲酚2.25%、苯乙醇2.16%、玫瑰醚2.06%、己酸乙酯1.96%。构成荔枝白兰地香气特征的物质主要是酯类、醇类、酸类、少量的酚类及萜烯类化合物。
  • 贾青青1,邵威平1*,辛秀兰2,陈 亮2
    中国酿造. 2014, 33(3): 141-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萃取检测鉴定黑加仑果实和果酒酵母1399酿造的黑加仑果酒芳香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对比黑加仑果实和黑加仑果酒的香气成分变化。从果实中鉴定出50种成分,占峰面积的84.22%,香气成分主要为2-甲基-3-丁烯-2-醇、4-甲基-1-戊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正戊烯、正辛醛、壬醛、己醛、戊醛等;从果酒中鉴定出48种成分,占峰面积的92.65%,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醇、3-甲基-1-丁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醛等。
  • 宋利军1,杨 竹2,周银古1*,李腾根1,刘瑞弘1,毛尚根1,刘芳宇1,李 彪1
    中国酿造. 2014, 33(3): 147-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调查60份江西省内生产的黄酒产品中氨基甲酸乙酯(EC)残留量。酒样添加d5-EC同位素内标,经硅藻土层析住吸附,乙醚洗脱,用GC-MS测定,内标法定量。色谱柱为DB-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加标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1.33%(n=2),黄酒中EC的污染水平中,EC的中位数为24.4μg/kg,均值为35.0μg/kg,检出率为70%,含量值范围为6.0~123.7μg/L。通过此次调查江西产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残留量,将为我国制定国家标准和对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水平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 产品开发
  • 王筠钠,熊晓辉*
    中国酿造. 2014, 33(3): 151-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酵型牛初乳果冻以牛初乳、牛常乳、复合乳酸菌、明胶、琼脂、淀粉为原料,主要工艺流程为制胶、均质、杀菌、注模、成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复合酸乳比例为牛初乳/牛常乳=1∶1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4h,蔗糖量为乳量6%,接种量3%;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型牛初乳果冻优化配方为复合酸乳95%,明胶2%,琼脂2%,淀粉1%。在此最佳条件下,果冻感官评分为96分。
  • 钟华锋,杨春城,杨旭萍,曾丽朗
    中国酿造. 2014, 33(3): 155-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4-5071.2014.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银杏、黄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银杏豆奶复合饮料的配方、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最佳配方为:银杏豆浆混合液75%(银杏水解液与豆浆的比例9∶10)、白砂糖6%、食盐0.01%、CMC-Na 0.01%、海藻酸钠0.02%、蔗糖脂肪酸酯0.03%、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0.006%。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银杏豆奶饮料,具有感官品质佳、稳定性好和营养丰富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