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是用新鲜水果或果汁作为原材料,经过酵母菌厌氧发酵制成的酒精度为7%vol~18%vol[1]的饮品。我国是水果产业大国,自1978-2016年我国的水果产量由657万t增长到18 119.4万t,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9.12%[2],我国水果消耗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制作浓缩果汁、果酱等,用于深加工的水果原料只有30%[3],这就造成了水果资源利用率低,水果原料腐败浪费的问题。研发果酒,可以有效提高水果原材料的利用率,解决水果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带动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的果酒现状、部分果酒营养保健功效、果酒酿造工艺进行综合阐述总结,为我国水果原料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推动果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与高效创新。
我国的果酒包括葡萄酒、苹果酒、青梅酒、猕猴桃酒、桃子酒、石榴酒、李子酒、火龙果酒、桑葚酒、蓝莓酒等,但目前我国水果酒产业中,主要以葡萄酒的酿造最多[4],到2013年,我国葡萄酒产业收益占整个果酒产业收益的90%,其他果酒收益占10%,但总体来看其他果酒产业在呈现上升的趋势[5]。随着果酒的不断推广,在全球产业中果酒市场约占15%~20%,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已经形成一系列果酒生产体系,并扩展出相应的品牌和市场,部分果酒的价格甚至高于葡萄酒价格,经济效益明显[6]。葡萄酒是目前发现最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的一种果酒[7],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然处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落后的地位[8],其他果酒亦是如此。
用于酿造果酒的各种水果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果酒酿造过程中,这些营养物质部分会被保留进入果酒,使得果酒具有抗氧化、预防慢性疾病等作用。
猕猴桃也称羊桃、奇异果、麻藤果等,成熟的猕猴桃果实质地较软,酸甜可口,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含量高达4.3 g/kg[9]。此外猕猴桃中还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矿物质元素。猕猴桃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10]、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高品质的猕猴桃果酒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并且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猕猴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产量较高,猕猴桃存在不耐储藏的特点[11],结合这些特点使得猕猴桃果酒受到广泛关注。
番石榴又名芭乐、拔子等,作为一种热带水果,17世纪末传入我国,目前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方。番石榴引入广东已经有200多年[12],成为广东一种标志性的经济作物。番石榴果实皮薄肉厚,可食用率极高并且营养价值也较高,番石榴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粗蛋白0.76~1.06g/100 g番石榴),钙、磷、钾含量也较高,其中钾含量高达0.29 g/100 g,番石榴的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少[13]。番石榴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等保健作用[14],经常食用番石榴可以起到抗衰老、提高身体机能、抗病毒、抗辐射的作用[15]。番石榴果实中含有多种芳香味化合物,其中包括了6种酯类化合物、8种醇类化合物、4种醛类化合物等[16],这些物质赋予了番石榴果实独特的香气,进而使得番石榴果酒香味更加浓郁诱人,产品特色突出,营养更加丰富。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等,火龙果原产地在美洲,后传入到亚洲等地,在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种植,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的一种。火龙果的营养保健价值奇特,具有清热解暑、解渴、甘甜的特点,果实中存在较多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等[17],并且品种不同的火龙果,其营养价值也存在差异,市面上常见的火龙果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红心火龙果,一种为白心火龙果,红心火龙果的膳食纤维、多糖、维生素C、黄酮含量较高,促进肠道蠕动、抗氧化、降低血糖、抗癌等功效更强,而白心火龙果的脂肪酸含量较高,降低血脂功效更好[18]。火龙果在未经过挤压碰撞,可放置相对较长时间,与其他热带水果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其营养价值使得火龙果果酒的商业开发价值较高。
