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李瑞宁1,王国庆2,虎亚观2,高文杰1,路 婷1,于艳丽2

(1.宁夏大学 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宁夏葡萄酒产业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及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以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为核心,分析其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智慧农业优化供应链、依靠产加销延长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提升价值链、兼顾主体合作完善利益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宁夏葡萄酒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宁夏;葡萄酒;产业融合;路径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经之路[1-3]。目前“第六产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高效销售模式充分促进产业发展并带动农民增收,然而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工业与农业联动发展。研究如何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已成为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重点优势及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其融合程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工作时指出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及生态恢复相结合以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为宁夏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4]。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围绕农业多重功能开发,实现葡萄酒产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之间耦合协调及融合发展,对优化产业布局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1.1 供应链保障方面

第一,初步形成葡萄酒产业标准化、高端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宁夏葡萄酒产业主要包括贺兰、银川、永宁、红寺堡、平罗五大产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使酿酒葡萄的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均得到业界普遍认可,产区基地建设、种植、酿造、产品、检测等供应环节已基本满足葡萄酒产业标准化需求。葡萄园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迅速,各项指标均围绕酿造高品质葡萄酒进行适时调整,酿酒葡萄供应节点高端化逐步显现。宁夏葡萄酒产业初步以贺兰金山、西夏镇北堡、农垦玉泉营、青铜峡鸽子山、红寺堡肖家窑为主的五大酒庄集群,供应链各环节从零星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并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葡萄酒企业与葡萄供应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葡萄酒产业标准化、高端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开始运转为推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6]。第二,搭建了酒庄与供应链公司双向合作新平台。法赛特酒庄与宁夏一带一路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保乐力加酒庄与海博供应链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冷链配送、建立仓储专线等低成本形式进行物流配送,将经销商网点导入直营渠道、酒行、商超等,通过创建葡萄酒业的溯源码系统为消费者展示葡萄酒从生产到销售的物流动向。新平台能够降低产区葡萄酒整体链条的成本,有效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减少产区库存。参与新平台的酒庄通过供应链上各个层级的相互合作与努力,提高链条整体的竞争实力,实现“1+1>2”的效果。

1.2 产业链发展方面

第一,深加工技术研究成果开始显现。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2020年自治区规划在闽宁镇扶贫产业园规划建设葡萄酒配套产业城,吸引酒瓶、酒具、酒塞、橡木桶等葡萄酒上下游企业入驻闽宁扶贫产业园,可望形成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配套产业链条。西夏王酒庄则开设葡萄酒加工酿造、皮渣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宁夏葡萄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带来生机[7]。第二,宁夏葡萄酒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初步形成。宁夏葡萄酒产业链开始由种植、酿造向研发设计、品牌塑造方向延伸,到2020年底已建设形成拥有50座各具特色的酒庄产业集群。通过重点支持张骞丝路葡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产区酒庄旅游总收入达230亿元,同比增长15.83%,“葡萄酒旅游”已初步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特色元素[8-9]。宁夏葡萄酒产业园区将贺兰山东麓葡萄连片种植区和葡萄酒特色文旅路线作为实施路径,串接起沿途旅游、庄园参观、特色民宿等,总投资达到38亿元,标志宁夏葡萄酒产业已经开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10]

1.3 价值链提升方面

第一,初步认识到宁夏葡萄酒产业的文化附加值。目前产区拥有葡萄酒庄211家。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国家质检局批准为国家原产地域产品,提升了产区品牌增值。通过每2年举办一届的葡萄酒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之政府引导及市场运转宣传普及葡萄酒相关文化教育,有效提升葡萄酒产业文化附加值[11]。第二,整合了优质葡萄酒资源和市场营销布局。2021年葡萄酒产业初步建设铖铖酒庄全国O2O销售体系、格莉其酒庄交易平台等项目,将优质葡萄酒资源和市场营销布局进行有效整合,大幅提升了葡萄酒产业生产能力和商业推广能力。据银川海关统计,2021年1~6月,宁夏地区葡萄酒出口额365万,同比增长75.48%,迎来了对外出口的黄金期。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出口开始逆势增长46.4%,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逐步提升[12]。2016~2019宁夏葡萄酒产业缴纳税款总额共计35 165.45万元,占全区税收比重0.16%。宁夏产区在国内外葡萄酒市场的开拓中通过产业联盟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掘葡萄酒品牌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宁夏葡萄酒高附加值。

