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作为传统的中药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以及养阴生津等功效。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被誉为石斛中的极品,2015年收录于《中国药典》,2018年被国家卫健委列入药食同源名单,有着“救命仙草”的美誉。研究结果表明,石斛多糖具有抗氧化[1]、降血糖[2]等有益作用;石斛多酚具有抗氧化[3]、抑制肠炎[4]功能;石斛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5];石斛中的生物碱可清除氧化物质以抑制氧化应激[6],同时石斛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7]。
传统的中草材提取方法包括煎煮法、浸提法、回流提取法等。煎煮法可不同程度提取中药材中大部分功效成分,但不适用于非水溶性、热敏性以及易挥发成分的提取[8];浸提法依靠溶质分子的扩散作用进行提取,该提取过程耗时长且效率低;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但提取过程中需要较高温度,部分功效成分会在高温下被破坏[9]。超声破碎提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提取温度低,特别适用于热敏物质的提取,有效防止功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适用性广,对功效成分的性质无特殊要求,大部分中草药功效成分的提取均可采用超声破碎提取技术;功效成分浸出率高,提取时间短[10]。因此,本研究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技术对铁皮石斛中的功效成分进行提取。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有关[11-14]。持续和渐进的氧化损伤会对衰老和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疾病的发病率[15]。目前,对石斛酒健康益处的认识仍然是基于对石斛的传统认识,而不是试验结果,石斛酒的抗氧化活性尚未得到很好的评价。
本试验以铁皮石斛中最重要的四种功效成分(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石斛碱)含量的加权得分为评价指标,对铁皮石斛配制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根据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制备的铁皮石斛配制酒(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liquor,DBL)和铁皮石斛配制酒提取物(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liquor extract,DBLE)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旨在为石斛功能性食品的保健功效提供新的视角。
小曲清香型白酒(40%vol、45%vol、50%vol、55%vol、60%vol):劲牌有限公司;铁皮石斛茎:安徽霍仙堂石斛开发有限公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diammonium salt,ABTS)、铁氰化钾: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三乙胺(均为色谱纯):美国Fisher有限公司;芦丁标准品(纯度98.0%):英国LGC公司;石斛碱标准品(纯度98.0%):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水葡萄糖、维生素C(vitamin C,VC):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没食子酸(纯度99.0%):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XM-1200T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小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EV201旋转蒸发仪: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LGJ18-A真空冷冻干燥机:上海舜制仪器制造有限公司;VWR UV-16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VWR公司;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3.1 石斛酒原液的制备
铁皮石斛茎于50 ℃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粉碎过80目筛后置于密封袋中,4 ℃保存、备用。称取一定量的铁皮石斛粉于250 mL烧杯中,加入200 mL不同酒精度(40%vol、45%vol、50%vol、55%vol、60%vol)的小曲清香型白酒。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设置超声功率(240 W、360 W、480 W、600 W、720 W、840 W),采用间歇式超声,超声5 s,间歇5 s。
将盛有铁皮石斛粉和未超声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烧杯置于冰浴中,处理过程控制混合液温度保持在40 ℃以下,使用食品级保鲜膜密封烧杯口,只留出一个可以放进超声探头的孔隙,以减少酒中低沸点微量成分的挥发。设置提取时间(0.5 h、1.0 h、1.5 h、2.0 h、3.0 h、4.0 h)。提取完毕后,待混合液恢复至室温,在8 000 r/min条件下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放于4 ℃冰箱冷沉3 d,冷沉后的上清液即为石斛酒原液。对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多糖、多酚、总黄酮和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以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含量的加权得分为评价指标[16],加权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为加权得分,分;c1、c2、c3和c4(本次实验条件下,测得的石斛酒原液中功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石斛酒原液中的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含量,mg/mL、μg/mL、μg/mL和μg/mL;A1、A2、A3和A4(在整个试验周期中,测得的石斛酒原液中功效成分的最大含量,视为在石斛酒原液中的最大溶解量)分别为前期预试验中测得石斛酒原液中的最大石斛多糖含量(27.18 mg/mL)、最大石斛多酚含量(490 μg/mL)、最大石斛总黄酮含量(274 μg/mL)和最大石斛碱含量(13 μg/mL)。
1.3.2 功效成分含量检测方法
(1)石斛多糖的测定
参照2015版药典[17]中的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含量(X)为横坐标,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并对石斛酒原液中的石斛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葡萄糖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7 9X-0.006 3,相关系数R2=0.998 9,在质量浓度10~80 μg/mL范围线性相关性良好。
(2)石斛多酚的测定
参照雷竹[18]的方法并稍作修改,采用福林酚比色法,以没食子酸含量(X)为横坐标,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绘制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并对石斛酒原液中的石斛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得到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8 9X+0.012 6,相关系数R2=0.999 2,在质量浓度10~90 μg/mL范围线性相关性良好。
(3)石斛总黄酮的测定
参照缪园欣等[19]的分光光度法并稍作修改以芦丁含量(X)为横坐标,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绘制芦丁标准曲线并对石斛酒原液中的石斛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芦丁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6 5X+0.004 9,相关系数R2=0.999 5,在质量浓度40~140 μg/mL范围线性相关性良好。
