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7-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曾朝珍,张永茂,康三江,张霁红,张 芳,张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果白兰地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对水果白兰地香气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及发酵蒸馏和陈酿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论述,以期为我国水果白兰地中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王晓丹1,2,3,谢晓莉4,胡宝东1,3,班世栋1,2,陈美竹1,2,徐 佳1,3,王 婧1,3,邱树毅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综述了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技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图谱分类鉴定技术、磷脂脂肪酸法分类技术、Biolog微平板、元基因组技术等现代微生物分类鉴定技术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为研究白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分离、鉴定功能微生物菌株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 汪 洋,李 焱*
    中国酿造. 2015, 34(7): 10-1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植物化学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够在植物化学物提取方面提供参考。该综述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结合实例说明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以及夹带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针对超临界CO2萃取在植物化学物提取中的展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它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在植物化学物的提取中具有一定的运用前景。

  • 李 洋,邱智东,王伟楠*
    中国酿造. 2015, 34(7): 15-1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生物转化是我国传统中药优势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功融合,较传统的物理、化学炮制中药更能较好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处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修饰它们的结构或活性位点,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用于新药或保健食品的开发,对充分发挥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概述了近些年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的应用,并对相关的传统转化技术演变和当代转化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为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李 飞1,刘红娟2,王 龙3
    中国酿造. 2015, 34(7): 20-2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清蛋白是牛乳乳清中存在的一类蛋白质,其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且比例适当,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蛋白,在维持机体肠道、肌肉组织的健康和补充体内的谷胱甘肽数量、抗氧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乳清蛋白中还含有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铁传递蛋白以及乳过氧物酶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这些物质参与构成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

  • 曾 超1,3,邱树毅1,2,胡宝东1,2,陈美竹1,3,徐 佳1,2,王晓丹1,2,3*
    中国酿造. 2015, 34(7): 24-2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目前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其白酒酿造体系中厌氧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概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白酒酿造中厌氧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报告
  • 姜伯玲1,2,王曙阳1*,李文建1,董妙音1,2,陈积红1,刘 敬1,胡 伟1
    中国酿造. 2015, 34(7): 28-3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绿色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黑曲霉接种时间和混合发酵时间的优化。研究了绿色木霉与黑曲霉4株菌单独发酵及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的特点,调整黑曲霉NH11-1的接种时间与绿色木霉NM01进行混合发酵来寻找产酶能力最高的时间点。结果表明,黑曲霉NH11-1推迟48 h接种的混合发酵组产酶效果最佳。最佳混合发酵条件为30 ℃、200 r/min恒温振荡培养5 d,滤纸酶活力(FPA)达到242.80 U/mL,是出发菌黑曲霉NH11-1的2.66倍;β-葡萄糖苷酶活力(β-GA)达到297.35 U/mL,是出发菌绿色木霉NM01的1.94倍;β-GA与FPA的比值为1.22,符合纤维素酶水解天然纤维素的最佳比值范围(0.12~1.50)。

  • 孙晓东1,2,吕国忠2*,栾雨时1,陈 嵘3,赵志慧2
    中国酿造. 2015, 34(7): 32-3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从东三省各地采集家庭自制豆酱254份,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纯培养真菌菌株389株。采用脱脂牛奶平板初筛获得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31株,其中曲霉属真菌12株、青霉5株、毛霉4株、镰孢菌3株、帚霉1株、芽枝孢3株、犁头霉1株、红曲2株。通过发酵复筛提取其粗酶液,用福林酚法测定粗酶液的蛋白酶活性,筛选出了两株具有较高蛋白酶活性的米曲霉。

  • 董 丹,车振明,杨 娜,周欣悦,关统伟*
    中国酿造. 2015, 34(7): 36-39.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以豆瓣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对蜡样芽孢杆菌最适生长条件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5 ℃,5 ℃以下和50 ℃以上不生长;最适生长盐含量为2%,在含量5%时生长缓慢,在盐含量10%以上时不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7.0,pH值3.0以下和pH值10.0以上该菌不生长;另外,在检测的25种抗生素中,有21种抗生素对该菌的生长具有抗性。

