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大健康战略的提出及消费市场提质升级的变迁,居民消费实现高质量起步,以“健康”、“绿色”为标签的果酒愈加受到爱酒人士喜爱[1-2]。然而,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的出现使得果酒产业面临不小的压力,直接造成我国葡萄酒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780.7亿元断崖式下跌至2021年的510.8亿元。随着进口葡萄酒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涌入挤占市场,加上自身产能过剩,导致国内葡萄酒企业库存积压[3]。2021年,虽然我国水果总产量高达2.96亿万t,但这些水果的销售方式多是鲜果零售,在果酒加工方面存在较大空白,销售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4-5]。此外,我国的多种气候带使得水果品类丰富,然而目前果酒市场主要以葡萄酒、青梅酒、苹果酒为主[6],很多果酒品种处于萌芽阶段,甚至未被开发,在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制度规则方面,我国目前只有葡萄酒行业建立了系统化的标准,其他品类果酒标准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消费者进行比对[7-8]。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果酒行业起步较晚,仍未建立起被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品牌,也难以获得品牌竞争力,无法从中进行可持续发展[9]。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果酒的因素,对优化供应链和销售结构,倒逼果酒行业调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界围绕果酒消费行为已有诸多研究。针对葡萄酒,殷超等[10]通过分析中外葡萄酒的差异,发现品牌、价格对葡萄酒的购买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寇思宁等[1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消费者更看重葡萄酒的物质属性。张莉等[12]通过对上饶市的两所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三线城市大学生葡萄酒认知度较低,但希望对葡萄酒文化有更多了解,且大多数同学偏好中等价位、果香浓郁、偏甜味的酒品。针对其他果酒,马春花等[1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群体对果酒的文化知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覃瑶等[14]在分析中国果酒行业现状基础上提出,年轻群体追求新潮时尚,针对这部分细分市场要注重果酒口味的多样化和包装的新颖性;女性群体注重养颜功效,老年群体注重健体强身功效,针对这两部分细分市场要强化果酒的营养保健功能;针对男性群体要适当提高酒品的酒精度。VELIC′D等[15]认为,果酒的新功能不断被发现,如其含有许多重要的矿物质、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且附加值高,激发企业不断进行开发与创新,刺激消费者对果酒的需求稳步增长。虽然果酒消费研究成果丰硕,但现有文献主要聚焦在葡萄酒,对其他果酒关注度比较低。事实上,近几年其他果酒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生产量由2014年的17.56万kL上升至2021年的151.7万kL,发展空间广阔[16]。由于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向高水平的保健、养生的需求[17],葡萄酒以外的其他果酒在非正式的娱乐场合下具有的绿色、轻松等特点被广大消费者认可[18],它们的发展意味着一个新的广阔市场崛起,因此,学术界需要对其他果酒做出更细致的研究。葡萄酒和其他果酒在饮用方式、品酒文化、价值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影响其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使两者能够相互借鉴对方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为酒企洞察行业机遇、精准把握新型消费态势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主要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获取数据,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4~7月,在烟台的大型商超、商业步行街、高校等人流密集区域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24份,有效率达到96%。
参考现有文献[11,19],从5个维度选取17个变量研究消费者对葡萄酒与其他果酒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变量说明详见表1。
表1 葡萄酒与其他果酒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变量说明
Table 1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influencing the purchase behavior of wine and other fruit wines
2.2.1 人口统计特征
通过频率分析得知,性别均值为1.42,其中:男性264人(占42.30%,采取百分位四舍五入,下同),女性360人(占57.70%);年龄均值为1.74,其中:分布在35岁及以下的288人(占46.20%),36~55岁的210人(占33.70%),56岁及以上的126人(占20.20%),这表明调查样本以青年和中青年为主;学历均值为1.90,其中:高中、中专及以下151人(占24.20%),本、专科383人(占61.40%),研究生90人(占14.40%),本专科以及研究生学历占样本数据的75.80%,代表样本的文化水平整体较高;月收入均值为1.78,其中:5 000元及以下的236人(占37.80%),5 001~10 000 元的292人(占46.80%),10 001元及以上的130人(占15.40%)。
2.2.2 认知因素
问卷从5个方面了解样本对果酒品鉴文化的认知情况。整体来看,消费者认知水平普遍偏低,葡萄酒和其他果酒均值分别为2.23和2.03。以美酒佳肴款待远方来客一直就是国人的待客之道,自古以来受传统酒文化的熏陶,消费者在配餐文化、饮用步骤、保存方法认知度高于其他两个方面(图1)。不同果品其酿造工艺差异性较大,专业性较强,技术、设备革新较快,不同酒类之间的鉴别知识也并非完全重叠,消费者若想了解这两方面知识信息,需要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此消费者在酿造工艺和鉴别选购方面整体认知度偏低。
图1 消费者对果酒品鉴文化认知情况
Fig.1 Cognition situation of consumers on fruit wine tasting culture
由表2可知,在发展前景方面,消费者整体评价为中等偏上,葡萄酒均值略高于其他果酒。这说明目前虽然葡萄酒和其他果酒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受传统文化礼仪影响,白酒和啤酒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在酒类市场占据主要份额。此外,葡萄酒的标准差更低,意味着在消费者对该酒类的前景估计更加稳定,相较于葡萄酒,消费者对其他果酒前景估计分化程度更高。
表2 葡萄酒及果酒市场发展前景认知描述统计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development prospect cognition for wine and fruit wine market
2.2.3 价值功能因素
葡萄酒和其他果酒的功效价值评价均处于中等水平,其均值分别为3.14和2.63。由图2可知,葡萄酒的饮用价值、社交价值和保健养生价值获得半数以上消费者的认同,其他果酒则是绿色营养、药用价值和个性时尚价值在半数以上,两类酒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主要的葡萄酒企业如烟台张裕、天津王朝等,地方政府将这些葡萄酒品牌视为城市标志,向外界大力宣传,使得葡萄酒更加贴近普通大众,其滋补功效、高端定位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同。其他果酒作为绿色、时尚的代名词,其功效和营养成分各异的酒品受到注重机体新陈代谢群体的欢迎,也被追求个性和新潮的年青群体认同[20-21]。
