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左宗文,李光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54-160.
    摘要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文章在充分分析大学生数据安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体系、大学应承担的责任、如何推进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数据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重视数据安全问题,自觉地使用安全数据,避免因隐秘信息泄露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并引导大学生将数据安全知识扩展到全社会,促进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明, 张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1): 8-2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1.011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总结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各方面挑战。针对上述内外挑战,文章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进步与产业升级、完善国际多边合作新机制、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稳健持续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梳理与展望。
  • 哲学思辨与政治明鉴
    孔媛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9-26.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3.007
    摘要 由于传播媒介自身的消费主义与传播的消费主义相互渗透,媒介消费主义思潮得以出现并迅速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界关于媒介消费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媒介消费主义的概念厘定、产生原因、表现样态、现实危害以及纠治进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成果。同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分析局限等问题,应继续深化多视角的学理研究、深化多重关系研究、加强“质”“量”分析研究及丰富具体措施研究,以此,不仅可以推进媒介消费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媒介自身健康发展所需的良好社会氛围。
  • 本刊特稿
    林毅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1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515.003
    摘要 文章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的实现路径进行阐释和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在内涵与特征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的共同作用下,把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辽宁应该按照比较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在政府因势利导作用下,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来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 管理理论与创新
    马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2): 83-93.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2.010
    摘要 税收优惠模式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政府激励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EET和TEE两种税收优惠模式,探讨两者的内在特征并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总体账户积累和税收让利等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并以美国IRA制度为例,分析其制度特征和实施效果。制度中的传统IRA和罗斯IRA分别体现了两种税收优惠模式,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账户缴费和资金领取的方式、税率变动和个人的参保行为及心理预期等方面。文章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在个人的缴费、投资及领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并基于此就激励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有效参与提出了建议。
  • 世界政治与人类文明
    俞可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16.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3.001
    摘要 在世界帝国发展史上,大英帝国建立了最为完整和最为发达的全球殖民体系。无论从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力量、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哪个角度看,大英帝国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帝国所能达到的巅峰状态。大英帝国崛起的因素既有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军事力量等硬实力,也有国民素质、统治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等软实力。“光荣革命”后确立的代议民主制度,相继引发了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工业化强国,这是大英帝国走向巅峰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民主政治的逻辑与帝国政治的逻辑本质上是正相对立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导致帝国政治的消亡。大英帝国的兴盛源于代议民主的产生,大英帝国的解体源自民主政治的进步。大英帝国是世界帝国史上的绝响,它给后人的重要警示是:任何追逐帝国霸业的梦想都与人类民主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也必定被人类主流文明抛弃。
  • 现代传媒与文化
    陈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22-13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3.008
    摘要 尼尔·波兹曼媒介文化批判理论思想的形成受到诸多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成因。具体来看,波兹曼的理论思想是基于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背景而建立的,它立足于赫胥黎所构建的反技术乌托邦性质的人文主义立场,汲取了法兰克福学派与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精神,继承并发展了麦克卢汉的当代媒介文化理论,最终与鲍德里亚等人的商业符号消费理论形成现实互释,吹响了对于当代西方工具理性与技术垄断批判的先锋号角。
  • 管理理论与创新
    李浩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73-82.
    摘要 经过多年积累,中日韩半导体合作已经迈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尽管新时期合作仍然面临西方技术封锁以及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挑战,但是同样迎来了多重机遇。中日韩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关键核心材料、制造设备等领域深化合作,为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构建稳定安全的东亚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作出贡献。为此,中国可以主动作为,推进中韩半导体产业深度融合,巩固既有的日韩半导体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产业扶持政策,有序推动中国版的VLSI计划等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 史学传承与资鉴
    王禹涵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34-145.
