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哲学思辨与政治明鉴
    李义杰,邹玉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9-17.
    摘要 相对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的非物质性或“软性”特点让其内涵在实践种更不易把握,现代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规定了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解的时空维度。其现代意蕴更多强调的是在现代化意义上一定标准规范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相对公平富有,不能陷入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的误区,可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生活多个维度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实际可行需求的满足。而其内在属性主要表现在精神性、价值导向性及依附性三个方面,外在特征则主要体现为文化共享、价值共享、精神共聚。理解和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代意蕴及属性特征,才能更好地推进其实践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
  •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左宗文,李光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54-160.
    摘要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文章在充分分析大学生数据安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体系、大学应承担的责任、如何推进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数据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重视数据安全问题,自觉地使用安全数据,避免因隐秘信息泄露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并引导大学生将数据安全知识扩展到全社会,促进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 史学传承与资鉴
    陈奉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22-133.
    摘要 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日本学界对丝绸之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与不朽价值。日本学界对丝绸之路研究考证精详,观点敏锐独特,尤其是出版了大量的相关著作构成的完备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与借鉴。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互动与共进,是东亚史和东方历史的书写内容,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总结人类交流互动的经验。对这一百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予以新的概括与总结,不仅是我国东亚史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 本刊特稿
    于鸿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8.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714.001
    摘要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大规模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试验及蓬勃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既对传统的所谓主流经济学提出挑战,也为新的经济学产生创造了条件。文章认为,目前构建中国视角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条件已经具备,经济学工作者应该和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一道,总结历史规律,回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以混合形态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新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创造面向未来的中国视角经济学。
  • 管理理论与创新
    李浩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73-82.
    摘要 经过多年积累,中日韩半导体合作已经迈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尽管新时期合作仍然面临西方技术封锁以及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挑战,但是同样迎来了多重机遇。中日韩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关键核心材料、制造设备等领域深化合作,为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构建稳定安全的东亚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作出贡献。为此,中国可以主动作为,推进中韩半导体产业深度融合,巩固既有的日韩半导体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产业扶持政策,有序推动中国版的VLSI计划等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 世界政治与人类文明
    俞可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16.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3.001
    摘要 在世界帝国发展史上,大英帝国建立了最为完整和最为发达的全球殖民体系。无论从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力量、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哪个角度看,大英帝国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帝国所能达到的巅峰状态。大英帝国崛起的因素既有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军事力量等硬实力,也有国民素质、统治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等软实力。“光荣革命”后确立的代议民主制度,相继引发了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工业化强国,这是大英帝国走向巅峰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民主政治的逻辑与帝国政治的逻辑本质上是正相对立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导致帝国政治的消亡。大英帝国的兴盛源于代议民主的产生,大英帝国的解体源自民主政治的进步。大英帝国是世界帝国史上的绝响,它给后人的重要警示是:任何追逐帝国霸业的梦想都与人类民主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也必定被人类主流文明抛弃。
  • 文艺理论与批评
    李瑞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08-115.
    摘要 对于列维纳斯的艺术观,研究虽多,但局限与误解也不少。列维纳斯在《从存在到存在者》中提出的“艺术是对异域感的追求”,浓缩了其艺术之思的要旨,现有研究虽有涉猎但仍值得再加阐释。在该作中,列维纳斯通过描述蕴蓄在各种艺术形式及作品中的“异域感”,批评了“模仿说”“表现说”,表明“追求异域感是艺术的创造性本质所在”。他以艺术之“异域感”类比了存在的“外在性”,呈现了其现象学致思和对艺术的独到理解:通过去除事物的一般“形式”来重建感性、朝向他者。解读此论证能有效澄清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列维纳斯并不“反艺术”;用“异质美学”概括其用意不够恰切且容易带来误解;他对伦理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支持艺术介入现实。
  • 法学理论与实践
    孙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68-78.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3.002
    摘要 随着美国《云法案》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生效执行,多重管辖权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在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过程中因为各国法律规定的不同,导致出现禁止出境、限制出境的情况。与此同时,数据强国正在通过自己的法律,对域外主权国家的数据出境安全审查施加影响,甚至是要求数据主权国家主动提供数据,由此也引发管辖权冲突。国际社会应对数据出境安全审查中出现的管辖权冲突,主要体现为美国开始从构建双边规则向多边规则转型,欧盟通过数据保护白名单制度等建立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国际模式,印度向美国建立的数据出境安全审查体系融入,俄罗斯确立了内外同严数据出境安全审查宗旨,为各国应对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管辖权冲突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 法学理论与实践
    宋睿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79-89.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6.006
    摘要 以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为基本技术架构的NFT,是元宇宙实践的重要基础设施。NFT是一种非同质化通证,应当被定性为加密数字通证,而非民事法上的物或虚拟财产,更非法定货币或加密货币。当前NFT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三类刑事风险:一是利用NFT设置骗局,进行传销或集资诈骗的刑事风险;二是NFT运用中的知识产权犯罪风险与数据及资产安全风险;三是利用NFT洗钱,金融化带来的风险。对此,应系统梳理NFT犯罪生态,从理论上赋能司法实践;建立行业自律规则,引导NFT平台合规操作;明确主管部门的权责关系,实现NFT分类监管;积极引入监管沙盒模式,推动监管模式从单向监管向多元共治的模式转变。
  • 哲学思辨与政治明鉴
    孔媛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9-26.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3.007
    摘要 由于传播媒介自身的消费主义与传播的消费主义相互渗透,媒介消费主义思潮得以出现并迅速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界关于媒介消费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媒介消费主义的概念厘定、产生原因、表现样态、现实危害以及纠治进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成果。同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分析局限等问题,应继续深化多视角的学理研究、深化多重关系研究、加强“质”“量”分析研究及丰富具体措施研究,以此,不仅可以推进媒介消费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媒介自身健康发展所需的良好社会氛围。