1.4 利益链分配方面

第一,葡萄酒启动产业发展新模式。葡萄酒产业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兼具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扩大就业供给的重要责任。目前,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葡萄酒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促使产区及周边群众增收15%以上[13]。目前宁夏葡萄酒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政府”的利益联结模式开始启动,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葡萄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在葡萄种植及加工环节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让农户分享种植加工环节收益,切实保障了农民利益。第二,建立了高校、研究单位与企业合作模式[14]。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与产区多家葡萄酒庄制定了合作策略,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已初步建立。酒庄为学生实习、就业、及实训提供师资,学校根据酒庄需求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为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化水平较低,供应链节点连接较弱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将酒庄与农户联结起来,但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酒庄带动农户生产能力偏弱,缺少对农户的规范管理,导致葡萄种植户的生产标准、先进技术、原料订单执行情况较低,无法保证生产的葡萄酒的优良品质。现阶段宁夏葡萄酒产业中国有农用地占80%,确权登记权利存在流转纠纷,产区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逐渐显现。另外葡萄酒在物流过程中对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均有特殊要求,呈现出物流成本高、运输难度大等特点,物流作为关键点对消费者的二次购买几率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宁夏已有物流园区200多家,大部分园区主要依托国道或者高速公路,设施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难以适应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15-17]。随着中国葡萄酒产品呈现出低端餐酒产品市场扩大趋势,产区内多数酒庄产量不高且城市销售与线上销售占比不足30%,渠道结构过于扁平化,以至于产区葡萄酒品牌知名度及市场销售率较低,竞争优势弱化。

2.2 相关服务不完善,产业链格局难以构建

受制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宁夏葡萄基地种植品质较低,且产区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无法落实,基地优势和葡萄品质潜能得不到发挥。造成产区酿酒葡萄缺株园中、产量普遍低下[18-19]。对比业界葡萄深加工企业,贺兰山东麓产区对其深加工企业技术跟进不及时,且深加工项目较为单一,相比市场上流行的脱水葡萄脆、葡萄果脯等形式众多的葡萄加工产品形态,产区葡萄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少且工艺简单,致使资源浪费及污染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产区内葡萄酒旅游开发仅限于种植环节参观、酒庄观光及葡萄酒品鉴,“葡萄酒+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力度不够,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他产业的结构不够紧密,葡萄酒产业链延伸度不足[20]

2.3 品牌内涵不丰富,价值链水平明显偏低

目前葡萄酒产业生态效益为13.98亿元,占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8.85%。由于宁夏酿酒葡萄多数在生态脆弱的沙荒地上种植,一年冬春两次翻动土地,在降水量不足的地区经常带来大量浮尘及扬沙,导致葡萄产区生态效益作用发挥不明显[21]。同时政府在推介宣传产区葡萄酒时,更多强调宁夏原产地自然地理环境优势等风土条件,对塑造葡萄酒品牌宏观环境的软实力推介不够,加之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缺少认同,对宁夏葡萄酒强势品牌形成认知较为模糊,导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形象提升缓慢[22]。近20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年均增长两成以上;至2020年,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仍占世界葡萄酒产量的53%,中国与葡萄酒产业兴盛国家相比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国产葡萄酒仍沿用着国外葡萄酒的饮用文化,包括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内,其酒标设计缺失中国特色文化及元素,尚未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延伸出中国式葡萄酒文化,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带来的更高级别的享受[23-25]。加快打造“宁夏图章”的葡萄酒文化,仍是提升葡萄酒产业开发的重点。

2.4 投资回收期长,利益链关系不好兼顾

葡萄酒产业融合投资回收期较长,仅仅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过程,酒庄见到收益最短时间为6年,甚至部分酒庄要长达10年才能获得收益。一、二产业加上第三产业的融合,致使酒庄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一般的小型企业无法承受如此周期超长的投资项目。从而导致产业、融合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现金流受限、风险系数大等各种问题。按照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图1),葡萄酒产业的前提投资周期比较长,会阻碍各种资本流入葡萄酒产业的积极性,进而会限制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6]。同时,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生产及人力成本上升导致葡萄酒产品价格较高,利益链联结不紧密导致农户无法从酿酒葡萄种植中分享到应有收益,农户为追求眼前利益而违约致使酒庄酿酒葡萄原料供应与生产环节脱钩,达不到酒庄与农户双赢的目的,严重影响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图1 葡萄酒酒庄发展的组织生命周期
Fig.1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of winery development

3 促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采用现代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多元营销体系优化供应链

进一步探寻酒庄与农户及基地的产权连接方式,以“酒庄+农户+基地+标准”合作生产模式,构建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及储存功能的信息共享平台,组织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或农户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进一步调动农户种植管理葡萄园积极性。建议政府通过发放用地不动产权证,提升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政策的实施力度及广度,以种植葡萄树的地类图斑为基础,按照葡萄树的品种和种植年代分割形成葡萄地图斑,根据不同情况开展集权土地经营确权登记,通过资源配置、物流运输企业间的协同配合,加快形成上下互通、快速高效的产区葡萄酒商贸物流配送体系。酒庄可根据企业创业者自身特质选择个性化销售路径,跨行业创业型根据自身社会资本优势拓宽营销渠道,干部创业型可紧跟政策发展国内国际会议用酒渠道,高学历创业者运用文化知识吸引高层次消费者,提高产品销售度。通过梳理不同群体消费者对品牌、口味偏好的异质性,打造采取线上线下综合销售模式。