图2 葡萄酒及其他国酒功效价值评价
Fig.2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value of wine and other national wines
2.2.4 营销产品因素
问卷将影响购买决策的营销产品因素共细分为10个方面。根据表3,两种酒的品质、原料均值都在4左右,符合目前消费提质升级的现实。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其他果酒资质认证的均值明显高于葡萄酒均值,但品牌的均值较低。其原因可以归为葡萄酒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知名度高的成熟品牌。由于果酒各品牌鱼龙混杂,缺少主流品牌,消费者很难通过次级品牌了解产品,故资质认证成为最关键的衡量其他果酒产品好坏的指标。除此之外,两种酒的酒精度和口感均值也在一般水平以上。较低的酒精度吸引到女性和不胜酒力的消费者,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饮酒的乐趣,品尝到独特美味的佳酿。
表3 葡萄酒及其他果酒营销产品因素
Table 3 Marketing product factors of wine and other wines
2.2.5 购买行为
是否购买过葡萄酒的均值为0.7,明显高于其他果酒均值0.38。其中,没有购买过葡萄酒的185人(占29.6%),购买过葡萄酒的439人(占70.4%),没有购买过其他果酒的389人(占62.3%),购买过果酒的235人(占37.7%),即70%的消费者购买过葡萄酒,而购买过其他果酒的消费不超过40%。
参考现有文献[22-23],消费者是否购买过为0-1变量,为二元离散型随机变量选择问题,因此选择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公式为:
式中:Pi表示第i个样本购买过葡萄酒或其他果酒的概率,β0表示常数项,βi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Xi表示影响因素,m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
对葡萄酒和其他果酒数据分别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估计,经过剔除筛选得到两个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Cox&Snell R2、Nagelkerke R2 Hosmer、Lemeshow检验卡方值、显著性水平(见表4)。两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1,说明方程的拟合度很好。
表4 葡萄酒和其他果酒数据回归分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variables of wine and other fruit wines
3.2.1 葡萄酒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5可知,在营销产品因素中,产地、品质、品牌在1%水平与购买行为显著正相关。东北、渤海湾等我国主要葡萄酒产区,土质、阳光、雨水等自然条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的葡萄个大果甜,生产的葡萄酒口感丰富,特别的甚至能保有强劲与细腻的变化,形成了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优势[24-25]。这些自然要素丰裕的产地往往能诞生出优秀的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促进消费者的信赖与忠诚,进一步提高产地影响力,形成产地、品牌双促进、双循环的良性发展模式(如张裕、长城等)。酒精度在5%水平下与购买行为显著正相关,相较于白酒等烈酒,低酒精度的葡萄酒能够减轻肝脏负担,在我国大健康战略的推进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
表5 葡萄酒营销因素回归方程中的变量
Table 5 Variables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wine marketing factors
注:“*”、“**”分别表示变量在5%、1%的水平下显著。下同。
文化认知在1%水平下与购买行为显著正相关,这与学术界的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26]。企业通过广告宣传品质生活、西餐礼仪等,使消费者形成一定的购买倾向,激发消费者进一步了解相关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购买欲望。
3.2.2 其他果酒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6可知,年龄和学历分别通过了1%和5%的显著性检验,并且这两个因素对购买行为分别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年长者的消费理念、生活习惯趋于固化,果酒作为一个新兴品牌短时间内难以被这类群体认可;相反,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满足他们个性、潮流等方面的追求。高学历的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有更强烈的意愿,也与王政等[27]的研究相吻合。
表6 其他果酒回归方程中的变量
Table 6 Variables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other wines
前景认知与功效价值评价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与购买行为正相关。根据已有研究[28],前景理论解释了在消费过程中积极、正向的信息会比消极、负向的信息更能说服消费者购买,这是因为正面信息强化了消费者的幸福感,负面信息会让消费者产生低落情绪。其他果酒重要的营养、健康价值能够给予消费者正面的反馈,进而刺激购买行为。
营销产品因素中,原料、口感、资质认证分别在1%、5%、1%水平上与购买行为显著正相关。由于各类果酒使用的原料不尽相同,各自的口感之间大相径庭。如百香果酒口感偏酸,荔枝酒偏甜,青梅酒带有淡淡的清香[29-30],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挑选不同口感的果酒。对于资质认证方面,目前其他果酒市场缺乏行业标准体系,电商平台销售的果酒品类不多,也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消费者在初次购买时将国家背书的资质认证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通过一系列严格审批、检验并取得合格证明的产品,其原料、工艺、品质、安全性等方面更值得信赖。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基于5个维度分析葡萄酒和其他果酒的购买行为影响因素:产地、酒精度、品质、品牌、文化认知共5个因素对葡萄酒购买行为有显著作用;学历、年龄、前景认知、原料、口感、资质认证、功效价值评价共7个因素对其他果酒购买行为有显著作用,说明两类酒购买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①葡萄酒应当发扬产地品牌双循环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注重自身的品牌效应,生产高品质、健康的产品。此外,葡萄酒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政府推动等手段加深消费者的文化认知,强化鉴别选购、配餐文化、饮用步骤相关的文化导向,积极向公众普及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保存方法。
②其他果酒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葡萄酒的发展道路,即确定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提高原料品质和产品口感,获得高水平资质认证,通过宣传和知识普及将自身的功效价值为消费者所熟悉。目前果酒市场的法规仍不成熟,这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不断完善相应标准,保证果酒市场有规可依,满足消费者的安全性需求。
[1]王俊.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20,36(9):65-72.