果酒在很久以前就已出现,在水果产量丰富的地区,一些家庭就会使用相应的水果制作果酒,如葡萄酒、杨梅酒、桃子酒、苹果酒等。在水果生长期间,未经过人为干预的水果表面会生长一些野生酵母菌或附着一些环境中的酵母菌,因此一些农家便会将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添加一些食糖一同放置在瓦罐中发酵,这便是传统的民间果酒酿造。此种方法酿造的果酒成功率较低且酿造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形成菌种优势极易染菌造成腐败变质[19]。另外还有两种水果酒酿造方法:一种是向水果中添加酒曲,进而发酵成果酒;另外一种是将发酵好的果浆进行蒸馏,与当今的白兰地制作工艺相似,这些方法早在明代时就已出现[20]。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果酒行业也逐渐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种活性酵母、使用抗氧化剂、澄清剂等,形成了现在的果子筛选、清洗、破碎、成分调整、发酵、过滤、澄清、陈酿、调配过滤、杀菌包装一系列深加工工艺[21]。果酒酿造工艺流程如下:
果酒因为其独特的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而受到人们的追捧,果酒的风味、色泽一部分是由高品质的水果原料提供;另外一部分则是由工艺和酵母菌提供。酿造果酒选用的原料与鲜食水果会存在部分差异,高品质的果酒通常会有一定的酸度,用于果酒酿造的水果原料一般具有合适的糖酸比或特殊的风味,如酿造高品质葡萄酒,大多数会选择赤霞珠、长相思等品种的葡萄[22],而使用一些非酿酒葡萄在酿造葡萄酒时,葡萄原料经过酵母菌厌氧发酵后会产生某些特殊的臭味进而遗留在果酒中,使得葡萄酒品质下降,有研究表明,利用丹菲特品种的葡萄按照25%添加量添加到赤霞珠品种的葡萄中进行共同发酵,可以有效提高葡萄酒的红色同时还提高了葡萄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23]。不仅原材料的品种对果酒品质有重要影响,其成熟度也同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利用不同成熟度的青梅酿造青梅果酒品质也各不相同,其差异体现在不同成熟度的青梅发酵酒的总糖、总酸、游离二氧化硫、有机酸、生物胺、杂醇油、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不同,以基础指标为例,九成熟的青梅发酵酒的总糖含量最低为1.5 g/L,八成熟与全熟青梅发酵酒的总糖含量相近,分别为2.7 g/L、2.6 g/L;全熟青梅发酵酒的总酸含量最高,为7.2 g/L,而八成熟与九成熟的青梅发酵酒总酸含量接近,分别为6.8 g/L、6.9 g/L;成品酒中游离二氧化硫含量则大不相同,随着成熟度的降低,青梅发酵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在逐渐升高,全熟、九成熟、八成熟青梅发酵酒中二氧化硫含量分别为2.2 mg/L、5.7 mg/L、9.1 mg/L[24]。为解决果酒原材料的季节性问题,果酒原材料采购后一般采用冷冻保藏处理,有研究人员针对这种原料处理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利用冷冻保藏处理的新鲜桑葚与未冷冻处理的新鲜桑葚进行对比发酵实验,发现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果酒的酒精度、总糖度、多酚、黄糖、花色苷等基础指标差别较小且成品酒感官品评得分也相差不大[25]。果酒发酵前的原料破碎处理方式决定了果酒的发酵方式,同时对果酒品质也存在影响。目前果酒发酵方式主要有果汁发酵、带皮果浆发酵、去皮果浆发酵、去皮果块发酵、带皮果块发酵。刘达玉等[25]使用桑葚果浆与桑葚整果进行果酒发酵,发现桑葚果浆发酵的果酒其黄酮、多酚、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3.792 mg/L、182.71 mg/L、11.986 mg/L,含量明显高于整果发酵;酒体的色泽、滋味、香气也好于整果发酵。姜晓坤等[26]使用毛酸浆果实分别进行带皮果浆发酵、去皮果浆发酵以及果汁发酵并对不同发酵方式生产的果酒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和感官评价,发现带皮果浆发酵酿造的果酒酒精度、总酸、干浸出物均比其他两种发酵方式酿造的果酒要高,而总糖含量低于其他两种发酵方式酿造的果酒,且带皮果浆发酵酿造的果酒酒体颜色更好,风味更佳。
3.2.1 二氧化硫、果胶酶的添加
