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产业的细胞是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若能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乡村的广阔市场中将大有作为。白酒企业是典型的涉农企业。白酒酿造在我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酒产业也是我国传统食品行业的重点产业[1]。白酒生产酿造产业链较长,上游连接着粮食作物的生产,下游还可向旅游、文化等行业延伸,白酒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担当[2]。诸多大型白酒企业已经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而占多数的中小白酒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若能放大其与乡村融为一体的特点,深度挖掘乡村资源,积极实施转型,也能够实现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白酒产业是四川省食品饮料万亿产业的支柱,四川白酒企业众多,知名的有“六朵金花”、“十小朵金花”,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微白酒企业散落于乡村之中[3]。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加之自身存在一些发展短板,中小川酒企业生存艰难。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四川省出台了众多促进白酒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小川酒企业亟需抓住政策机遇,创新发展路径,走出当前的发展困境。
四川省的中小白酒企业广布于大邑、绵竹、邛崃、泸州等地,多数以原酒为主要产品。其中,获证原酒企业有1 200余家,在监管部门备案的小作坊有7 700多户[4],这些企业在资源、品牌、技术等方面均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中小川酒企业发展资源匮乏,在人才、资金和原料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处于乡村的中小川酒企业招工难现象极为突出,又加上多数企业以传统酿造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较差,对新生代劳动者的吸引力较弱。而且随着人才不断涌向城市,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高端人才更为缺乏,员工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中小川酒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白酒的酿造环节多、周期长,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自有资金、小额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是中小川酒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资金的额度、风险等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此外,酿酒原料供应不足问题突出。优质白酒的生产需要优质原料,四川省近年在推动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但是加入其中的多为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小企业参与度不高,中小川酒企业多从外地购入粮食,即使有些小农户承包土地种植粮食作为酿酒原料,但由于缺乏专业化指导,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农作物品质也难以保证[5],进而影响了所生产白酒的品质。
中小川酒企业品牌建设意识和行动较为落后。白酒产品的消费,背后的品牌和文化是关键支撑要素。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头部企业都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而中小白酒企业受制于发展理念、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加倚重于传统的发展手段,即使有些企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一定的知名度,但对品牌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不理想。品牌建设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严重同质化,只能在价格竞争的红海中厮杀。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数字化转型,利用自动化和传感设备搜集生产酿造过程中的数据,通过数据的变化管控酿造和包装等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白酒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出酒率。水井坊、五粮液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在推进之中,相比之下,中小川酒企业则设备老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效率低,品质难以标准化管控,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资金、人才的缺乏,中小川酒企业开发和管理新的销售渠道的能力有限,主要依托线下销售。即使有些企业已开发了线上渠道,但是由于品牌形象塑造不突出,产品定位不清楚,销售效果也大打折扣。
乡村振兴为涉农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落实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川省提出要打造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川酒就是其中的重点产业之一。为推动川酒跨越式发展,四川省推出了系列措施,为中小川酒企业突破上述困境带来了机遇。
为推动川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省积极建设酿酒专用粮基地,并且提出要推动“川酒-川菜-川茶-川景”跨界融合。这些政策措施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如通过“公司+基地+专合社(农场)+农户”等模式运作的酿酒专用粮基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30余家白酒企业都参与了订单生产[6],在保障了白酒企业生产原料供给的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中小白酒企业可优化配置自身的资源,通过与其他企业联盟挖掘可行的项目,跨界农文旅,实现在产业链条上的前后延伸,拓展生存空间。
品牌建设一直是四川省推动白酒产业发展的重点。在《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又进一步提出打造“川酒大产区”品牌,巩固浓香型产区品牌优势地位,做强赤水河酱香产区品牌[7]。不仅强调要关注大企业的品牌建设,还提出要鼓励中小白酒企业做大自有品牌。支持企业在多种场所设立品牌展销示范点、旗舰店和酒文化体验店。中小川酒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基于所处的乡村的特色,挖掘自身特点,打造特色品牌,讲好品牌故事,进而降低产品同质化所带来的威胁。