(4)石斛碱的测定
石斛碱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条件:Prosphere C18色谱柱(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A:水(含0.000 5%三乙胺)和B:乙腈,50%A,50%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样品进样量为20 μL。以石斛碱含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得到石斛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101 1X-0.001 6,相关系数R2=0.999 5,在质量浓度0.5~20 μg/mL范围线性相关性良好。
1.3.3 制备工艺优化
(1)单因素试验
分别以超声时间(0.5 h、1.0 h、1.5 h、2.0 h、3.0 h、4.0 h)、超声功率(240 W、360 W、480 W、600 W、720 W、840 W)、石斛粉添加量(2g/100mL、5g/100mL、8g/100mL、10g/100mL、12 g/100 mL、15 g/100 mL)、酒精度(40%vol、45%vol、50%vol、55%vol、60%vol)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各个因素对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响应面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固定铁皮石斛粉添加量为10 g/100 mL,以超声时间(A)、超声功率(B)和酒精度(C)为影响因素,四种功效成分的加权得分(Y)为响应值,采用Design Expert 10.0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
1.3.4 DBL及DBLE的制备
为使制备的铁皮石斛配制酒的澄清度和稳定性更加接近于市售配制酒,对上述响应面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石斛酒原液,使用0.45 μm滤膜进行过滤处理,获得铁皮石斛配制酒(DBL)。DBL经旋转蒸发仪于45 ℃浓缩,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最终获得铁皮石斛配制酒的功效成分提取物(DBLE)。
1.3.5 DBL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
对获得的DBL进行感官品评并进行打分。感官品评方法参照安徽省国韵酒业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GYJ0001S—2020《配制酒(石斛酒)》进行打分[20]。品评人员为湖北工业大学酿酒中试基地的8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品评员,包括5男3女。在收集品评人员的打分结果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降低试验误差,并将剩下的评分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最终得分。DBL中的酒精度、总酸和总糖参照国标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进行测定[21],甲醇和杂醇油参照国标GB/T 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22]。
1.3.6 DBL及DBLE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参照LUO A X等[23]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将DBL倍半稀释后的溶液或一定浓度范围(50~2 000 μg/mL)的DBLE水溶液(0.6 mL)与0.1 mmol/L DPPH的甲醇溶液(1.8 mL)混合。溶液在室温下保持30 min,然后测量波长517 nm处吸光度值,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DPPH清除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0为DPPH无样品吸光度值;As为在各种样品存在下的DPPH吸光度值。
(2)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参照RE R等[24]的方法并稍作修改。ABTS用0.01 mol/L、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solution,PBS)溶解至7mmol/L。ABTS溶液与2.45 mmol/L过硫酸钾溶液体积比为1∶1反应生成ABTS自由基,使混合物在室温下黑暗放置16 h。使用前,ABTS+溶液用0.01 mol/L,pH 7.4的PBS稀释至734 nm处吸光度值为0.70±0.02。将DBL倍半稀释后的溶液或一定浓度范围(50~2 000 μg/mL)的DBLE水溶液(0.2 mL)与稀释的ABTS+溶液(2.0 mL)混合。在室温下保持20 min,然后测量734 nm的吸光度值,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ABTS自由基清除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0为ABTS无样品吸光度值;As为在各种样品存在下的ABTS吸光度值。
(3)铁氰化钾还原力测定
铁氰化钾还原力测定参照BARROS L等[25]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将DBL倍半稀释后的溶液或一定浓度范围(50~2 000 μg/mL)的DBLE水溶液(0.2 mL),与0.2 mol/L、pH 6.6的PBS(1.0 mL)和30 mmol/L的铁氰化钾(K3Fe(CN)6)水溶液(1.0 mL)混合。将溶液在50 ℃水浴20 min,加入0.6 mol/L的三氯乙酸(CCl3COOH)(1.0 mL)。然后将每种溶液的1.0 mL转移到新试管中,在新试管中加入1.0 mL去离子水和6 mmol/L的FeCl3(0.2 mL),充分混匀后在700 nm处测量吸光度值(A700nm),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铁还原抗氧化能力=As-A0,其中A0为无样品时的吸光度值;As为样品存在时的吸光度值。
1.3.7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重复3次,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Origin 9.0制图,Design-Expert 10.0软件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其他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分析。
2.1.1 超声提取时间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的影响
该单因素试验设为6个水平,超声提取时间分别为0.5 h、1.0 h、1.5 h、2.0 h、3.0 h和4.0 h。设定超声提取功率为600 W、石斛粉添加量为2%、酒精度为50%vol。由图1A可知,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石斛多糖含量增加;当超声时间为2.0 h时,多糖已经基本溶出,此时石斛多糖含量为6.42 mg/mL;超声2.0 h后,溶解于酒液中的石斛多糖含量增速放缓,石斛总黄酮呈现类似的趋势,而石斛碱的含量略有下降。石斛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石斛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超声波对石斛多酚具有剪切作用,会破坏酚类物质的结构[26]。由图1B可知,四种功效成分的加权得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佳超声提取时间为2.0 h。综合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选择最佳超声提取时间为2.0 h。
图1 超声提取时间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A)和加权得分(B)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time on 4 functional components contents (A) and weighted score (B)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original liquor