果酒酿造过程中,成分调整是最关键的一步,该步操作决定了果酒的残糖含量、酒精度、游离二氧化硫含量等。成分调整主要包括糖度调整、二氧化硫添加、酵母种子液添加、果胶酶添加。二氧化硫在果酒发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较好的抑制果酒中杂菌的生长,使得酵母菌快速形成菌种优势,还能够起到抗氧化,减少果酒褐变的作用[27]。果酒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人工添加的亚硫酸盐分解产生的,果酒中常见使用的亚硫酸盐有偏重亚硫酸钾/钠、亚硫酸钾/钠、亚硫酸氢钾/钠等。刘琨毅等[28]使用不同种类的亚硫酸盐,按照不同添加量和不同添加次数添加到果酒发酵液中,以抗氧化能力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析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0.17‰的低亚硫酸钠分为两次加入到果酒中效果最好。大多数用于水果酒酿造的水果原料含有部分果胶,如苹果果胶含量为0.9%、香蕉果胶含量为1.1%、柚子果胶含量为21%[29]。韦婷等[30]研究发现,经过酶解的猕猴桃果酒其出汁率比未酶解的提高18%且澄清度比未酶解的更好,而残糖和酒精度没有明显变化。使用果胶酶酶解水果原料不仅可以提高果酒的产率,还能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等问题,因此果胶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酶解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但选择一个合适的酶解条件可以事半功倍,陈智理等[31]研究发现,酶的添加量对香蕉果酒的出酒率和透光率影响最大,其次是酶解温度和酶解pH,最后是酶解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香蕉果酒最佳的酶解条件是纤维素酶添加量0.3%+果胶酶添加量0.4%、酶解温度60 ℃、酶解时间2.5 h、酶解pH4.0。
3.2.2 酵母的选择
果酒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主要是由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香味浓郁、典型突出,是一款高品质果酒的标志。工业上生产果酒更多采用多菌种共同发酵,用于发酵的果浆或果汁不经过灭菌处理,人为接种某种酵母菌作为主导优势菌,配合果皮上自带的其他菌种共同发酵,进而酿造出果酒。由于葡萄酒是最早发展的果酒,这就导致了国内其他品种的果酒所使用的酵母大多数是葡萄酒酿酒酵母[32],葡萄酒酿酒酵母是为发酵葡萄酒而筛选的,将其单独用于其他果酒的发酵会降低果酒的品质,使果酒水果风味不够突出,酸度升高,果酒典型性降低,甲醇含量升高[33]。不同的酵母菌在水果酒酿造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高红芳等[34]使用4种不同的酿酒酵母酿造黑布林果酒,通过比较4款果酒的基础指标、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抗氧化性、感官评分,发现RW酵母酿造的果酒酒精度最高,其余3种无显著性差异,SY酵母酿造的果酒含有25种挥发性香味物质种类且含量达到了56.34 mg/L,均为4种酵母中最高值,SY酵母发酵的果酒中含有辛醇、壬醇,这赋予了黑布林果酒柠檬味、茉莉味。由此可见,不同酵母直接影响果酒的风味品质。为了获取更多果酒专用酵母,研究人员开始从水果表皮以及果园土壤中筛选相应水果酒酵母,经实验发现从柑橘表皮以及柑橘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3株适合酿造柑橘果酒的酵母[35]。吴卓凡等[36]把枇杷果浆发酵液、枇杷果皮、枇杷果园土壤作为酵母菌筛选原料,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选择性培养基初筛、杜氏小管复筛、小瓶发酵实验三筛,最终从初筛的209株酵母中确定了最适合发酵枇杷果酒的酵母是菌株GP-34。罗佳丽等[37]利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YPD)培养基从新鲜甜橙果皮和甜橙果园土壤中分离出138株酵母菌,通过杜氏小管实验,小瓶发酵实验、感官评价,耐酒精性能评价、耐二氧化硫性能评价3级筛选,最终获得了2种能够耐受15%vol酒精、150 mg/L二氧化硫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S017和F076。
表1 成分调整主要添加物质及作用
Table 1 Main additives and effects of composition adjustment
