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陈龙祥;由涛;张庆文;洪厚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华昌;马钦元;邓静;石岩昌;由姚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是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关键步骤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从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的各种方法以及发展前景。
  • 姜曼;宋俊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低肽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由于它具有很多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因此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其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加工工艺、消苦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研究报告
  • 曹小红;刘卓;鲁梅芳;王春玲;綦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透析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添加耐盐乳酸菌与酱醪中酵母菌的协同作用以及发酵工艺的控制和对酱油主要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酱醪发酵过程中,添加耐盐乳酸菌明显促进T酵母菌的生长,而与S酵母菌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酱醪发酵前期,同时添加104个/mL耐盐乳酸菌与T酵母菌时对发酵酱醪中的pH值和总酸起到稳定作用,提高了还原糖的产生速度,对中后期酱油主体风味的形成和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 王桂兰;王益娜;马江锋;陈可泉;姜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过量表达苹果酸酶的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考察菌体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并用3L发酵罐以不同还原性碳源作为底物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物浓度以及NADH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作为碳源时,丁二酸收率分别为99.7%,83.0%和40.5%,还原性越强的碳源发酵过程产生的NADH量越多,且NADH量随着发酵时间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ORP分别为-358mV,-367mV和-384mV。由此可知,还原性越强的碳源产生的NADH量越多,发酵结束时丁二酸产量越高,副产物乙酸产量越低,氧化还原电位值越高。
  • 曹罗元;叶冰莹;张积森;陈由强;陈如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与酿酒酵母编码乙醛脱氢酶ALD4基因ORF两侧序列同源的删除组件引物,以质粒pUG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Kanr选择标记的删除组件。通过醋酸锂转化法将删除组件导入酿酒酵母菌,采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子,将质粒pSH65转入阳性克隆子。半乳糖诱导pSH65表达Cre酶切除Kanr基因,在ALD4基因ORF处留下1个loxP位点,通过2次的转化筛选验证获得ALD4双倍体基因缺陷型突变株Y01-ALD4。
  • 张敬尧;张东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种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迷迭香、番茄红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并通过复配和添加柠檬酸作为增效剂组合出5组复合抗氧化剂,通过考察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得到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复合天然抗氧化剂为茶多酚+迷迭香+柠檬酸。
  • 吴远根;吴兴娅;吴洁;郭云兰;杜雅菲;邱树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白地霉作为发酵菌株,以提油后的麻疯树饼粕作为培养基,采用固态发酵方式生产蛋白酶。控制培养基湿度为100%,调整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7.5,并添加10%麸皮,在此条件下发酵4d,蛋白酶产量达到最大值(1527U/g干培养基)。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乳糖和5%葡萄糖,可以使蛋白酶产量提高3.6倍和1.9倍。
  • 马春芳;王敏;王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荞麦麸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20min;β-环糊精与苦荞麦麸油质量比为6:1;水与β-环糊精体积质量比为4:1。该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含油率为8.06%;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能够对苦荞麦麸油进行有效包合。
  • 刘洪祥;王敏;王春霞;沈妍君;郑宇;骆健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比较了巴氏醋酸杆菌AC2005和恶臭醋酸杆菌AS1.41的菌种性能,发现菌株AC2005对酒精和醋酸的耐受性较AS1.41优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巴氏醋酸杆菌AC2005初始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最佳水平组合为酒精浓度2.7%、醋酸浓度2.6g/100mL、装液量40.0mL时,酒精转化率为97.5%,醋酸浓度可达到5.2g/100mL。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巴氏醋酸杆菌AC2005单批补料的发酵工艺,在发酵过程中补加3次山楂果酒以维持发酵液中酒精浓度为2.0%vol~2.5%vol,发酵周期80h~85h,醋酸浓度可达7.0g/100mL~8.0g/100mL。