  • 窦会娟,孙连海,郭文涛
    中国酿造. 2015, 34(7): 40-4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食用菌发酵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的抑菌活性,期望找到一些对耐药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食用菌。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备发酵液,用管碟法测定发酵液对细菌的抑菌圈,通过抑菌率反映其对耐药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菇和鸡腿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和相对抑菌率都较高,抑菌圈直径分别是5.1 mm和3.8 mm,相对抑菌率分别是62.02%和58.69%,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 李辰雨1,战伟超2,单守水2,林 剑2,徐世艾1*
    中国酿造. 2015, 34(7): 43-4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LS-305、LS-610B、SP-207、HP-20和DM-21五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色素的吸附容量。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大孔树脂进行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拟二阶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较好地拟合吸附热力学过程,吸附速率主要由颗粒内扩散控制。LS-610B 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脱色效果和较低的蛋白质损失率,该树脂对发酵液脱色的适宜参数为:流速2 BV/h,溶液处理量为10 BV,上柱液pH 值为6.0。对发酵液中色素的脱色率约81%,蛋白质损失率约3%。

  • 崔培梧1,曹 婧2,米 洁3,陈 林1,廖 彦1,谭朝阳1*
    中国酿造. 2015, 34(7): 48-5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初始糖度、接种量、主发酵温度、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对发酵型茯苓葡萄酒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酿造条件,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发酵型茯苓葡萄酒最佳主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25.56 g/L、酵母接种量3.4%、主发酵温度27.23 ℃、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89.26 mg/L,此时茯苓葡萄酒酒精度为13.72%vol,其感官品质及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数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国立东1,王丽群2,蒋 琛1,刘晓艳1,于纯淼1,孟 丹1
    中国酿造. 2015, 34(7): 53-5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HUCM 201的降胆固醇特性及其体外去除胆固醇的机制。乳酸乳球菌乳亚种HUCM 201菌株可从培养基中去除33.1%的胆固醇,其中14.3%的胆固醇发生共沉淀并重新溶解在洗涤液中,18.1%的胆固醇被吸收到菌体细胞内。HUCM 201菌株对5种结合型胆酸盐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其中对甘氨胆酸钠的水解能力最强,总酶活为0.279 U/mL,比酶活为0.076 U/mg。

  • 冯文娟1,马韵升2,徐泽平1,3*,刘结磊1,孙建忠1
    中国酿造. 2015, 34(7): 56-5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壳寡糖及其溴络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壳寡糖及其溴络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5 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4.0 g/L,MBC为8.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均为1.5 g/L。壳寡糖溴络合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0 g/L,MBC为1.2 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 g/L,MBC为2.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0 g/L,MBC为1.5 g/L。与壳寡糖相比,壳寡糖溴络合物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更好。

  • 董 超1,米 阳2,原晋波2,史延茂1
    中国酿造. 2015, 34(7): 59-6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渤海湾海水和海泥样本中筛选得到产纤溶酶的菌株。通过添加抑制剂对样品预处理、调整培养基配方和添加目标蛋白诱导培养以筛选得到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调整富集和筛选的培养基配方,获得了一株产纤溶酶的菌株MY0504,初步推断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 金朝晖,陈 琼,赵树楠,林 凌*
    中国酿造. 2015, 34(7): 65-6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青海茶卡盐湖地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琼斯氏菌属(Jonesia quinghaiensis sp.)。在25 ℃、初始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酶量培养45 h达到最大值,发酵液酶活力为0.3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值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35 ℃,在30~40 ℃的范围内保持60%以上的活性。金属离子Mn2+、Co2+和Cu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a2+具有显著的促进催化作用。

  • 张 松1,李 啸1,2*,石小丹2,程 奔3
    中国酿造. 2015, 34(7): 69-7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研究了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酮基还原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发酵12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发酵12~22 h菌体浓度稳定;发酵液pH值先平稳后急速上升至pH值8.6左右,之后趋于平稳;6~10 h达到碳氮源利用高峰,14 h后氨基酸态氮含量略微回升;乙酸于10 h质量浓度最大,10~12 h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酶活于12 h达到最大值92.9 U/mL,之后,利用流加氨苄的对照罐发酵,验证了发酵特性曲线的可靠性,菌体质粒稳定性得到提升,最大酶活优化为125.2 U/mL。此研究对于产酮基还原酶的基因工程菌进一步的发酵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 战伟超1,李辰雨2,徐世艾2*,林 剑1
    中国酿造. 2015, 34(7): 74-7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甲醇诱导型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 NCY-1为实验菌株,在10 L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水平和3 L摇瓶水平的基础上研究了该菌株发酵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及铵根离子(NH4+)对发酵液中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rHSA的含量随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0 h后菌体进入稳定期,此时流加10 g/L的葡糖糖有利于发酵液中rHSA的表达,流加后发酵液中的rHSA最高产量可达到185 mg/L;发酵液中存在活性较高的蛋白酶,在发酵后期分解rHSA,但发酵液中铵离子(NH4+)质量浓度为3.0 g/L时能较好的抑制rHSA的分解。