添加物 作用果胶酶偏重亚硫酸钾/钠、亚硫酸钾/钠、亚硫酸氢钾/钠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糖(白砂糖、黄冰糖等)饮用水活性干酵母或酵母菌种子液酶解水果原料中的果胶,降低果浆或果汁的粘稠度,减少生产时管道堵塞问题;提高水果原料的出汁率,进而提高水果酒的产率;提高果酒的澄清度。与水果原料中的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对果酒中的其他细菌等杂菌产生抑制效果,便于酵母菌快速形成菌种优势;抗氧化效果,减少果酒原料的自然氧化,进而改善果酒色泽品质。用于调节果酒发酵液的pH值,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活动。提高果酒品质风味。用于调整果酒发酵原料的糖度,从而酿造出合适酒精度的果酒。用于糖原料的溶解,调整果酒风味浓度。酵母菌是果酒发酵的灵魂,果酒中的酒精以及风味物质均是酵母菌发酵提供。活性干酵母或酵母菌种子液均为果酒发酵液提供活性最高、质量较好的酵母菌用于发酵,便于形成菌种优势,快速达到发酵效果。
表2 果酒酵母筛选的步骤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fruit wine yeast screening steps
筛选步骤 主要操作 主要作用酵母菌富集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杜氏小管筛选耐受性分析分离不同菌种,获得纯种酵母,便于后续筛选区分产酒精酵母与不产酒精酵母,产酒精酵母在TTC选择性培养基中呈现红色,不产酒精酵母在TTC选择性培养基中呈现白色观察酵母菌在发酵液中的产气速度与产气量,初步判断酵母菌在水果发酵液中的发酵能力通过菌落计数或观察杜氏小管产气情况,判断该菌种的耐二氧化硫、酒精等特性,进而判断是否适合果酒发酵感官评价及指标分析一般将酵母菌分离样品稀释涂布到YPD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菌种一般将纯化的酵母菌或酵母菌分离样品稀释涂布到TTC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选择性培养基的菌落颜色变化将酵母菌接种到相应的水果发酵液中,并在发酵液中按要求放入杜氏小管通常将酵母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酒精、糖、酸的水果发酵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稀释涂布计数或在发酵液中加入杜氏小管观察将酵母菌接种到相应的水果发酵液中,发酵一段时间,获得果酒,对果酒的酒精度、残糖、总酸、挥发性香味物质等指标进行分析这一般是酵母菌筛选的收尾工作,确定最优的果酒发酵菌种
酵母菌在水果发酵液中的生长状况、代谢状况深受发酵条件的影响,不同水果酒以及不同的菌种最适的发酵温度都大有不同,常景玲等[38]利用筛选出的石榴果酒菌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单因素发酵实验,以发酵速度、残糖量、酒精度作为指标,确定发酵效果较好的温度范围,再结合二氧化硫含量、糖含量、pH值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最合适的条件为温度28 ℃、pH3.8、糖度17%、二氧化硫添加量100 mg/L。周兴伟[39]对树莓果酒的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pH进行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最终确定了树莓果酒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5 ℃。张晓丹等[40]同样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合的方式,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和为综合评分标准,确定柑橘果酒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6 ℃。
随着降酸、澄清等工艺的研究,果酒风味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果酒降酸包括物理降酸、化学降酸、生物降酸、新兴降酸技术、混合降酸法[41],使用最多的还是物理冷冻降酸法,此方法对果酒原酒影响较小,但也不妨碍有人利用其他方法降酸,例如邓奥宇等[42]将化学降酸法中的离子交换树脂法与生物降酸法中的乳酸菌接种法结合,利用两种方法混合降酸,发现使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11,以4 BV/h速率在常温下交换并配合接种量为106 CFU/mL的乳酸菌发酵,柠檬果酒的酸度下降了60.36%。NANL J等[43]用碳酸钙、酒石酸钾、碳酸钙与乳酸菌混合3种方法降低木瓜汁和木瓜果酒中的酸含量发现,3种方法均可以达到降酸的效果,但与酒石酸钾相比,碳酸钙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对木瓜汁的香味影响小,而碳酸钙与乳酸菌混合降酸又会使产品轻微摇晃之后产生乳白色的沉淀,综合来看采用碳酸钙降低木瓜汁和木瓜酒中的酸效果最好,其用量分别为9.0 g/L和10.05 g/L。LIU J等[44]采用分批次混合菌种发酵青梅果酒,发现将德尔布有孢酵母Y7与贝酵母Y4混合发酵后,各批次的青梅果酒的有机酸与总酸显著下降。果酒在酿造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沉淀,特别是陈酿和冷冻降酸等过程,酒石酸盐会在低温环境下沉淀,多数沉淀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其严重影响果酒的外观品质,因此澄清也是必不可少的。