  • 陈红梅;未本美;张智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来酸酐、淀粉为原料经三步合成了新型防腐剂富马酸淀粉乙酯。研究了富马酸淀粉乙酯对常见霉菌的抑制效果,确定了产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实验表明,富马酸淀粉乙酯可有效抑制牛奶酸败混合物。进一步探讨了其在酱油、食醋等调味品中的防腐保鲜效果。
  • 莫开菊;程超;彭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葛仙米多糖的溶解性,并以黄原胶为对照,初步研究了葛仙米多糖溶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葛仙米多糖溶解性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比较大,酸可以促进其溶解而碱则抑制其溶解,1、2价盐离子抑制其溶解,不溶于3价金属无机盐;同时葛仙米多糖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良好的耐盐性和耐酸性。与黄原胶比较,在浓度低于0.5%时,二者的黏度相当,浓度高于0.5%时,其黏度明显低于黄原胶;葛仙米多糖对1、2价盐离子的稳定性强于黄原胶、对pH值的稳定性两者相当、高温使葛仙米多糖的黏度下降快。因此葛仙米多糖具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潜力。
  • 陈岩;吴天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壳聚糖的产量,通过对紫红曲霉菌(Monascus purpureus went)进行60Co及紫外复合诱变,考察不同诱变剂量下菌体的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以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获得一株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C16,经过液态发酵进行壳聚糖的提取,壳聚糖的产量提高了5.46%,再以贵州特色资源——山药、苦荞及天麻为基质对C16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壳聚糖产量提高2.254%。
  • 高兴喜;姚强;杨润亚;王淑芳;穆丽丽;刘林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烟台昆嵛山分离到一株野生灵芝Gl-01,根据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赤芝(Ganodermalucidum(Fr.)Karst)。通过对这株野生灵芝在液体培养基中的耐硒能力测定以及不同培养时间的富硒特性考察,表明该野生灵芝菌株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其菌丝硒含量达到5.14mg/g,富硒率达到4.05%,分别为对照菌株SK5的2.4倍和1.5倍。
  • 张国强;师俊玲;杨自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筛选出的菌株SD-22所产类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猪肉保鲜中的初步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类细菌素LactobacillusSD-2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活性高;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不敏感;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及较强的防腐保鲜的能力。
  • 许梅;翟爱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玉米粉经4种乳酸菌发酵后,玉米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下降,乳酸含量增加;玉米粉的黏度增大、保水力增加,凝胶特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双菌种发酵对玉米粉的性质影响较大。
  • 赵萧萧;王际辉;叶淑红;刘滢;张丽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热水浸提法从人参茎叶中提取水溶性多糖。体内实验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体外实验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3-氨基-6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能力,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表明,人参茎叶多糖含量为81.67%。体内、外实验显示,人参茎叶多糖能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总质量并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脾细胞增殖能力。
  • 白喜婷;朱文学;罗磊;樊金玲;向进乐;肖海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牡丹籽提取物对多个菌种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提取物Ⅰ(牡丹籽油)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没有明显地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脂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地抑制作用;提取物Ⅲ(水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50%、0.10%和0.50%;牡丹籽提取物Ⅲ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和1.0%。牡丹籽提取物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牡丹籽提取物抑菌浓度与时间有关。
  • 潘丽霞;杨登峰;黄世勇;梁智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处理方式,对1株利用木糖产油酵母菌圆红冬孢酵母菌HYT-05进行诱变处理。经过目检、初筛和复筛,最终得到突变菌株HYT-057,利用木糖产油能力大幅度提高,油脂产量达到7.23g/L,是原始菌株的2.56倍。经过多次传代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