  • 蒋佩佩,向 东*
    中国酿造. 2015, 34(7): 79-8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单苷酯-蔗糖酯(2∶1)质量分数对椰奶的油滴粒径、ζ-电位以及乳析指数的影响,为椰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椰奶中加入的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在0.15%~0.45%之间时,椰奶的粒径为300~400 nm,且分散指数为0.2~0.4,说明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当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25%~0.45%时,ζ电位在-40~-42 mV,油滴之间的排斥力较大,椰奶的稳定性较好。而根据乳析指数以及椰奶的上浮情况,复合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在0.35%~0.45%的乳析指数均为3%左右,上浮很少,稳定性较好。综合考虑,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5%为宜。

  • 吴凯强1,王雅颖1,纪丽丽2,郭 健1,应知伟3,宋文东2*
    中国酿造. 2015, 34(7): 84-8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糖母液是玉米芯或蔗渣酸水解的副产物,含大量的糖类,但由于分离困难,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以废弃的木糖母液为研究对象,将其与L-谷氨酸进行美拉德反应,采取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反应产物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5 ℃、反应时间为3.0 h、pH值为12时,吸光度值为1.910,在此条件下,木糖母液美拉德反应褐变程度最强;通过对产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91种木糖母液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醇、酮、酸、酯及醚五大类。

  • 许玉慧,许喜林*
    中国酿造. 2015, 34(7): 89-9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芦荟汁的澄清度,以果胶酶为澄清剂,透光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加酶量对芦荟汁澄清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果胶酶添加量0.1 μL/g,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45 ℃,在此最佳条件下,芦荟汁的透光率为91.1%。酶解后的芦荟汁在感官品质方面,颜色变浅、涩味变淡、悬浮物减少、澄清度提高;在理化性质方面,pH值稍有下降、透光率提高了31.2个百分点,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提高至原来的2.0倍左右,芦荟多糖含量显著下降。

  • 张挺峰,张喜峰*,张芬琴
    中国酿造. 2015, 34(7): 93-9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和硫酸钠(Na2SO4)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分离葡萄皮中齐墩果酸,分别对[Bmim]BF4、Na2SO4、齐墩果酸质量分数、萃取温度、pH值、低级醇进行了研究,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为18%[Bmim]BF4-16%Na2SO4,在25 ℃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10%齐墩果酸、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调节pH 4.0,齐墩果酸萃取率可达97.9%,分配系数为16.58。利用这项技术有望为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药用成分开辟一条崭新的思路。

  • 李 鹤1,林洪斌1,安 都1,林琼芳2
    中国酿造. 2015, 34(7): 97-10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柠檬干片的最佳复合护色剂组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柠檬酸、L-半胱氨酸、氯化钙为因素,以柠檬片褐变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模拟得到复合护色剂对柠檬干片褐变抑制率的回归方程,确定最佳护色组合为柠檬酸为2.3%、L-半胱氨酸0.3%、氯化钙1.9%。在此条件下,柠檬干片的褐变抑制率为64.87%。并将其与未添加护色剂的柠檬干片进行对比,其脱水率、复水比均无较大差异,VC含量高于未添加护色剂的柠檬干片。

  • 李双洋,黎振球*
    中国酿造. 2015, 34(7): 101-10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马尔文Zeta电位仪测量存放时间不同的酒样以及不同温度下酒样的Zeta电位,通过电位绝对值的比较找出影响酒体稳定性的原因,进而得到解决酒体稳定性的方法。实验表明,新配制的酒样比保存720 d的酒样要稳定,由于聚合物的结合能力比较弱,因此低温处理是保证酒体稳定性的前提条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酒体保持稳定,且在-12 ℃时酒样处于液态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说明此时最稳定。另对酒样进行孔膜过滤处理,将酒体中的细小微粒(有可能聚集形成浑浊颗粒)除去,使得酒体更加澄清透明。因此,存放时间越长,酒体越不稳定,蝎酒稳定性的解决方法是对酒体进行过滤和冷冻处理。