3.2 依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

建议产区选择抗寒性强的赤霞珠品种,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并根据气候适应性及市场偏好度适度扩建白色品种葡萄,进一步提升葡萄酒产业的酿酒工艺及经济效益,建设生态型酒庄,通过生物技术将葡萄籽及副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以减少废物排放。建议政府加快推动葡萄园聚集区葡萄酒康养项目建设,择机开发主题休闲度假、健康养生项目,通过吸引消费者参观葡萄种植基地、葡萄采摘及酿造等方式带动目标消费群体几何增长。充分探索葡萄酒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丰富葡萄酒产业内涵和发展空间,使其在市场个性化及多样化层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3 创建葡萄酒产业联盟打造“紫色文化名片”提升价值链

精准量化出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替代量,合理增施有机肥并匹配不同营养元素,增强植株的抗病性,进而实现酿酒葡萄减肥不减产、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目标。鼓励酒庄引进生物动力酿造法等降低污染率的新技术以提高土壤肥力。将葡萄种植基地恢复到生态平衡的有机土壤。通过建立产区整体推介平台,组织葡萄酒企业和酒庄与国内外名酒名庄的推介活动,组织专业性品鉴评比及相关推介活动,并通过历史、生肖、五行、诗词等历史文化元素为产品赋能,展示葡萄酒的中国特质,丰富其文化内涵,触动国人的文化印记。

3.4 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主体之间长期合作完善利益链

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进行发展,既要将酒的品质打造好,创立富有特色的葡萄酒品牌,也要加快多元化发展,为酒庄带来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通过打造多层次、多价位的葡萄酒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需合理分析酒庄的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使酒庄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营。构建完善的产业利益联结体系,完善各主体之间的公平化分配机制,对农户配合企业投资的配套投资予以补贴,包括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维护投入、技术学习培训费用等,以增强酒庄与农户彼此间的依赖性,建立葡萄酒企业与农户长久合作信任关系,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建生,邱俊柯,方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样态类型、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基于中西部多案例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1):95-102.

[2]江泽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21(6):8-18.

[3]余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及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0(11):76-85.

[4]王林伶.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21,23(4):123-128.

[5]何振嘉,刘全祖.宁夏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灌溉排水报,2019,38(S1):132-136.

[6]李换梅,杨和财,李甲贵.基于资源多元视角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18(7):168-173.

[7]李瑞丽,尹冬辰,杨泽恩,等.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微波萃取工艺优化[J].粮食与油脂,2021,34(10):83-86.

[8]孙镇,王茜.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研究[J].农业经济,2021(1):55-57.

[9]张红梅,魏娅丽,陶雨芳,等.文旅融合视域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酿造,2021,40(3):216-220.

[10]张瑛.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N].宁夏日报,2021-05-28(002).

[11]任现增.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发展蓝皮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20:132.

[12]王莹.2021年宁夏葡萄酒销售额增长15%[N].中国食品安全报,2022-03-26(A03).

[13]连荷.宁夏:小葡萄酿出致富大产业[N].中国食品报,2021-10-07(001).

[14]张阿珊.银川市葡萄酒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0(5):59-63.

[15]田宁,马晓琼.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1(12):20-22.

[16]李新建,杨红,曾玲,等.参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的三方演化博弈[J].中国管理科学,2022(4):1-13.

[17]王晶,吴晓丽,潘静,等.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升级路径[J].中国果树,2022(2):93-98.

[18]李欣,李玉鼎,王国珍,等.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栽培主要自然灾害及规避措施[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1):39-41.

[19]张红梅,沙爱霞,王凯.后脱贫时代的生态移民区产业减贫对策——以宁夏葡萄酒旅游产业为例[J].旅游学刊,2021,36(4):3-5.

[20]王磊.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葡萄酒旅游发展[J].北方园艺,2018(19):166-171.

[21]杨洋,张晓煜,张磊,等.宁夏酿酒葡萄越冬期冻害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9,28(6):214-222.

[22]张红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影响机制与综合评价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

[23]王晶,吴晓丽,潘静,等.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升级路径[J].中国果树,2022(2):93-98.

[24]汪玉杰,郭辉,杨兴元.新疆吐鲁番市葡萄酒产业提质升级的对策研究[J].中国酿造,2022,41(4):239-246.

[25]李换梅.“小酒庄、大产业”是否适合现阶段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J].中国酿造,2017,36(6):193-196.

[26]翟胜宝,程妍婷.企业家精神与非效率投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财会月刊,2022(6):25-34.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 of Ningxia wine industry

LI Ruining1,WANG Guoqing2,HU Yaguan2,GAO Wenjie1,LU Ting1,YU Yanli2
(1.Agricultural Colleg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Ningxia wine industry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promo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The highlighted issues during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taking supply chain,industrial chain,value chain and interest chain as the core.The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by developing smart agriculture,supply chain extension by relying o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supply chain promotion by establishing industrial alliances,interest chain improvement by considering subjects cooper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Ningxia wine industry.

Key words:Ningxia;wine;industrial integration;path

中图分类号:TS262.6

文章编号:0254-5071(2023)01-0244-04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23.01.041

引文格式:李瑞宁,王国庆,虎亚观,等.宁夏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路径[J].中国酿造,2023,42(1):244-247.

收稿日期:2022-06-15

修回日期:2022-09-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630158)

作者简介:李瑞宁(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通讯作者:于艳丽(1993-),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