  • 刘晓鹏;姜宁;魏璐;石海兵;向东山;秦恩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筛选出白灵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分别是玉米淀粉、麸皮、KCl、复合维生素B(VB1+VB2+VB6);进而采用通过U8*表进行均匀设计试验得出各组分浓度与菌丝体干重的回归方程,得知菌丝体干重与玉米淀粉浓度的倒数、麸皮浓度呈正相关,与KCl、复合维生素B的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出优化培养基为玉米淀粉1.6%、麸皮3.0%、KCl0.9%、VB12mg/100mL、VB22mg/100mL、VB62mg/100mL,并采用该优化培养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均在理论产量的置信区间内。
  • 高年发;李丽;张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样品的物理化学指标来辨别中国葡萄酒的品种和产地。本实验借助葡萄酒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共测了20项物理化学指标。33个样品来自3个不同的产地,34个样品来自3个不同品种。方差分析被用来鉴别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被用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分析。最终,通过典则判别分析分别建立了有效的产地鉴别和品种鉴别的判别模型,并且交叉检验被用来对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估计,正确率分别为93.94%和100%。
  • 刘艳梅;朱建兰;杨航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核糖体(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方法对14种曲霉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聚类树状图,显示出不同的曲霉种间只在较低的相似性系数聚为一类,这与形态特征分种基本吻合,可以清楚地将不同的种区分开来。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形态上相似的6种曲霉之间的绝对遗传距离大于11个碱基,属于种间的差别范围。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亲缘关系的趋势相同,也表明了这两种技术用于曲霉亲缘关系分析的种类鉴定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佘涛;虞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N+和Ti+离子注入番茄红素生产菌三孢布拉霉菌(Blakesleatrispora)进行诱变选育,比较了出发菌株经过2种离子源注入后的诱变效应,初步探索使用金属离子和气体离子交替注入诱变方法,得到了较高的正突变率和突变增幅。用该方法筛选得到了1株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5%的高产菌株,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 邵伟;仇敏;吴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在糖化处理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通过对相关发酵参数变化的观察分析发现,在玉米糖化化过程中添加12U/g玉米粉的纤维素酶,可使淀粉出酒率提高5.6%,发酵周期缩短6h,发酵更彻底。
  • 聂志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NS法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将其命名为S5,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菌。研究结果表明,当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氮源为硝酸铵时,产酶效果最佳,测得其滤纸酶活为200U/mL。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温度为40℃~55℃热稳定性较高,其最适反应pH值为5.5,在pH值为5.0~6.5时较稳定。
  • 武秀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黑曲霉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酶能力提高1.61倍,而且产酶性能稳定。
  • 荀娟;管斌;李珊;孔青;余俊红;董建军;单连菊;刘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啤酒生产中3种淀粉酶水平对糖化产物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啤酒生产中淀粉酶水平的基础上,调整各淀粉酶水平,运用SAS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处理数据,得出α-淀粉酶、β-淀粉酶、极限糊精酶3种淀粉酶水平对糖化产物的影响。
  • 王丽杰;张东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平贝总碱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平贝总碱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平贝总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铜绿色假单胞杆菌皆有抗菌作用,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色假单胞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mg/mL。
  • 王媛媛;孙军勇;蔡国林;陆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含活酵母菌啤酒在38℃储存过程中的反-2-壬烯醛、DPPH(1,1-二苯基苦基苯肼)、还原力、总多酚、酵母菌活性和啤酒浊度的变化情况。与不含活酵母菌的啤酒相比较,反-2-壬烯醛的含量有所下降;而DPPH和还原力则没有明显的改善;含活酵母菌啤酒的浊度随酵母菌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酵母菌的沉降而有所降低,但活酵母菌浓度较低的啤酒样品的浊度与不含活酵母菌啤酒的浊度相近,且较稳定。
  • 赵丰丽;麻维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米糟蛋白为原料,利用双酶水解法制备高F值寡肽,研究了水解酶以及高F值获得的关键条件。结果显示,用碱性蛋白酶作为第一步水解酶,木瓜蛋白酶作为第二步水解酶,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效果较好。其水解度分别为28.5%和18.2%。利用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寡肽,纯净水洗脱时去除芳香族氨基酸的效果好,寡肽F值为24.80,其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为1.89%,相对分子质量为200Da~1000Da,符合高F值寡肽的要求,其得率为25.19%。