2.1.2 超声功率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的影响
该单因素试验设为6个水平,超声功率分别为240 W、360 W、480 W、600 W、720 W和840 W。设定超声提取时间为2.0 h、石斛粉添加量为2%、酒精度为50%vol。由图2A可知,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酒液中的石斛多糖含量不断增加,这是因为超声对石斛粉破壁效果明显,有利于胞内多糖的溶出[27]。石斛多酚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60 W达到最高值,这可能是因为超声波功率过高,过强的空化效应会破坏多酚物质的结构,导致提取量的持续降低[28]。石斛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呈现先略微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石斛碱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超声功率为480 W时达到最大值。如图2B所示,四种功效成分的加权得分先上升后下降,因此最佳超声功率为480 W。综合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选择最佳超声功率为480 W。
图2 超声提取功率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A)和加权得分(B)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power on four functional components contents (A) and weighted score (B)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original liquor
2.1.3 石斛粉添加量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的影响
该单因素试验设为6个水平,石斛粉添加量分别为2g/100mL、5g/100mL、8g/100mL、10g/100mL、12g/100mL和15 g/100 mL。设定超声提取时间为2.0 h、超声提取功率480 W、酒精度为50%vol。由图3A可知,随着石斛粉添加量的增大,酒液粘稠度增大,酒液对超声波能量吸收增多导致铁皮石斛粉末对超声波能量吸收减小,从而造成细胞壁破碎不完全,多糖未能完全溶出[29]。因此,酒液中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先迅速增加后增加缓慢。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因为同样的原因,呈现了类似的增长趋势。由图3B可知,随着石斛粉添加量的增加,加权得分先明显提高,后呈现较缓增长的趋势,考虑到铁皮石斛成本昂贵,且酒液粘稠度逐渐变大会加速超声过程中温度的上升,对后期石斛酒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故选取石斛粉添加量为10 g/100 mL,这也与中医推荐的常用药酒配方比例相吻合[30]。综合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选择最佳石斛粉添加量为10 g/100 mL。
图3 铁皮石斛粉添加量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A)和加权得分(B)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powder addition on four functional components contents (A) and weighted score(B) of D.officinale blended original liquor
2.1.4 酒精度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的影响
该单因素试验设为5个水平,酒精度分别为40%vol、45%vol、50%vol、55%vol和60%vol。设定超声提取时间为2.0 h、超声提取功率480 W、石斛粉添加量为10 g/100 mL。由图4A可知,酒液中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随着酒精度的提高,酒液的极性逐渐减小,酒精度为50%vol时,四种功效物质的极性与酒液的极性相似,所以溶解性较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当酒精度过高时,会导致极性显著降低,从而抑制功效物质从石斛中溶出,且酒精度越高,成本越高。由图4B可知,在酒精度40%vol~60%vol范围内,加权得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的酒精度为50%vol。综合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及加权得分,选择最佳酒精度为50%vol。
图4 酒精度对石斛配制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含量(A)和加权得分(B)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alcohol content on four functional components contents (A) and weighted score (B)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original liquor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固定铁皮石斛粉添加量为10 g/100 mL,以酒精度(A)、超声时间(B)和超声功率(C)为影响因素,四种功效成分的加权得分(Y)为响应值,采用Design Expert 10.0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共包括17组试验方案,Box-Behnken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不同组别试验所得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的加权得分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次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利用Design-Expert 10.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所建立的超声制备工艺参数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和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响应面模型F值为81.16,P值<0.000 1,说明模型极显著;失拟项P=0.988 0>0.05,不显著,表明该回归模型合理且模型拟合度高,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试验真实值,因此该回归方程可用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由P值可以看出,一次项A、C,二次项A2、C2对结果影响极显著(P<0.001);交互项AB、二次项B2对结果影响高度显著(P<0.01);一次项B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三个因素对铁皮石斛多糖、多酚、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加权得分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酒精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
表1 制备工艺优化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s design for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表2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
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regression model
注:“*”表示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表示对结果影响高度显著(P<0.01);“***”表示对结果影响极显著(P<0.001)。