澄清主要有3种方法:利用硅藻土等澄清剂进行澄清;利用膜过滤器过滤等机械澄清;复合澄清方法[45]。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澄清剂澄清,实验表明以柚子果酒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硅藻土、壳聚糖等多种澄清剂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皂土与壳聚糖的比例为0.75∶1时,这种混合澄清剂对柚子果酒的澄清效果最好,澄清后的柚子果酒其透光率高达91.7%[46]。王周利等[47]使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滤技术在苹果酒中的应用,发现当设备压力在0.7 MPa,物料温度为24 ℃,进料流速5.6 mL/min时,苹果酒的澄清效果最好,其透光率达到了98.72%。
表3 澄清方法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f clarification methods
澄清方式 简介 特点自然澄清[48]低温澄清[48]对果酒的风味影响最小,但澄清时间长对果酒的香味、口感影响较小;澄清时间比使用澄清剂要长,需要严格控制澄清温度速度较快、能较好的保证酒体的色泽、风味;澄清效果一般,不如澄清剂的澄清效果好操作简单、分离程度较高、澄清时间短;需要购买专业设备皂土澄清剂[49] 又称膨润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氯化钾、氯化镁等,可以吸附带正电荷的物质离心澄清[48]超滤澄清[48]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果酒内的胶体物质、酵母等会自然沉淀到果酒底部将果酒放置在4~10 ℃的低温环境下,静置澄清,在低温环境下会加速部分盐类的沉淀将果酒放入高速离心机中,转速在2 000 r/min以上、离心0~30 min,离心可将沉淀与清液分离开借助膜过滤设备进行澄清,将浑浊的果酒通入超滤设备,设定压力、流速,调整进样温度等成本较低时是最常用的澄清剂;使用时需提前制备,加入酒样中需要不断搅拌,操作较复杂
续表
澄清方式 简介 特点壳聚糖澄清剂[49]果胶酶澄清剂[49]PVPP澄清剂[49]硅藻土澄清剂[49]明胶澄清剂[49]干酪素澄清剂[49]活性炭[50]琼脂[50]由几丁质经过脱乙酰获得的,具有吸附阴离子功能的聚合物主要是果胶裂解酶,酶解分解果胶,达到澄清的目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能够吸附含有氨原子非对称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由动物胶原蛋白分解制作而成,能够吸附带负电荷的物质主要成分为络蛋白酸钠,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吸附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力,从而起到澄清的作用琼脂带负电荷,能够吸附果酒中带正电荷的物质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好、澄清速度快;用量有一定限制提高色度、不改变果酒成分;但酶解需要一个良好的条件,过程较复杂,耗时长吸附过程可逆、吸附效果良好;成本较高成本低、澄清速度快;澄清效果较差对果酒品质影响较小;使用后澄清效果良好,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产生沉淀能吸附果酒中的色素、对果酒品质存在影响较容易获得、吸附性强;对果酒的色素、色度有影响需配制成水溶液使用
我国果酒虽然出现的较早,但是整体果酒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除了葡萄酒外,其他果酒的研发投入较少。我国水果资源丰富,但果酒年产量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人均果酒消费量也低于世界水平。我国果酒行业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果酒生产工业化水平低,果酒酵母的培育与筛选方式单一,高品质果酒品牌意识淡薄,果酒市场广阔但市场推广进程缓慢,果酒生产制度标准不够完善等。当前我们的果酒酿造工艺更多的还是学习国外的酿造技术,缺少主动创新性。
我国疆域辽阔,使得我国水果产量高,水果种类丰富,面对资源丰富的水果产业,果酒深加工是一条水果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使我国的果酒产业更上一层楼,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①果酒酿造专用酵母的筛选,做到每种水果都有对应适合发酵水果酒的酵母;②水果酒酿造工艺的更深一步优化,提高果酒产量、品质,减少生产成本;③完善果酒生产体系,完备果酒评价标准,扩大果酒宣传。
[1]梁艳玲,陈麒,伍彦华,等.果酒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中国酿造,2020,39(12):5-9.
