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7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08-11-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刘文忠;奚德智;刘欠欠;高年发;孟庆
    journal6. 2008, 27(2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葡萄酒含有极其复杂的物质,其中葡萄多酚对葡萄酒品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葡萄多酚的研究成果以及在酿酒葡萄成熟度判定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酿酒葡萄中葡萄多酚含量的测定值可以用于判断葡萄成熟度,对酿酒葡萄的适时采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王夫杰;张建;纪凤娣;李东文;鲁绯
    journal6. 2008, 27(21):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营养丰富,发酵处理能提高其营养价值,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脱脂豆粉是大豆经冷压榨提油后磨粉得到的产物,粗蛋白含量高达40%,仍具有良好的食用加工性能。但脱脂豆粉口感较粗,豆腥味浓,难以直接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文中对脱脂豆粉的酶解和微生物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解豆粉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达到2.26g/100g,但是,容易产生苦味,有小颗粒感;微生物发酵豆粉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82g/100g,口感细腻,稍甜,酸味柔和。
  • 赵书圣;范文来;徐岩;张国强;徐钦祥;李志强
    journal6. 2008, 27(21):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中国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的呋喃类物质。从酒醅中检出9种呋喃类物质,包括糠醛、2-乙酰基呋喃、乙酸糠酯、5-甲基糠醛、丙酸糠酯、糠酸乙酯、2-乙酰基-5-甲基呋喃、糠醇、丁酸糠酯,并对其中7种进行了全定量分析,另外2种作了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酱香型白酒中的糠醛主要在蒸馏过程中产生。
  • 包永华;董明盛
    journal6. 2008, 27(21):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液芯海藻酸钙包囊是一项新型的固定化方法,它具有固定化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细胞生长空间更大等优点。文中综述了液芯海藻酸钙包囊固定化技术的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
  • 夏秋瑜;李瑞;陈华;陈卫军;赵松林
    journal6. 2008, 27(21):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子花序汁液的采集耗时长,易腐败变质。文中研究了椰子花序汁液采集过程中的保鲜方法。采集前对采集环境进行清洁,使用食品蒸煮袋代替竹筒收集椰花汁可提高椰花汁的新鲜度,同时在收集前根据预计流量往采集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使椰子花序汁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80mg/kg,柠檬酸浓度约为0.08g/100mL。采集9h后椰子花序汁液的酸度为0.09g/100mL(以乳酸计),比空白对照组降低了0.13g/100mL,所得椰子花序汁液室温放置24h后酸度缓慢增加至0.23g/100mL,比对照组降低了0.60g/100mL,并在36h才发酵产气,比对照组延迟了27h。
  • 杨盛;侯红萍
    journal6. 2008, 27(21):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8株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从而确定了4种组合方式;通过比较4组混合菌的酶活大小,最终确定组合2为降解纤维素效果最好的混合菌。优化混合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250mL三角瓶装量100mL,玉米芯和麸皮为碳源(4:1),酵母膏为氮源,碳氮比4:1,起始pH值为5.0,30℃、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7d,FPA酶活达到281.6U/mL,分别是出发菌黑曲霉的2.67倍和绿色木霉的2.74倍。
  • 张勇伟;刘新育;徐倩文;宋安东;陈红歌
    journal6. 2008, 27(21):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能以TreY-TreZ途径合成海藻糖的菌株,对采自鲁山中汤温泉水样、温泉土样及面粉厂附近的土样,经高渗平板高温培养,以碘-淀粉水解圈作为初筛方法,通过TLC及HPLC检测,获得了2株产海藻糖的节杆菌属新菌株,经过初步的途径验证,证实这2株菌均以TreY-TreZ途径生成海藻糖。
  • 孙凤麟;孙玉梅;何连芳;王淑华
    journal6. 2008, 27(21):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 朱会霞;孙金旭
    journal6. 2008, 27(21):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酵培养条件中接种量、摇瓶转速、装液量对灵芝真菌生长及产多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交试验分析表明,接种量的影响显著。优化灵芝真菌发酵培养的条件为接种量10%,摇瓶转速150r/min,装液量125mL于500mL三角瓶中。此研究为以后灵芝真菌发酵罐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依据。
  • 韩晶;李宝坤;李开雄
    journal6. 2008, 27(2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麦β-葡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吐鲁番地区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1株热稳定性β-葡聚糖酶产生菌株XTP-5,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菌株产酶培养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麦糟粉20g/L、酵母粉4/L、K2HPO41.0g/L、NaCl0.5g/L、FeSO·47H2O0.01g/L、MgSO·47H2O0.5g/L、(NH4)2SO42.0g/L、Tween-800.06%。接种上述液体培养基(pH7.0)中,于37℃、180r/min摇瓶培养60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可达9.52U/mL。
  • 张顺涛;李肖;左涛;管斌;荀娟;李珊