  • 世界政治与人类文明
    尹如玉,于春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7-3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6.001
    摘要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治局势相对不稳定的国家之一。民族主义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主义被吉国当局及反对派用来制造公民群体的排他性和族裔群体的差异性,身份叙事成为推动叙事者(政权精英)与听众(普通民众)促进或反对某一群体共识的政治安排。分析表明,吉国民族主义具有公民民族主义对外排他性、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共生关系脆弱性以及主体民族内部矛盾性等特征。吉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公民身份叙事,与古已有之的传统部落部族身份叙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构成理解吉尔吉斯斯坦成为民族主义重灾区的基本逻辑。摆脱帝国遗产、重构身份叙事,从而把民族主义情感引向理性之路,或许是吉尔吉斯斯坦走出民族主义泥沼、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努力方向。
  •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明, 张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1): 8-2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1.011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总结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各方面挑战。针对上述内外挑战,文章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进步与产业升级、完善国际多边合作新机制、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稳健持续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梳理与展望。
  • 法学理论与实践
    唐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84-96.
    摘要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民营经济的宪法表述,民营经济宪法规范由核心规范条款与相关规范条款组成。自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起,由民营经济合法性、财产权、人权规范构成的核心规范与由宪法序言、土地制度、经济体制等构成的相关规范共同成为1982年宪法的民营经济宪法规范。民营经济宪法规范变迁中的宪制脉络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进入宪法序言中的时空之维、党的领导与民营经济宪法规范之关联、民营经济国家态度之变迁、从形式国策迈向实质国策的宪法民营经济基本国策与从反思宪法到改革宪法迈向规范宪法的宪法确认功能等五个方面。民营经济宪法规范变迁背后的价值脉络主要体现在百年富强目标与民营经济“合法性”之历史关联、民营经济是解放思想与实质自由的价值载体、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内在价值探索的实践产物等三个方面。
  •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孙涛,刘世颖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55-16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6.002
    摘要 当今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教育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体验和教育质量。目前,“辽宁阳光校园”平台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在线教育服务体系的搭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学科建设等手段,教育信息化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但是,平台在应用设计、功能优化与互动力效果等方面,仍然有改进的空间,文章借此,探讨“辽宁阳光校园”的优化路径。
  • 哲学思辨与政治明鉴
    司律,赵磊,王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8-27.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高度,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动态现状,多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我们姚坚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具体要求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赵德起,丁义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48-56.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6.007
    摘要 农业数字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农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做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农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制度实施、经济增长、绿色可持续发展三大机理赋能乡村振兴;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数字化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全产业链各环节转型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现实困境;应通过构建人才良性循环体系、推进系统创新工程、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数字化投入与改造的路径加以优化。
  •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于鑫,曹语格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49-154.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6.004
    摘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标。文章立足时代新人的深刻内涵和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意义,剖析在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出现的思政教育方式模式化、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化、高校教育主体单一化等问题,提出不断提升高校在出版育人、审美育人和“三全育人”等方面的理念,在教育出版融合转型、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和协同育人体制建设等方面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强化高校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高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林木西,曲永义,黄泰岩,宋冬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38-47.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4.001
    摘要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用好支持政策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辽宁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地于9月1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理论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论坛”,邀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进行专题研讨,辽宁大学资深教授林木西主持研讨会。现刊发部分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
    张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1): 138-149.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1.009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推动世界繁荣和文明进步的中国实践、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带领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新形势,中国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国际公共产品,成为推动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秩序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贡献者。第三,中国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多边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人类进步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 现代传媒与文化
    柴书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12-121.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3.003
    摘要 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之一。1949年以前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话语历经救国型话语、资源控制型话语和政权巩固型话语的变迁;1949年后形成了政治指导型、革命型话语到社会发展型话语和复杂包容型话语的发展脉络。政策话语的变迁不断回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是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反映。回顾政策发展历程,渐进主义路径选择及过程中趋同与差异的政策实践,构成了政策的经验事实。在当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践中,本土化意识愈益明显,体现在本土性保护概念的提出、根据行政区划进行政策制定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