信息时代,对于身处白酒酿造这一传统产业的企业来说,数字化程度越高,发展机遇越大。四川省提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酿造技术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提升项目。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要积极投身其中,抓住发展的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小川酒企业可以改变靠运气运营的局面,从传统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对白酒生产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跟踪,实现白酒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标准化,提升产品的品质。数字技术还可助力中小白酒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酒糟、废水等变废为宝,走向绿色发展,推动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为中小川酒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些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如何?其能否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发展的新路径?通过问卷调研搜集了中小川酒企业的发展行为、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发展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乡村振兴政策对中小川酒企业发展行为的影响。
根据国家以及四川省所颁布的乡村振兴政策,借鉴学者们的研究,将关于白酒企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政策设计为“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等九个题项[2,8];中小川酒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包括“缺乏创新人才[9]、酿酒原料供应不足[10]、销售渠道单一[11]、生产经营成本高[12]、无自有品牌[13]等八个方面;中小川酒企业的发展行为从“与其他企业联盟发展、打造特色酒庄、开发利用线上销售渠道”等六个方面进行衡量[3,14-16]。上述指标均设计为李克特五级量表。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从“1~5”分别代表了解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从“1~5”分别代表符合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行为从“1~5”分别代表“无计划、有意向、有方案、正在做、已完成”。在完成问卷设计后,进行了试调研,根据试调研企业反馈的情况对题项的表述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企业的发展行为”三个量表,每个量表均包含若干题项,见表1所示。
表1 量表题项及测量尺度
Table 1 Item and measurement scale of the scale
量表 题项 测量尺度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主管部门打造农商文旅体酒香小镇林盘计划、建设白酒产业生态链计划、政府大力扶持的白酒包装项目、在原酒发祥地建设生态田园示范区政策、打造地域品牌工业旅游区政策、推动建设白酒工业园区政策、推动白酒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鼓励浓香酱香型白酒企业双向发展1完全不了解2不太了解3一般了解4比较了解5非常了解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缺乏创新人才、融资困难、无自有品牌、生产经营成本高、企业销售渠道单一、技术有待改进、酿酒原料供应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的发展行为与其他企业联盟发展、打造特色酒庄、开发利用线上销售渠道、创建自有品牌、改进生产酿造设备、引进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符合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1无计划2有意向3有方案4正在做5已完成
2021年4月至2021年7月,本研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渠道,对大邑、泸州、邛崃、绵阳和宜宾等地的中小白酒企业发放问卷275份,回收250份,剔除无效和错漏填问卷11份,得到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为95.6%。其中,48.1%的企业成立时间在8年以上,技术人员占比在10%以下的企业达到74.9%,年销售额在5 0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达到66.1%。
根据问卷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对三个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三个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可以认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效度检验的KMO(Kaiser-Meyer-Olkin)值均>0.6,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P值均接近于0,可以认为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表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Table 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the scale
量表 项目数 样本数Cronbach's α系数KMO值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P值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企业的发展行为9 8 6 239 0.927 0.856 0.000 239 239 0.808 0.746 0.732 0.614 0.000 0.000
以“企业发展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以P代表“企业发展行为好”的概率。以“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缺乏创新人才、融资困难、无自有品牌、生产经营成本太高、企业销售渠道单一、技术有待改进、酿酒原料供应不足、同类型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设定为X1~X9,建立二分类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利用SPSS22.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似然比卡方值为240.183,概率P值为0.000,Nagelkerke R2为0.851,接近于1,因此,模型拟合较好。表3显示了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以“对政策了解程度低的企业”为对照组,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了解程度与Logit P的相关系数为4.738,但Wald检验P值为0.069,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这意味着企业对政策了解程度的高低与企业发展行为变化的关系不显著。而X2~X9中,除了生产经营成本高之外,其他变量与Logit P的线性关系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发展行为的变化主要是受其所面临的困难的影响。其中,融资困难、技术有待改进、产品同质化对中小川酒企业的发展行为产生了促进作用,而缺乏创新人才、无自有品牌、销售渠道单一、原料不足对企业发展行为产生了阻碍作用。
表3 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强制进入策略)
Table 3 Binary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forced entry strategy)