    journal6. 2008, 27(21):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酿酒酵母PT为出发菌株,采用梯度浓度筛选的方法对其进行驯化,得到1株生物量较高和对亚硒酸钠抗性较高的菌株GB-1。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当致死率达91.85%时,获得多株突变株。通过多次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生物量富硒酵母UV-PT。采用响应面法对富硒酵母UV-PT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借助于SAS软件,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富硒的3个主要因素,即转速、温度、初始pH值。在此基础上,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转速为203r/min,发酵温度为30.3℃,初始pH值为4.52。结果表明,优化后富硒酵母的生物量和含硒量分别为10.62g/L、1003.26μg/g,硒总含量为10654.62μg/L,为出发菌株的1.62倍。
  • 刘月华;施云芬;周兆梅
    journal6. 2008, 27(21):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凝集型酵母聚凝体进行解离试验,确定该凝集型酵母具有耐机械剪切能力;用解氢键试剂尿素处理酵母聚凝体时,酵母的聚凝体发生解体。脲浓度和解离时间对菌体凝集性起着显著作用,因素作用的主次顺序为脲浓度>解离时间>玻璃珠数量,即脲浓度对菌体凝集性影响最大。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脲浓度1mol/L,解离时间1h,玻璃珠数量0个。提示氢键在该酵母聚凝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黄林;钟敏;武琳;宋建华;刘佳;涂国全
    journal6. 2008, 27(21):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黑曲霉X-1菌株液体发酵制备的粗酶液中酶的种类,以及利用该粗酶液对不同植物纤维素原料、pH值、温度、底物浓度和酶解时间分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粗酶液酶系组成为复合酶,除具有很高的木聚糖酶外,还含有较高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及少量的纤维二糖酶。同时得到酶解糖化玉米芯的最佳条件:pH4.5、温度45℃,加入3%玉米芯粉酶解48h,糖化液中总糖达17.94mg/mL,还原糖达14.16mg/mL,糖化率达到59.4%。
  • 陈菽;邹雪;李玲;邵伟
    journal6. 2008, 27(2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毛霉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研究了毛霉蛋白酶的特性。研究表明,毛霉在培养的第5d~6d为旺盛期,毛霉蛋白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4.0~6.0,且在pH4.0~6.0时稳定性较好;毛霉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55℃,50℃时酶活力最大,且在4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1.0%NaCl、1.0%CaCl2、1.0%MnSO4和1.0%MgSO4对蛋白酶有激活作用,1.0%KCl、1.0%ZnSO4和1.0%CuSO4则对蛋白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毛霉所产的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所得的大豆肽具有较好的质量品质。
  • 冯志彬;程显好;陈笑;张玉香;李玉芳;李玲;史会帅;孙喆
    journal6. 2008, 27(21):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氨基酸,通过对酸奶、泡菜、豆豉等食品进行乳酸菌的筛选,得到1株可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株是乳酸短杆菌。对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谷氨酸钠等因素进行了初步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在最优条件下发酵3d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到8.9g/L。
  • 周华林;娄燕萍
    journal6. 2008, 27(21):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红曲霉的性质、浙江传统玫瑰米醋的工艺特色,用麦芽汁培养基将浙江传统玫瑰米醋酒醪中的红曲霉菌株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筛选出来的红曲霉菌株能产Monacolin K、γ-氨基丁酸。
  • 马荣山;郭丹
    journal6. 2008, 27(2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生产较高酒精度的纯发酵蜂蜜酒,对流加法发酵蜂蜜酒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市售天然纯蜂蜜为主要原料,经稀释、巴氏灭菌、调整发酵液成分后,采用活性干酵母混合发酵,得到了酒精度较高,口感、色泽、风味都较好的纯发酵蜂蜜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菌接种量1.2‰,分别在发酵第5d、6d共流加蜂蜜20mL,发酵14d得到16.8%vol以上的蜂蜜酒。
  • 任尚美;王晓丽;马霞;赵林;刘霞
    journal6. 2008, 27(21):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枯草芽孢杆菌合成γ-聚谷氨酸的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方程,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γ-聚谷氨酸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应用MATLAB数值应用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合成γ-聚谷氨酸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 章银珠;姚卫蓉
    journal6. 2008, 27(21):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坛装传统发酵黄酒在灌装灭菌后的陈化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浑浊、酸变等变质现象,使得黄酒的酸度升高,香味丧失而无法饮用。其具体原因尚未明确。比较了变质陈化黄酒与未变质陈化黄酒在主要理化指标上的差异;而后采用改良MRS、醋酸菌、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分离筛选到一些菌种,观察了其菌落形态和细胞特征,初步鉴定出5株乳酸杆菌、4株酵母和4株霉菌。
  • 王明伟
    journal6. 2008, 27(21):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钛合金膜超滤中试系统对纳他霉素发酵液进行除菌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钛合金膜对菌体的截留率超过99%,纳他霉素没有损失;无机钛合金膜除菌体的最佳操作条件为:系统压力为1.0MPa,pH6.5,表面流速5m/s,过滤温度为70℃。
  • 甘桂兰;程新;李昆太