  • 彭 涛1,马文锦1,王贵春1,金 红1,殷 欣1,张 辉2,白艳茗2
    中国酿造. 2015, 34(7): 104-10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狼牙蜂蜜为原料,考察发酵液糖度、温度、pH值等参数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蜂蜜酒发酵工艺,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初始糖度为25 °Bx、发酵温度为25 ℃、pH值为5.0时所酿制蜂蜜酒的品质最佳,且产品具有蜂蜜独特的风味。

  • 创新与借鉴
  • 杨基智1,唐 亚1,刘本洪1*,杨齐寿2,赵曦琳1,徐致和1,李尚科3,邱艳君3,何明联3
    中国酿造. 2015, 34(7): 108-112.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测定方法分析了酿酒车间15种建材的重金属含量、放射性核素含量、χ-γ 射线辐射剂量率,确定了对白酒生产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建材。结果表明,陶质釉面砖的铅(Pb)和铬(Cr)含量分别为520.95 mg/kg和751.44 mg/kg,不锈钢的汞(Hg)含量为60.16 mg/kg,聚氯乙烯(PVC)板的镉(Cd)含量为137.65 mg/kg,超过了相关国标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限量要求,这3类建材可能对车间环境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轻质隔热夹芯板的226Ra比活度(CRa)为122.55 Bq/kg,232Th比活度(CTh)为21.61 Bq/kg,χ-γ 射线辐射剂量率最大为0.24 μSv/h,超过了国标中对建筑材料表面释放的γ射线照射剂量率≤0.2 μSv/h的限制要求,其放射性水平相对较高,可能对车间环境存在部分或少量的放射性风险。

  • 经验交流
  • 王瑞芝1,2
    中国酿造. 2015, 34(7): 113-11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腐乳酿造工艺流程角度出发,探讨了大豆品质选择、腐乳坯操作、熟浆操作、点浆操作、上榨制坯等工艺环节对腐乳出坯率的影响,为提高腐乳出坯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腐乳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王 兰,邓放明*,赵玲艳,湛 梦,周雨佳
    中国酿造. 2015, 34(7): 117-12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紫色马铃薯除具备普通马铃薯所含的基本营养成分外,还富含天然水溶性色素花青素,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文分析了紫色马铃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综述了紫色马铃薯及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紫色马铃薯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 赵 萍1,夏文旭1,赵 瑛2,王 聪1,芮文君1,邱 悦1,王 雅1,舒宗美1,庄 岩1,宋 佳1
    中国酿造. 2015, 34(7): 121-124.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生物的自身代谢活动与酶制剂而生产的发酵饲料正逐渐成为解决饲料紧张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微生物与酶制剂将难以直接消化吸收的农作物秸秆等原料转化成易被牲畜采食消化吸收的、营养价值更高且无毒害的发酵饲料。该文对发酵饲料的定义、在发酵饲料中应用的微生物与酶制剂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微生物与酶制剂发酵饲料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展望。

  • 钟 琦1,吴慧昊2,代军飞1,牛 锋1*
    中国酿造. 2015, 34(7): 125-12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介绍了微生物油脂的组成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工艺,着重叙述主要提取方法,包括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索氏抽提法、酸热法、酶解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反复冻融辅助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分析论述了这些方法对产油微生物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这些提取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微生物油脂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 王 锋,罗丽兰,张秀清*
    中国酿造. 2015, 34(7): 129-13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灵芝多糖的超声辅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超声功率105 W,超声时间20 min,水浴提取温度100 ℃,水浴提取时间80 min。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糖含量为67.8 mg/g。并针对4个不同地区的灵芝子实体多糖分别用该优化的工艺和传统的水提法进行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该优化工艺提取的多糖的含量为水提法的1.5~3.0倍。试验证明优化后的超声辅助碱提灵芝多糖工艺具有优越性。

  • 王杉杉1,马韵升2,姚 刚1,刘圣鹏1,虞凤慧1,魏 征1*
    中国酿造. 2015, 34(7): 134-13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复合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1:1)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条件。以枸杞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50 ℃,超声时间50 min,复合酶添加量0.5%。在此最佳条件下,枸杞多糖平均得率为58.910%。