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差Wald检验统计量自由度 P 值 发生比企业对乡村振兴政策了解程度(低)X1缺乏创新人才X2融资困难X3无自有品牌X4生产经营成本高X5销售渠道单一X6技术有待改进X7原料不足X8产品同质化X9常量4.738-3.197 2.624-7.212-0.050-12.248 12.866-7.737 4.018 3.587 2.608 1.404 1.236 2.772 0.779 4.519 4.740 3.151 1.971 3.698 3.302 5.180 4.509 6.770 0.004 7.345 7.369 6.027 4.155.941 1 1 1 1 1 1 1 1 1 1 0.069 0.023 0.034 0.009 0.949 0.007 0.007 0.014 0.042 0.332 114.250 0.041 13.788 0.001 0.951 0.000 387 095.144 0.000 55.577 36.135
从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政策,至今已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政府出台了众多的支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源、优势,能够抓住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发展机会,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对政策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在本文所调研的企业中,对各项乡村振兴政策了解程度的选择均值在2.5~3之间,也意味着大多数中小川酒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较低。上述实证结果显示,影响其发展行为的主要是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可见,企业一直在努力寻求发展的新路径,克服当前的困难,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关注和利用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机会。一方面的原因是生存艰难,很多中小川酒企业关注的是如何活下去。特别是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环境更是雪上加霜,至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的发展,很多企业还缺乏战略眼光。二是政策的宣传以及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指导还不是很到位,针对这类企业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政策宣传,引导它们产生积极的行为。
乡村振兴为中小川酒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关注政策,积极融入到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中小川酒企业能够克服由自身规模小、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所形成的发展障碍,实现更好、更快地成长。
联盟化发展是中小川酒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缓解生存危机,并积蓄进一步发展实力的路径。为推动白酒产业的发展,四川省提出要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在邛崃、绵竹、射洪、富顺等地建设全国优势白酒产区。中小川酒企业可以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的联盟伙伴,通过联盟化发展,取长补短。
首先,可以与大型白酒企业联盟,大型白酒企业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通过加入大型企业的“圈子”,中小川酒企业可以稳定自身产品的销路,为成长发展赢得时间、积累经验。若产品在当地销售受阻,企业还可以考虑跨过区域边界,与其他地区的白酒企业联盟,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其次,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川酒企业,可以与区域型的大型商超联盟,不断拓展销售市场。再次,还可与区域内的包装企业联盟。中小川酒企业的包装普遍依靠外购,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不能融入产品特色。通过与包装企业联盟,共同研发和设计符合自身形象特点的包装,有利于企业品牌文化的打造、产品的推广以及降低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威胁。
并非只有大企业才需要关注品牌,中小川酒企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独特形象,必须进行品牌建设。可结合自身融入乡村的特点,抓住乡村振兴下各地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机遇,将自身定位、企业文化与乡村特色融为一体[17],打造乡土品牌。
首先,企业要改变品牌意识淡薄的状况。尤其是高层管理者,需树立品牌观念,在企业内部培育品牌文化,上下同心,增强员工对企业品牌塑造的信心[18]。其次,企业要深入挖掘村镇乡土文化要素,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品牌文化特色[19]。三是要注重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区分不同的消费群体,做到宣传的针对性,更容易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品牌忠诚度[20]。此外,“乡土”品牌的建设和推广还要注重创新,融入现代元素,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迎合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特点。
为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出台了川酒“十二条”,积极推动“川酒+川菜、川茶、川景”等跨领域的发展,建设川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博览中心等,实现川酒产业链延伸。中小川酒企业要尽快掌握和利用上述政策,投身到跨界发展中来。
一是可以打造特色酒庄。近年来,酒庄作为生产空间、体验空间、文化展示空间、旅游目的地空间等[21],受到很多白酒企业的追捧。但酒庄建设中,成功样板较少,很多酒庄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最终又沦为白酒企业的销售渠道之一。中小川酒企业在打造酒庄的过程中,可注意依托自己扎根于乡村的“土”特色,将农业文化、巴蜀文化等融入酒庄的设计、宣传和运营之中,打造动态的特色酒庄。一些实力较为弱小的小微川酒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建设酒庄,也可以由当地主管部门牵头,探索出打造地方名牌的共享酒庄,小微企业均可成为酒庄产业链建设的参与者,突破单个企业的资源劣势,通过共享酒庄,讲好地区“酒故事”,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场景化旅游区[22],创新互动体验模式,提高区域新引力和知名度,进而打造文旅体酒香小镇。