    摘要 1983年阿克伦市“堕胎案”作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转变堕胎立场的过渡性案件,反映美国政治趋于保守的同时,也展现着生命派与选择派围绕女性堕胎权进行的政治博弈,双方围绕1978年阿克伦市堕胎管理条例的合宪性问题的激烈辩论无疑加重了美国堕胎问题的政治化。虽然联邦最高法院否决该条例的大部分条款,但是试图取代罗伊案判决原则的“不适当负担”标准同样被首次提出,并在日后成为指导联邦最高法院处理堕胎案的理论依据达30年之久。除此之外,阿克伦案也是反堕胎力量由依靠法律途径转向采取暴力方式反对女性堕胎的导火索,暴力反堕胎事件在该案宣判后不久便急剧增多。阿克伦案对解释当今美国堕胎问题纷争,探究罗伊案和凯西案被推翻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杨雪婷, 张丹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27-4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515.002
    摘要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途径。文章在归纳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阐释其内涵特征;从基础支撑、场景应用、政策支撑三个层面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客观序贯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用线性聚合方法计算其水平;通过核密度估计明晰其分布动态,用莫兰指数(Moran’s I)测度其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用Lisa图描绘其局部空间自相关,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测度其转移概率。结果显示,中国产业数字化水平逐年提高,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状态,随着空间滞后水平的上升,产业数字化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变大。
  • 法学理论与实践
    孙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68-78.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3.002
    摘要 随着美国《云法案》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生效执行,多重管辖权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在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过程中因为各国法律规定的不同,导致出现禁止出境、限制出境的情况。与此同时,数据强国正在通过自己的法律,对域外主权国家的数据出境安全审查施加影响,甚至是要求数据主权国家主动提供数据,由此也引发管辖权冲突。国际社会应对数据出境安全审查中出现的管辖权冲突,主要体现为美国开始从构建双边规则向多边规则转型,欧盟通过数据保护白名单制度等建立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国际模式,印度向美国建立的数据出境安全审查体系融入,俄罗斯确立了内外同严数据出境安全审查宗旨,为各国应对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管辖权冲突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 文艺理论与批评
    王珏,胡又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90-99.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6.001
    摘要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语境中,内闱妇女对家庭及社会公共生活的体察和参与,往往要依赖遮掩物。历史悠久而应用广泛的屏风,便是一个重要道具。中国古代小说(尤其世情小说)在书写内闱妇女时,常捕捉、提炼“妇隐屏后”的生活场景,借助小说文体优势,既可全景式地呈现共时状态下双重空间内两性角色的交流、互动,构造冲突,强化戏剧性,甚至渲染闹剧色彩,以表达讽刺、批判,又可以“屏窥”为视角,描述女性角色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活动。“屏风”可作为借日常物象以书写内闱妇女的一个典型。
  • 世界政治与人类文明
    尹如玉,于春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7-3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1116.001
    摘要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治局势相对不稳定的国家之一。民族主义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主义被吉国当局及反对派用来制造公民群体的排他性和族裔群体的差异性,身份叙事成为推动叙事者(政权精英)与听众(普通民众)促进或反对某一群体共识的政治安排。分析表明,吉国民族主义具有公民民族主义对外排他性、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共生关系脆弱性以及主体民族内部矛盾性等特征。吉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公民身份叙事,与古已有之的传统部落部族身份叙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构成理解吉尔吉斯斯坦成为民族主义重灾区的基本逻辑。摆脱帝国遗产、重构身份叙事,从而把民族主义情感引向理性之路,或许是吉尔吉斯斯坦走出民族主义泥沼、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努力方向。
  •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霍春辉, 田伟健, 庞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1): 31-45.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1.017
    摘要 精确评估反腐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策价值,文章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行的反腐新政看作外生冲击,基于各地区反腐力度差异构造准自然实验,以沪深A股2009—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反腐新政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检验了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反腐新政显著促进了反腐高压地区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反腐新政通过改善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抑制企业高管与政府官员间的政治关联行为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效率这三条作用路径,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有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为有效评估反腐新政的实施成效提供了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反腐倡廉领域研究文献,有助于国家现阶段反腐实践的落实与进一步发展。
