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文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了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而川菜,一直以来正是代表着中国菜的高水准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
香飘百年 回味经典
今天我们来讲讲川菜八珍调料之一的中坝酱油的故事。作为一个地道四川江油人,小时候时常听到一首童谣“中坝酱油保宁醋,剑阁的拐杖经得拄(chu)……”。在四川,中坝酱油就是当地最著名的土特产,远近闻名。
年幼时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起过“中坝酱油由来”的故事:那是道光初年,清香园酱园后人中有一个叫韩铣(xian)的秀才,中了举人,道光七年就官居道台,韩铣赴京去谢恩的时候,专门带着自家酱园里生产的极品酱油作为贡品。皇上得知此酱油乃地方特产,立刻招御厨用这个贡品酱油烹饪御膳,用膳时每道菜都豉香四溢,美不胜收,道光皇帝品赏后,不由叫绝。在欣喜之余,便挥笔赐名“中坝酱油”!中坝酱油由此名声大振,还被指定为四川的贡品之一,那年刚好是1828年,距今196年......
经常听到一句口头禅:我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这句话,现在的90后、00后基本是听不懂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打酱油的时代。小时候,在川北的中坝古镇,在解放街那曲曲折折的小巷里,货郎“梆~梆~梆~”的叫卖中坝酱油,母亲立刻放下手中活计,抱着祖传的陶罐匆忙出门,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豆豉香味!
匠心执著 愈久弥新
光阴如梭,如今我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可是他们口中的 “打酱油”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思。从中坝口蘑酱油第一代技艺传承人冯道人到如今已传承至第七代,近两百年的岁月中,中坝酱油始终坚持着古法酿造酱油,按照惯例每年3月份就会举行早春的第一坛中坝口蘑酱油的开坛仪式,全国各地的数万游客都会汇聚到这里,共同见证早春开坛仪式,坛口的红布被揭开的那一刻,熟悉的豉香夹杂着口蘑的鲜香扑鼻而来,弥散在整个园区内,“还是那个味儿~”—四川人熟悉的那个味儿。
在中国酱文化博览园里,游客们经常能看到董事长黄大柯博士的身影,他作为企业的大家长平时话不多,但只要一说起他热爱的酱油传统酿造工艺事业,总能侃侃而谈,沉醉其中,口中如数家珍。从怎样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怎么把握黄豆浸泡的时辰?从黄豆蒸煮的火候,到摊凉时的厚薄冷热,从拌曲的清洁卫生,到曲房成熟度的掌握,再到拌曲入坛,长达360天的日晒夜露发酵……。也许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清香人匠心执著的追求和对传统技艺的秉持,才让中坝酱油历久弥新,才有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项荣誉。
董事长 黄大柯
革新巨变 飞速发展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了。应对变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对企业而言,创新不是在实验室很美妙、而在市场上一败涂地的构想,是一个能转化为收入和利润的实践。今日的中坝酱油正昂首阔步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各系列产品也已畅销中国大西南,并出口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新建“20万吨绿色食品产业园”,产业园占地422亩(清香园中国酱文化博览园20亩),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启动,全面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2.5亿元。
在经历了多次蜕变后的老字号中坝酱油始终以诚信、品质闯天下,传承中国传统制酱人的优良风范。坚持“让健康代代相传”,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清香园中国酱文化博览园,已经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既有传统工艺景观又有现代化的生产线,形成了以工业生产基地为依托的酱文化主题景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感受展现以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及百年老字号的蜕变发展。
近年来,清香园主打“零添加”和“传统工艺”的核心产品—中坝菌菇鲜系列酱油和中坝古法晒醋,实现了销售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菌菇系列酱油在电各大电商平台销售一直排名前3。一直以来,在传播清香园的理念的同时,公司董事长黄大柯博士表示“我们卖的不仅仅是历经196年的匠心,还有坚持传统古法的工艺,做良心产品的健康的理念以及让消费者都吃上放心味道的使命。”如今,清香园中坝口蘑酱油作为“川菜调料八珍”之一,早已成为许多经典川菜的调味珍品和标准配料,以其出众的工艺特色成为四川传统特色酿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纷,感慨万千!
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展望未来,百年传承——清香园,匠心酿造——中坝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