    journal6. 2008, 27(21):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发酵工业中,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对发酵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是一款强有力的数据处理软件,兼具多种类型的试验设计技术以及齐全的统计分析功能。文中介绍了DPS数据处理软件在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运用该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表明,DPS数据处理软件能简单且有效地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
  • 马旭光;张宗舟
    journal6. 2008, 27(21):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经航天诱变的啤酒酵母菌进行复壮,并对复壮后的酵母菌株从细胞大小、菌落形态、发酵力、增殖情况以及死灭温度等几方面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诱变后菌株的发酵力、生长速度均优于出发菌株,死灭温度基本相同。并依此筛选出了1株各种生理性状都较好的诱变菌株,其适宜的生长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时间为24h。
  • 翁连海;朱亚贤;陈云志;李悦梅;丛祥义
    journal6. 2008, 27(21):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洁生产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文中就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清洁生产标准的建立原则、基本内容、分级指标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的革新提供参考。
  • 李利军;陈江梅;赵文娟;岳淑宁;马齐;贺建超
    journal6. 2008, 27(21):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吴起荞麦醋、镇江香醋及山西老陈醋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风味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镇江香醋以江米为主料,后期添加炒米,制作考究,所以产品风味酯香浓郁而偏甜;山西老陈醋主料为玉米,后期制作有熏制环节,所以熏香浓郁;吴起荞麦醋以荞麦为主料,后熟靠陈酿,长达半年以上,虽然没有浓郁的炒米香和熏香,但陈酿产生的酯香醇香也很绵长。
  • 叶燕;陈朝银;赵声兰
    journal6. 2008, 27(21):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肉制品发酵历史悠久,但至今发掘较少。研究和开发我国的这一类传统食品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生活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云南西南地区一带民间传统的几种猪肉发酵制品的有关制作工艺及产品特点作了些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期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线索与参考。
  • 曾献春;黄玲;李文娟
    journal6. 2008, 27(21): 82-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家相应的检测标准,根据番茄酱属酸性罐头食品(pH<4.6)的特点以及按照外方提出的要求,分离、鉴定引起番茄酱腐败变质的目标菌。通过对大量不同类型培养基的筛选,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等特性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平酸菌增菌培养基为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麦芽浸膏汤培养基为栖稻黄色单胞菌的最适培养基;分离得到的2株菌经VITEK-32生化鉴定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栖稻黄色单胞菌。通过本次实验为建立对引起番茄酱腐败变质微生物的快速筛选方法打下一定的基础。
  • 范明顺;张崇玉;张琴;李晓飞
    journal6. 2008, 27(2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其比例是高粱品质的重要指标。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高粱品质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简便、准确测量高粱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含量的方法。文中以GB7648-87为基础,研究出一种运用双波长测定高粱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效率高,工作量小,适于批量分析。
  • 姬华;刘秀梅;赵静;周红;李应彪
    journal6. 2008, 27(21):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番茄酱为原料,加水调配成番茄汁,通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果醋。对番茄果醋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 涂强;余康宁;张冬梅;彭丽桃
    journal6. 2008, 27(21):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薯浆为原料,把从甘薯泡菜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和啤酒酵母一起联合发酵,制得既有营养又有保健功能的格瓦斯饮料。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 王岚;夏兵兵;张学峰;吴建国
    journal6. 2008, 27(21):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川桔为原料,研究桔子果酒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的酵母菌接种量、初始糖度、初始pH值、主发酵温度、SO2添加量对桔子果酒的酒精度和品质的影响。选取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桔子果酒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控制主发酵温度为22℃,酵母接种量为7%,SO2添加量为70mg/L,初始pH值为3.7,调整初始糖浓度为18°Bx的条件下可酿出色香味俱全的优质桔子果酒。
  • 叶文峰;辛增平;冷桂华
    journal6. 2008, 27(21): 1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南瓜打浆并用果胶酶酶解,得到的南瓜浆按40%~60%的比例加入到已发酵24h左右的糯米酒中进行后发酵,在26℃~35℃的温度下发酵2d~4d,经压榨过滤得南瓜酒。南瓜酒颜色浅棕黄,澄清透明,略有南瓜的清香和酒的醇香;口感好,性质稳定,营养丰富。
  • 吴鸣
    journal6. 2008, 27(21):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食品感官品评是近年来在传统的食品感官鉴评及食品感官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技能性并重的特点,是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该学科应用现代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手段,系统研究食品感官品质的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