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9-09-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蒋耀庭; 孙英
    中国酿造. 1999, 18(5):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包启安
    中国酿造. 1999, 18(5): 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少华
    中国酿造. 1999, 18(5):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克明
    中国酿造. 1999, 18(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以葡萄糖母液为原料,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因子K为0.0013时,变速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价增加32%。
  •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中国酿造. 1999, 18(5):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植物乳杆菌G9菌株为试材,对其细菌素的产生条件及细菌素租提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数末期其抑菌活性最高,对热相对稳定(100C,20min),易被胰蛋白酶、蛋白酶K失活,显示活性的pH值范围为4.0~6.0,细菌素粗提液表现为不仅抗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的一些菌株,而且执一些非乳酸菌的革兰氏阳性菌,但对大肠杆菌(E.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没有任何抑制作用。说明G9菌株产生的是一类抗广谱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菌素。
  • 臧晋; 刘凤霞; 李永祥; 史胜军
    中国酿造. 1999, 18(5):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天然发酵醋醅中分离得到295株醋酸菌,经初筛和复筛产酸试验,筛选出J9和J11两株高产醋酸菌。采用氯化锂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J11菌株,经分离筛选获得了产醋酸能力更高的醋酸菌J11-2(9.11g/100ml)、J11-4(10.03g/100ml)和J11-6(9.28g/100ml)。经初步鉴定,所筛选的高产醋酸菌为醋酸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亚种。
  • 蔡俊; 邱雁临; 李冬生
    中国酿造. 1999, 18(5):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魔芋粉下脚料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魔芋粉下脚料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可行,且发酵产酸率可达7.47%,发酵转化率为92.60%,残糖在0.1%以下。
  • 孙俊良; 李兰; 梁新红; 赵瑞香
    中国酿造. 1999, 18(5):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糯米酒最佳糖化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生产出醇甜清香、略带酸味的优质糯米酒,然后再把莲子、枸杞、葡萄干、花生仁、核桃仁、银耳、青豆、红豆、樱桃等小料经加工和优化配比、搭配与糯米酒共同酿造成风味、色泽、营养俱佳的八宝糯米酒。同时在灭菌工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找出了较为合适的灭菌方法。
  • 石俊
    中国酿造. 1999, 18(5):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苍林
    中国酿造. 1999, 18(5):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介绍了闽南生抽酱油古工艺,它在制醪时采用“低水曲、低盐度,大水醪加搅拌”的操作方法。这个独具特色的酿造工艺,使生抽酱油产生了特有的品种香和酿造香,在色、香、味、体方面给予“自然诱人”的感官回应。是酱油品牌中的佼佼者。
  • 刘道君; 鞠洪荣
    中国酿造. 1999, 18(5):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主要介绍了改进测定淀粉质原料中淀粉含量的传统方法,使全部的分析时间由原来的4h多缩短到2h左右,实验征明,对瓜干,玉米等淀粉质原料而言,在试样水解时,盐酸的浓度提高到15%,酸加入量为60ml,水解时间为50min,其分析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其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水解时间,酸浓度和酸加入量(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