[2]潘训海,李再新,谢万如,等.果酒型保健酒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酿酒科技,2009(12):81-83.
[3]刘保建.葡萄酒企业业绩依然不理想能否崛起取决于未来的放量市场[J].中国食品,2019(12):74-75.
[4]梁艳玲,陈麒,伍彦华,等.果酒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中国酿造,2020,39(12):5-9.
[5]赵婷,李林波,潘明,等.果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展望[J].食品工业,2019,40(5):302-308.
[6]马月俊.热带/亚热带果酒的营养分析及其品牌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12):1384-1386,1420.
[7]孙敬鸿,吴春容,范娟娟.我国果酒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酿酒科技,2020(12):124-127.
[8]袁敏,王巧碧,赵欠,等.响应面优化工艺对白肉枇杷果酒发酵的影响及果酒质量标准建立[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3):255-260.
[9]张倩茹,殷龙龙,尹蓉,等.果酒主要成分及其功能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20,36(4):226-230,236.
[10]殷超,张可欣,刘潍嘉,等.国内城市居民中外葡萄酒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对比——基于山东省青烟威的调查[J].酿酒科技,2020(7):119-123.
[11]寇思宁,马晓晨,徐绍荣,等.葡萄酒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调查——以胶东地区为例[J].酿酒科技,2018(5):133-138.
[12]张莉,李其友,廖蒙,等.三线城市大学生葡萄酒消费行为的个人因素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0(5):68-71.
[13]马春花,邵建辉,马晶.昆明市大学生对葡萄酒认知与消费的调查分析[J].酿酒科技,2010(9):95-98.
[14]覃瑶,吴波,秦晗,等.我国果酒发展及研究现状[J].中国酿造,2020,39(9):1-6.
[15]VELIC′ D,VELIC′ N,KLARI D A,et al.The production of fruit wines-a review[J].Croat J Food Sci Technol,2018,10(2):279-290.
[16]徐绍荣,张潇坤,谢晓良,等.消费者果酒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酿酒科技,2022(7):139-144.
[17]赵广河,胡梦琪,陆玺文,等.发酵果酒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22,41(4):27-31.
[18]张琛,郗笃隽,刘辉,等.我国猕猴桃果酒酿造工艺及其品质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20,39(10):26-29.
[19]杨伊侬.有机食品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统计[J].经济问题,2012(7):66-69.
[20]王丽娜,栗华,曹丽,等.河北省成年居民饮酒状况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79-283.
[21]王鹏.响应面法优化无花果-仙人掌果酒的发酵工艺[J].中国酿造,2022,41(4):199-203.
[22]张宇,孙萌,靳晓雯.基于禀赋效应与棘轮效应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9):53-59.
[23]王锋,张小栓,穆维松,等.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3):68-74.
[24]魏静,郑小刚,张延夕,等.河北省张宣葡萄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65-69.
[24]李德美.2016年中国葡萄产区报告[J].中国食品工业,2017(1):50-58.
[26]陈立彬,赵雅蓉,江林.从品牌文化到品牌购买行为:一个认知过程的视角—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7):79-81.
[27]王政,严云鹰.重庆市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程度及差异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4):4453-4456,4466.
[28]LEVIN I P,GAETH G J.How consumers are affected by the framing of attribute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consuming the product[J].J Consum Res,1988,15(3):374-378.
[29]姜璐,包怡红,贾雨彤,等.18个品种蓝靛果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品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7):326-335.
[30]曾竟蓝,马胤鹏,秦丹,等.果酒中有机酸的作用及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酿造,2018,37(6):183-187.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urchase behavior of wine and other fruit w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