  • 姚洪文;刘树中;张素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VC废菌体即发酵终了的假单孢菌与蜡质芽孢杆菌,污染环境,影响企业清洁生产。通过发射扇型水射流,实现射流对射,切割、破碎微生物细胞。在众多的水射流对射切割试验中发现:水射流密度与切割所得纳米颗粒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y=(fx);并创建了放大水分子间距离公式:r放=r0×η等10个数学模型;据此研制出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首次提出假单孢菌与蜡质芽孢杆菌破碎的额定冲力(F),将VC发酵混合废菌制造出纳米生物颗粒,用于Vc发酵生产,取代氮原料,节约粮食,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 刘超兰;黄著;彭熙敏;韩瑞枝;黄钧;周荣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到郫县豆瓣的酱醅中共培养,陈酿8个月后,试验组的总酯显著增加,接近自然陈酿12个月的水平,氨基酸态氮、总酸等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通过HS-SPME耦联GC-MS技术检测4个月和8个月陈酿酱醅挥发性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十四烷酸、十六碳酸、棕榈酸、亚油酸和15-甲基-十七(碳)酸的乙酯衍生物等酯香主体成分成倍增加。Glu、Asp、Ser、Thr、Ala等对呈味有显著影响的组分也有较大增幅。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协同作用具有促进酯化,呈味氨基酸形成及抑制杂菌的作用,对其风味改善贡献显著。
  • 程江峰;苏忠亮;梁成伟;叶庆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啤酒的连续发酵,研发泡沫陶瓷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工艺。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对酵母菌细胞在载体上的吸附及培养增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条件下静态吸附20min,相同温度条件下在反应器中连续培养4h。同时还得到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泡沫陶瓷对酵母菌细胞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应用上述工艺啤酒酵母菌的固定化效果良好,而且有利于简化啤酒连续发酵工艺过程。
  • 林海涛;唐忠锋;陈有双;凌新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盐酸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通过L(934)正交试验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IR、DSC、XRD和SEM(写出中文名字)研究木薯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分子结构未见变化,DSC的吸热峰的峰值温度减小,XRD图谱的峰强减弱。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结晶部分比例增加。
  • 肖永霞;邵秀芝;王秀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酶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研究老化条件对小麦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的淀粉乳浓度于60℃、24h循环老化2次,抗性淀粉得率最高可达17.0%。老化因素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老化温度>淀粉乳浓度>老化时间>pH值。
  • 凌庆枝;王林;魏兆军;章克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pH值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灵芝酸的影响及提高灵芝酸类物质产量的工艺。采用pH值控制法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灵芝酸,HPLC法测定灵芝酸,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胞内灵芝酸的合成与菌丝体生长呈偶联型,胞外灵芝酸形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生长及胞内灵芝酸生成的最适pH值为5.5,胞外灵芝酸产生最适pH值为4.5,本实验按优化的pH值控制条件,胞外灵芝酸产量达到0.86g/L,比自然发酵工艺提高了34.4%;并提高了胞内灵芝酸的产量,达到0.364g/kg湿菌体。pH值控制发酵法可有效提高灵芝酸的产量。
  • 王俊;李安平;黄卫文;刘建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活性乳酸菌饮料乳化稳定剂配方进行优化。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以0.31%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0.15%黄原胶及0.10%蔗糖酯和单甘酯1:1混合体作为复配乳化稳定剂时,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最好。在此条件下,响应值的最大预测值达96.94%,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 刘立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分别酶解浸提法提取黑木耳多糖,对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Sevag法脱除蛋白质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CitrozymeCloudy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为1.1%,浸提时间是2.5h,料水比为1:60,酶解pH值为5.0,AS1.398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0.7%,浸提时间是1.5h,料水比为1:60,酶解pH值为7.5;脱除蛋白质的最佳条件是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5:1,样液与试剂的体积比为4:1。蛋白质脱除率达到92.85%,多糖含量为42.58%。
