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1-11-15
  

  • 全选
    |
  • 阎淳泰
    中国酿造. 1991, 10(6): 1-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食品酿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产品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在几千年漫长历史过程中,由于广大生产者的不断实践,逐步总结、完善,从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酿造工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食品酿造的历史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推动了科学发展的历
  • 王扬; 李宏; 张建利
    中国酿造. 1991, 10(6):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醋酸菌是能够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对这类微生物科学的分类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随着醋酸发酵工艺的不断发展,对醋酸菌的认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有关醋酸菌分类的研究资料,介绍给同行们。
  • 周秀琴
    中国酿造. 1991, 10(6):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曾于本刊88年第6期刊出我国近年新型酱油开发一文,本文作为该文的续篇,继续介绍近几年来又开发的新型酱油。
  • 李益民
    中国酿造. 1991, 10(6): 1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酱油酿造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可避免地带有大量有机物,因而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很高。这些废水排入江河,会使秀丽的江河湖海变成黑色,造成环境污染,鱼类死亡……。我国《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工厂排出的废水,BOD不得超过60ppm,COD不得超过100ppm。而现在酿造厂
  • 蒋耀庭; 孙英; 张强
    中国酿造. 1991, 10(6):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高压静电场对食醋进行人工后熟,利用气相色谱法及化学法对电场强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的新产烟台高梁醋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如:香气成分、十八种氨基酸、总酸、总酯及色度。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高压静电场处理,食醋的芳香成分增加,色泽加深,缩短了陈酿期,加快了后熟速度,为在短时间内提高食醋质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 李家骕
    中国酿造. 1991, 10(6): 25-2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前言 食盐是人们生活必需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近年来医学界研究认为,过量摄入食盐导致人体钠、钾离子比较失调,成为高血压主要病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人们长期有“口重”(喜食过咸的食物)的习惯。据有关资料报导,我国成年人食盐摄入量平均高达15克/天,远远超过国内外医学部门提出的,人类日常膳食中食盐摄取量3—10克/天的推荐标准。
  • 郭维烈; 许虹; 郭庆华
    中国酿造. 1991, 10(6): 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淀粉原料发酵生产酒精传统工艺中,原料蒸煮耗能约占全部酒精发酵生产能耗的30—40%,因此砍掉蒸煮工序,节约能源、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是开发酒精发酵的新课题。解决办法之一是采用无蒸煮发酵法。从理论上讲无论淀粉是熟的还是生的,只要被转化成可发酵性糖,就能被酵母利用。这一转化有赖于生淀粉糖化酶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无蒸煮酒精发
  • 姜淑荣
    中国酿造. 1991, 10(6):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工资分配制度对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选择什么分配形式最有效呢?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企业的内部分配办法,必须从行业特点出发,适应本行业发展水平,被企业内部职工所接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即所谓最佳方案。
  • 陈春嵎; 吕根兰
    中国酿造. 1991, 10(6):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黄酒的酿造,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品种繁多,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各地的黄酒形成了各自的酿造方法和特有的风味。目前有传统的手工操作,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工艺黄酒生产,还有手工和机械化相结合的半机械化黄酒生产。我厂生产的黄酒是传统淋饭黄酒,采用半机械化的三次喂饭操
  • 冉春生
    中国酿造. 1991, 10(6):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酱在我国已有2500~2600年的历史了,但多年来一直用笨重的方法,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才有了较大的改变,蒸料从常压地锅改为高压旋转罐,木盒、竹匾制曲改为通风制曲,大缸烤酱改为水泥池水浴烤酱,人工倒酱改为天车抓斗机械倒酱。这些改革不仅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卫生合格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杨义汉
    中国酿造. 1991, 10(6): 45-4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酱油生产上有句行话:“一曲、二酱、三淋油”。意思是讲生产酱油一定要抓住制好曲、做好酱醅发酵和浸泡淋油三道关。由此可知,制曲工作是酱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