  • 魏 征1,马韵升2,刘圣鹏1,虞凤慧1,王杉杉1
    中国酿造. 2015, 34(7): 138-141.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榆树皮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酶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榆树皮多糖的工艺条件。以榆树皮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3.0 h,料液比1∶70(g∶mL),复合酶添加量0.2%。在此最佳条件下,榆树皮多糖平均得率为13.143%,比传统的热水浸提法得率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

  • 分析与检测
  • 孙 棣,冯永渝,梁桂娟
    中国酿造. 2015, 34(7): 142-146.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白酒中4种甜味剂(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三氯蔗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EC-C18色谱柱,以甲醇-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 ℃,流速0.8 mL/min梯度洗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种甜味剂在5~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 6),检出限为0.001~0.02 mg/kg,回收率在82.70%~117.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4.64%。该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和检测成本,并通过大量样品的检测对白酒中甜味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 席晓圆,张 鹏*,向振坤,白 龙,宋发军
    中国酿造. 2015, 34(7): 147-150.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武陵山区的地方特色饮品,采集了该地区的自酿葡萄酒,运用密度瓶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酸碱滴定法及微生物培养法对其酒精度、干浸出物、甲醇、重金属、总酸度、菌落总数及致病菌等指标进行了检测,根据国家标准(GB 15037—2006、GB 2758—2012)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表明,自酿葡萄酒的总酸为5.15 g/L,总糖含量为24.08 g/L,干浸出物含量为22.42 g/L,酒精度为8.66%vol~8.68%vol,甲醇含量为101.45 mg/L,镉含量为3.22 μg/L,铅含量为40.00 μg/L,无致病菌检出,所检测的自酿葡萄酒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无安全隐患。根据自酿葡萄酒的总糖含量,将其归类为平静葡萄酒中的半甜葡萄酒。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该地区的自酿葡萄酒特色饮品提供参考。

  • 孙洁雯,杨克玉,李燕敏,刘玉平*
    中国酿造. 2015, 34(7): 151-155.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紫丁香花不同花期时的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提取花蕾期、开花期和枯萎期的丁香花香气成分。提取物经过气-质联用分析仪分析,结合计算分离成分的保留指数和NIST 11谱库检索,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13种、醇类11种、醛类9种、酯类5种和其他类6种。鉴定出的紫丁香花香气成分种类以开花期最多,为36种香气成分,总相对含量为93.85 %;其次是枯萎期,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总相对含量为96.49%。在不同花期中鉴定出14种共有成分,其中紫丁香醇异构体和紫丁香醛异构体是紫丁香花特征性香气成分。不同花期的紫丁香花香气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也有所不同。

  • 胡雪莲,刘 菲,王莉娜
    中国酿造. 2015, 34(7): 156-158.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富含葛根素的纳豆胶囊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体积分数70%的甲醇提取后,采用ZORBAX ODS C18(5 μm, 4.6 mm×200 m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36%乙酸-水(25∶3∶72)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47 nm。结果表明,葛根素在0~1 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检出限是0.005 mg/g。在10 mg/g、20 mg/g、30 mg/g添加水平下葛根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5%~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3.8%。该方法简单快速、回收率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富含葛根素的纳豆胶囊中葛根素含量分析。

  • 颜 琪
    中国酿造. 2015, 34(7): 159-163.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应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法,采用响应面法对青椒中5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溶剂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残留溶剂萃取的最佳参数为超声时间13.4 min、料液比1∶1.5(g∶mL)、水浴温度76.7 ℃,回收率可达96.82%。在0.05~5.00 mg/kg的添加水平,5种有机磷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是2.1%~5.2%,检出限的范围是0.008~0.015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效果良好,提取率优于传统方法,适合青椒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 产品开发
  • 徐 敏,田 辉,杜金城,丁秀云,于上富,霍贵成*
    中国酿造. 2015, 34(7): 164-167. https://doi.org/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枸杞汁和红枣汁为主要原料,采用海藻酸钠包埋乳酸菌的发酵方式,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发酵制备枸杞红枣乳酸饮料。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枸杞汁、红枣汁体积比1∶2,氯化钙物质的量浓度0.05 mol/L,海藻酸钠质量分数7%,接种量10%,发酵时间35 h,蔗糖添加量9%,添加甜味剂、乳酸钙等辅料,可调配成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枸杞红枣乳酸饮料;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品质优良的乳酸饮料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提高水果产业的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其他栏目
  • 赵欣
    中国酿造. 2015, 34(7): 168-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