  • 张敏;何俊萍;何义;李亚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麻山药为原料,研究麻山药酒酿造过程中防止褐变发生的方法。结果表明:麻山药保健酒酿造过程中有三个环节会有严重的褐变,麻山药去皮切块后及时浸入0.6%柠檬酸+0.6%VC+0.08%亚硫酸氢钠的水溶液中,可防止去皮后麻山药块的褐变;以偏重亚硫酸钾溶液的形式加入45mg/kg的SO2和1.0%VC(均以麻山药重为准),可防止麻山药打浆和浆液糖化时的褐变;酒液保持70~80mg/kg游离SO2配合50mg/LVC,可防止酒液陈酿、贮存期间的褐变。
  • 创新与借鉴
  • 肖怀秋;李玉珍;兰立新;郭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设计得到了半仿生法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根据仿生学原理并结合影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各种因素,对提取温度、时间及料液比等3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金银花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为萃取剂(pH值分别为2.0、7.5和8.3),料液比(MA(金银花):MB(萃取液)=1:20),在70℃、每次提取1h、提取3次时,绿原酸含量达到最高,为12.08μg/mL。
  • 研究报告
  • 谢善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的原料、装量、翻曲、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米曲霉的酶活(糖化酶、淀粉酶)特性。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制曲条件。研究表明酿酒用米曲霉酶活最佳的培养条件为:以珍珠米为原料,装量为30g、接种量为4%、温度35℃、培养78h,每间隔24h进行翻曲。在此培养条件下,米曲酶的糖化力可达到5205.23U/g,液化力可达到250U/g。
  • 董永胜;李洪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酵母菌为研究对象,以气体为加压介质,用麦芽汁作啤酒发酵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压力对酵母菌生长以及产生的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即双乙酰生成速率和还原速率都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醇类、酯类的产量也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而乙醛的产量却都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 江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提法,辅以超声波技术从新疆黑桑椹中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与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桑椹多糖得率影响因素的优先次序为超声功率>固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400W,固液比1:10,提取时间15min,多糖得率为3.338%。超声波技术提取桑椹多糖时间短、高效。
  • 姜翔;陈叶福;康健;肖冬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葡萄汁酵母能有效利用糖蜜中的蜜二糖,但是发酵能力差。在与面包酵母杂交后,则其在继承面包酵母高发酵力特性的同时,兼具有利用蜜二糖能力。本试验对实验室保藏的8株葡萄汁酵母进行比较,经杜氏管试验、比生长速率、生物量、面团发酵力和蜜二糖利用等试验后,筛选得到了1株能高效利用蜜二糖的葡萄汁酵母M3,作为下一步杂交试验的亲本菌株。
  • 岳志芳;燕平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室温、28℃、37℃温度条件下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4种温度条件下可滴定酸(乳酸)、pH值和微生物(肠杆菌、细菌、乳酸菌、真菌)数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有"亚硝峰"出现,发酵温度对亚硝峰有重要影响。发酵温度低,亚硝峰出现晚,峰值大;发酵温度高,亚硝峰出现早,峰值小。28℃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低,为白菜发酵的最适温度。
  • 分析与检测
  • 王莉;吴建霞;雷良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离子扫描联用(GC/MS-SIM)技术,直接进样定量白酒中4种重要吡嗪化合物(2-乙基-6-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二甲基-5-乙基吡嗪和四甲基吡嗪)的方法,每个样品分析所需时间约16min,比LLE-GC/MS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同时由于采用了直接进样方式减少了目标化合物的损失,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定量准确度,同时方法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经过试运行该方法更适应于企业的常规定量工作。
  • 王伟军;李延华;张兰威;夏光辉;何文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SDE-GC-MS)技术对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中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经分析有19种成分属于其代谢产生的风味物质,其中酯类4种,醇类1种,杂环化合物1种,短链挥发性脂肪酸5种,羰基化合物8种,其中乙醇、2,3-丁二酮、2,3-戊二酮及乙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菌种发酵乳中的相应含量。