  •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田芳茵, 李若晴, 滕云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53-160.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3.006
    摘要 党中央一直关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号召各行各业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好红色资源”的指导下,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方案》,要求整合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思政价值,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的应用有:拓宽思政课堂育人渠道,强化红色思政教育效能;依托红色主题文化载体,发挥校园文化浸润作用;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建设“沉浸式”教学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深化实践教学重要作用。
  • 哲学思辨与政治明鉴
    刘鹏飞, 王人骏, 任倩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2): 28-36.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209.001
    摘要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结合英国现实,在批判经济决定论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本土化的解释和建构,从结构、文化、空间三个维度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维范式和研究理路,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局面。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凸显了对“人的解放”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文化研究的内涵,其多元的社会理想展现了兼容并蓄的整体主义视角。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英国化探索与建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 现代传媒与文化
    柴书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3): 112-121.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3.003
    摘要 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之一。1949年以前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话语历经救国型话语、资源控制型话语和政权巩固型话语的变迁;1949年后形成了政治指导型、革命型话语到社会发展型话语和复杂包容型话语的发展脉络。政策话语的变迁不断回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是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反映。回顾政策发展历程,渐进主义路径选择及过程中趋同与差异的政策实践,构成了政策的经验事实。在当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践中,本土化意识愈益明显,体现在本土性保护概念的提出、根据行政区划进行政策制定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等方面。
  • 史学传承与资鉴
    赵彦昌,曲海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6): 138-148.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6.003
    摘要 旗地制度作为清朝特有的土地制度,始于盛京地区,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其由盛而衰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清王朝。盛京旗地作为八旗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均具有其代表性。咸丰年间,盛京地区旗人内部自由买卖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仍禁止旗民交产,这与关内畿辅地区不同。关于旗地交易,前辈学者多从旗民交产角度进行研究,至于旗人内部的土地交易极少专门探讨。文章基于《黑图档·咸丰朝》所载旗地交易档案,对咸丰年间旗人内部旗地交易进行分析,并从交易主体、旗地来源、交易价格、交易关系、管官确认和地权集中等6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旗地交易的特点。档案资料的价值在于,我们可以透过交易行为的细节化记录,了解交易者的交易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而对旗人内部旗地交易有更细微的把握。
  • 文艺理论与批评
    李瑞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4): 108-115.
    摘要 对于列维纳斯的艺术观,研究虽多,但局限与误解也不少。列维纳斯在《从存在到存在者》中提出的“艺术是对异域感的追求”,浓缩了其艺术之思的要旨,现有研究虽有涉猎但仍值得再加阐释。在该作中,列维纳斯通过描述蕴蓄在各种艺术形式及作品中的“异域感”,批评了“模仿说”“表现说”,表明“追求异域感是艺术的创造性本质所在”。他以艺术之“异域感”类比了存在的“外在性”,呈现了其现象学致思和对艺术的独到理解:通过去除事物的一般“形式”来重建感性、朝向他者。解读此论证能有效澄清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列维纳斯并不“反艺术”;用“异质美学”概括其用意不够恰切且容易带来误解;他对伦理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支持艺术介入现实。
  • 文艺理论与批评
    赵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2): 114-123.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23.02.007
    摘要 发表在《文学》上的《饿》是萧红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对它的研究可以从文学文本与社会文本两个层面进行。在文学文本层面:首先,同样描写饥饿妇女的《祝福》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文本”;其次,萧军同期发表在《文学》上的三篇小说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关联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在社会文本层面:一方面,在《饿》中“我”与访客“曹老师”的对话是对五四时期开始流行并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十分复杂的“娜拉”话语的一个回响;另一方面,与《文学》杂志和茅盾的关联,也将《饿》还原到30年代的历史现场,使其内容与左翼作家群、左翼刊物和文坛话语等重要论题相勾连。这些相关文学文本和社会历史因素既成为理解《饿》的多义性和萧红创作复杂性的重要查考文本,同时也因为萧红创作的介入而有了更多元的理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