[2]张强强,闫贝贝,施凡基,等.1978~2016年中国水果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10):65-71.
[3]窦晓博,邵娜.2017年国内水果市场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6):9-13,20.
[4]REDDY L V A,REDDY O V S.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ine from mango fruit(Mangifera indica L)[J].World J Microbiol Biot,2005,21(8-9):1345-1350.
[5]陈行军.10分钟读懂中国果酒市场[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6(6):91-92.
[6]肖莹.果酒市场 从0.2L到6L[J].中国林业产业,2015(8):26.
[7]KOSSEVA.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ruit wine production[M].New York: Academic Press,2016:76-80.
[8]林宁晓.发酵果酒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轻纺,2015(8):32-36.
[9]LATOCHA P.The nutritional and health benefits of kiwiberry(Actinidia arguta)-a Review[J].Plant Food Hum Nutr,2017,72(4):325-334.
[10]NISHIMURA M,OKIMASU Y,MIYAKE N,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Actinidia arguta on mutagenesis, inflammation and two-stage mouse skin tumorigenesis[J].Genes Environ,2016,38:1-12.
[11]马倩,何靖柳,韦婷.发酵型猕猴桃果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21,17(11):51-55.
[12]温靖,徐玉娟,肖更生,等.番石榴果实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及其加工利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6):11-13,7.
[13]张宏康,林奕楠,许晓鹏,等.番石榴和番石榴叶加工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5):390-394.
[14] MCCOOK-RUSSELL K P,NAIR M G, FACEY P C, et al.Nutritional and nutraceutical comparison of Jamaican Psidium cattleianum (strawberry guava)and Psidium guajava(common guava)fruits[J].Food Chem,2012,134(2):1069-1073.
[15]徐金瑞,侯方丽,胡勇,等.番石榴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2022(22):13-16,22.
[16]刘建林,夏明忠,袁颖.番石榴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林副特产,2005(6):60-62.
[17]SOM A M,AHMAT N,HAMID H A A,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n foliage and peels of Hylocereus undatus (white dragon fruit) regarding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henolic content[J].Heliyon,2019,5(2):e01244.
[18]邓爱妮,叶海辉,何秀芬,等.海南红肉与白肉火龙果营养成分含量分析[J].保鲜与加工,2020,20(3):177-182.
[19]陈静,程晓雨,潘明,等.中国果酒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及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2):383-389.
[20]LV X C,HUANG X L,ZHANG W,et al.Yeast diversity of traditional alcohol fermentation starters for Hong Qu glutinous rice wine brewing,revealed by culture-dependent and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J].Food Control,2013,34(1):183-190.
[21]覃瑶,吴波,秦晗,等.我国果酒发展及研究现状[J].中国酿造,2020,39(9):1-6.