  • 刘志成;郑穗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谷氨酸发酵中有机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最优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安捷伦XDB-C8,检测波长215nm,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KH2PO(4pH2.5)=5:95,流速1mL/min。成功分离了样品中的谷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此法准确、快捷、重复性好,适合谷氨酸发酵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 冯德明;张洋;赵惠明;孙国昌;孙培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1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酒中9种有机酸的方法。应用反相C18色谱柱(AgilentZorbaxSB-C18250×4.6mm),以0.08mol/LKH2PO4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15nm,将黄酒中草酸、酒石酸、丙酮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一次性分离;并测定了国内市售的3种黄酒中的有机酸含量。除丙酮酸外各种有机酸的回收率>90%,变异系数<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班立桐;杨红澎;吴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法提取灵芝孢子粉多糖,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超声处理时间为25min,处理温度为70℃。多糖含量采用传统的苯酚-硫酸法检测。实验结果表明,3号灵芝孢子粉样品中多糖含量高,并且所含灵芝多糖稳定性好。
  • 翁鸿珍;岳泰新;成宇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固相萃取柱萃取条件选择优化,确定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多酚物质时最佳样品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乙醚作为洗脱剂时,洗脱液体积为15mL,酒样pH值为葡萄酒自然pH值时,各多酚类物质分离效果最佳,提取率均较高。
  • 产品开发
  • 杜冰;姜龙波;刘长海;杨公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皮为主要原料,并添加少量尿素、甘薯粉和麸皮,将其混合后,调节水分,经过双螺杆挤压机挤压膨化,得到的产品,再接种一定量的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发酵。通过对尿素添加量、甘薯添加量、麸皮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挤压香蕉皮最适的发酵工艺为:尿素添加量3%、甘薯添加量10%、麸皮添加量25%、接种量10%,发酵时间3d。发酵后的饲料蛋白含量达到27.87%,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中蛋白含量,用于生产蛋白饲料。
  • 杨雯雯;师俊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增加装液量、提高搅拌转速、中间补水等操作,对真姬菇液体培养从摇床至7.5L发酵罐进行了过程放大,并以其发酵液为原料制备了功能饮料。结果表明,采用4.5L装液量、10%接种量、培养过程中通过补水维持罐内液位恒定,培养7d后的胞外多糖产量与摇瓶水平相当(16.8g/L),基本实现了发酵过程的有效放大。制备真姬菇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为在100mL无菌体发酵液中加入蔗糖2g,蜂蜜3g,柠檬酸0.2g。
  • 张惠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月见草花浸提液与苹果汁混合,进行发酵制得总酸为4.5g/L果汁原醋,再经过稀释勾兑进行糖酸调配,制成酸甜可口的果醋饮料。试验讨论了月见草花浸提的料水比、温度、时间及月见草花浸提液的添加对发酵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原醋35%,甜蜜素12%,浓缩苹果汁3%,香精0.03%,水50%。
  • 余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酒精度发酵乳饮料是将牛乳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发酵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经发酵而生成的一种新型发酵乳饮料。在实验中对混合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工艺条件为保加利亚杆菌与嗜热链球菌(1:1)的接种量为5%,丁二酮乳链球菌的接种量2%,混合发酵时间9h,后期蔗糖的加入量为3%,柠檬酸的加入量为0.10%。
  • 研究报告
  • 张春红;郭维维;曹向宇;王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麦麸蛋白为原料,复合风味蛋白酶为水解酶,探讨麦麸蛋白水解度(DH)与麦麸肽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并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軈)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麦麸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制备麦麸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pH5.0,加酶量为6000U/g麦麸蛋白,底物浓度5%,温度55℃,酶解7.5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麦麸抗氧化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3.70%。
  • 唐菊;徐怀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增加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稳定性,采用β-环糊精对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包合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适反应条件为β-CD:PUFA=6:1、水:β-CD=4.4:1,此条件下包合28min,包合率达47.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干燥的包合物色泽、流散性最好,芯材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程度最低,用β-环糊精包合后,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 其他栏目
  • 杨林鹏;胡爱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代汉慧;丁成翔;彭涛;锡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