二是积极参与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为解决酿酒原料不足的困难,保障原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中小川酒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中来,与产粮基地合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酿酒产生的酒糟又可转化为农田的有机肥,或者推动酒糟养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渗透,电商在乡村振兴中作用越来越凸显。中小川酒企业要搭上新电商发展的快车道,拓展销售渠道。而且,白酒的消费群体已经在发生变化,90后、00后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电商销售模式。通过打造“互联网+白酒+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中小川酒企业既可以实现产品的销售,还可以进行本地文化输出,吸引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消费者,培养客户忠诚度[23]。如一方面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流量变现,举办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吸引感兴趣的消费者或者粉丝群体加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曝光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捆绑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与消费者“云约酒”。利用地处四川农村地区、风景秀丽、生态宜人、绿色环保等优势,宣传白酒和当地农产品。此外,中小川酒企业还可利用当地的特色节日,主办或者协办民俗活动,融入民族风情,推广企业的产品[24]。当然,在进行电商销售时,企业需要注意产品价格的保护,注意促销活动要适当,缩小线上线下价格差,维护白酒价格机制,从而保证价格市场体系的稳定性[25]。
乡村振兴为白酒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小川酒企业要融入其中,寻找发展机会,创新发展路径。但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中小川酒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程度并不深。中小川酒企业当前的发展行为主要是受其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影响,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而急于“脱困”,忽视了外部环境中的政策机遇。因此,从主管部门的角度看,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定期举办政策宣传会、定期走访等方式多与中小白酒企业互动,主动了解和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还可通过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渠道宣传政策,甚至通过打造抓机遇促发展样板企业的方式,扩大政策的影响力,吸引其他中小企业的跟进。上述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促进中小川酒企业关注并抓住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机遇,拓宽发展路径,助力中小川酒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力量。
[1]李笑雪.当前白酒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118.
[2]李天,李冽柯,乔宗伟,等.白酒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J].酿酒,2021,48(4):14-18.
[3]何林,任勇,谢江,等.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绿色发展路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3):113-115,132.
[4]甘书豪.2021川酒行业分析报告(下)[EB/OL].(2022-09-16).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IzODY3MQ==&mid=2649842579&idx=1&sn=30744bde6f9989bb768c7421c7cbd330&chksm=82d97073b 5aef965604611d724b144463bb7bc9c8a04af44e1d25a11329593033fb57 9c367bd&scene=27.
[5]赵德余.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2):34-42.
[6]“酒酒”为功 酿出乡村振兴“好滋味”[EB/OL].(2022-01-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279308701185904&wfr=spider&for=pc.
[7] 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四川发布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EB/OL].(2021-06-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2756449 23933268&wfr=spider&for=pc.
[8]王天宇.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基于特色小镇、中小企业与乡村振兴三者契合互动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7):105-111.
[9]詹瑜.贵州仁怀白酒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发展机制及启示[J].酿酒科技,2019(3):131-136,142.
[10]余琨岳,顾新,赵长轶.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构建路径研究[J].决策咨询,2016(5):35-40.
[11]姜艳.白酒企业营销渠道升级转型研究[J].酿酒科技,2020(9):134-138.
[12]杨柳,徐洁.“一带一路”下打造川酒“国家名片”的优势与思路[J].酿酒科技,2017(9):112-116.
[13]高昉.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白酒品牌定位研究[J].中国酿造,2020,39(2):220-224.
[14]张剑渝,徐杨,李金哲.白酒品牌价值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以五粮液为例[J].中国酿造,2021,40(10):231-234.
[15]王猛,赵华.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酿酒,2022,49(1):39-41,46.
[16]宋宝莉,徐武明,黄梅,等.新经济背景下川酒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中国酿造,2019,38(4):208-212.
[17]张耀天,宋振,王杰.中国白酒文化的哲学溯源及审美反思——以五粮液白酒品牌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1):1-6.
[18]王璐,姜磊磊,李飞.多维视角的白酒企业品牌资产生成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5):38-40.
[19]杨毅.打造白酒品牌的十二大铁律[J].酿酒,2014,41(3):17-20.
[20]柯佳宁,王良燕.跨品类延伸对老字号品牌和新兴品牌的影响差异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2):4-14.
[21]卜建东.中国白酒酒庄建设刍议[J].中国酿造,2021,40(8):227-230.
[22]卜建东,李觅.国外葡萄酒旅游发展对我国白酒旅游的启示[J].中国酿造,2020,39(6):225-228.
[23]路晓霞.白酒品牌塑造与营销运营新策略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8(21):15-16.
[24]李彦,唐飞越.中低端白酒在四川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J].酿酒科技,2016(5):117-120.
[25]贾珊珊,贾紫崴,查乐,等.四川一线白酒品牌的电商营销模式探析[J].中国商论,2021(6):52-5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ichuan Baijiu enterprises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