[22]陈璐,石俊,张晓蒙,等.酿酒葡萄品种及产区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香气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酿造,2022,41(4):39-45.
[23]史宁,卢浩成,刘瑶,等.添加‘丹菲特’单品种葡萄酒对‘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和颜色的影响[J].中国酿造,2022,41(9):68-73.
[24]严红光,林莉,符洋,等.不同成熟度青梅果实发酵果酒品质分析[J].食品科技,2019,44(8):77-81.
[25]刘达玉,左勇,祁峰,等.不同处理方式的桑椹原料对其果酒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9):335-339.
[26]姜晓坤,牛春艳,李扬,等.原料处理方法对毛酸浆发酵果酒质量的影响[J].中国酿造,2011,30(8):98-101.
[27]邱宏,肖义夫,钟汉怀.葡萄酒中游离二氧化硫的比色法测定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4):2968-2970.
[28]刘琨毅,王琪,辜义洪,等.二氧化硫在猕猴桃酒中应用效果研究[J].酿酒,2016,43(6):84-87.
[29]徐仰仓,赵炳赫,衣丽霞,等.果胶的结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5):437-442.
[30]韦婷,何靖柳,刘翔,等.红阳猕猴桃果酒加工中果胶酶酶解工艺[J].食品工业,2020,41(10):45-49.
[31]陈智理,杨昌鹏,郭静婕.香蕉果酒制备酶解条件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2):81-84.
[32]赵祥杰,陈卫东,刘学铭,等.果酒酵母选育研究进展[J].酿酒,2006,33(1):57-60.
[33]CHEN A J,FU Y Y,CHENG J,et al.Effect of mixed fermentation(Jiuqu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C1118) o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kiwi wine[J].CyTA-J Food,2019,17(1):967-975.
[34]高红芳,赵婷峰,赵倩楠.不同酿酒酵母对黑布林果酒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22):36-41.
[35]李锐,冯奎,吴婧,等.不同来源酿酒酵母对柑橘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17):206-213.
[36]吴卓凡,圣弟青,王金晶,等.枇杷果酒酵母的筛选、分离与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24):71-76.
[37]罗佳丽,王雪莹,王孝荣,等.甜橙果酒酵母筛选及发酵性能[J].食品科学,2013,34(11):222-227.
[38]常景玲,邓小莉,王斌,等.石榴果酒酵母的分离及发酵工艺[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90-93.
[39]周兴伟.树莓果酒酵母的筛选与发酵条件优化[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40]张晓丹,李建婷,秦丹,等.柑橘酒的发酵工艺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16,35(10):179-183.
[41]曹颖,耿瑶,韩乃瑄,等.果酒中的有机酸及降酸策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4):457-464.
[42]邓奥宇,关统伟,王鹏昊,等.柠檬果酒两步法快速降酸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22):95-99.
[43]NAN L J,LI Y S,TAO F,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reducing acid of papaya juice and papaya wine[C].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0,559(1):012016.
[44]LIU J,LIU M,LIU Y J,et al.Split batch and coculture fermentation to regulate the organic acids and flavor profile of fruit wine-a case study of Prunus mume Sieb.et Zucc(greengage)wine[J].Food Sci Technol,2023,43:e107622.
[45]李阳,吴昊,杨洪岩.发酵酒澄清方法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8(3):80-86.
[46]赵玲燕,谭晓辉,龙运忠,等.复合澄清剂处理柚子发酵酒的澄清效果研究[J].中国酿造,2020,39(3):115-119.
[47]王周利,伍小红,岳田利,等.苹果酒超滤澄清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209-213,21.
[48]时文青,张仁堂,刘光东,等.枣酒和其他果酒澄清净化及陈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22,41(11):1-6.
[49]李明泽,张霁红,宋娟,等.5种澄清剂对半固态发酵苹果醋的澄清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18(2):13-17.
[50]夏其乐,陈剑兵,郜海燕,等.杨梅露酒澄清工艺及其品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7,17(9):99-107.
Research progress of fruit wine and its brewing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