利用Design-Expert 10.0软件进行分析可知,加权得分的二元拟合回归方程为:Y=87.51+1.39A+0.54B+0.98C-1.02AB-0.55AC-0.11BC-4.83A2-1.22B2-2.13C2
各因素相互作用对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加权得分的响应面与等高线见图5。由图5a可知,超声时间和酒精度的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加权得分影响极显著(P<0.01);由图5b、图5c可知,超声功率和酒精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图5 各因素相互作用对石斛酒原液中四种功效成分加权得分影响的响应面与等高线
Fig.5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s of effec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on the weighted scores of four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original liquor
根据回归拟合方程可确定DBL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酒精度50.57%vol、超声时间2.08 h、超声功率505.36 W,加权得分预测值为87.7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修正制备工艺条件为:酒精度51%vol、超声时间2 h、超声功率504 W。按照此工艺条件进行三次平行验证试验,所得石斛酒原液中,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含量分别为22.15 mg/mL、432.4 μg/mL、218.8 μg/mL和12.8 μg/mL,经过计算其加权得分实际值为87.8分。此外,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DBL中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含量分别为20.71 mg/mL、391.8 μg/mL、205.9 μg/mL和11.5 μg/mL,经过计算其加权得分为80.6分,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过膜损耗分别为6.5%、9.4%、5.9%和10.1%。DBL感官得分为81.4分,测得酒精度、总酸、总糖、甲醇和杂醇油含量分别为46.2%vol、1.1 g/L、21.6 g/L、0.009 7 g/100mL和0.088 g/100 mL。
2.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由图6可知,DBLE与DBL均具有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和溶液浓度呈正相关,但均低于VC。DBLE在质量浓度50~2 000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之逐渐增强,且DBLE在质量浓度2 000 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66.47%。DBL质量浓度为2 477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0.55%,高于2 000 μg/mL时DBL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后,随着DBL稀释倍数减小,对DPPH的清除率逐渐提高,这主要是因为DBL中抗氧化功效成分的浓度更高引起的。DBLE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1 239 μg/mL,DBL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944 μg/mL,DBLE的IC50值偏大可能是由于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较差所导致的,但两者的IC50值均小于10 mg/mL,说明DBLE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DBL在未稀释的情况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达到84.15%。
图6 DBLE(A)和DBL(B)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Fig.6 Scavenging ability of DBLE (A) and DBL (B) to DPPH radicals
2.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由图7可知,DBLE、DBL均具有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和溶液浓度呈正相关。DB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更加显著,这可能是因为DBL中抗氧化功效成分的浓度更高引起的。DBLE质量浓度在50~2 000 μg/mL之间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随之逐渐增强,且DBLE质量浓度在2 000 μg/mL时,对ABTS的清除率达到92.80%。DBLE对ABTS自由基的IC50值为642 μg/mL,而DBL对ABTS自由基的IC50为240 μg/mL,DBLE的IC50偏大可能是由于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较差所导致的,但两者的IC50值均小于10 mg/mL,说明DBLE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DBL在未稀释的情况下,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达到94.05%。
图7 DBLE(A)、DBL(B)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Fig.7 Scavenging ability of DBLE (A) and DBL (B) to ABTS radicals
2.3.3 铁氰化钾还原能力测定
由图8可知,DBLE、DBL均具有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A700nm值),且还原能力和浓度呈正相关,两者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A700nm值)均低于VC,但是DBL对铁氰化钾的还原力更加显著。DBLE质量浓度在50~2 000 μg/mL时,对铁氰化钾的还原力随之逐渐提高,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DBL稀释倍数为16倍,即酒体中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 238 μg/mL时,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A700nm值)为0.178,高于高剂量2 000 μg/mL时DBLE的铁氰化钾还原能力;之后随着DBL稀释倍数减小,对铁氰化钾的还原力逐渐提高,这主要是因为DBL中抗氧化功效成分的浓度更高引起的。DBL在未稀释的情况下,对铁氰化钾的还原力(A700nm值)最强,为1.367。
图8 DBLE(A)、DBL(B)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
Fig.8 Reducing ability of DBLE (A) and DBL (B) to potassium ferricyanide
以铁皮石斛为原料、小曲清香型白酒为酒基,四种功效成分(石斛多糖、石斛多酚、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含量的加权得分为指标,确定了超声波破碎法制备DBL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2.0 h,超声功率504 W,石斛粉添加量为10 g/100 mL,酒精度为51%vol。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DBL与DBLE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DBL体外抗氧化效果更加显著,初步证明石斛酒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草本酒精饮品。该研究结果拓宽了人们对石斛酒健康益处的认识,为石斛酒新产品开发及后期组合勾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有利于推进石斛及石斛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孙乐,陈晓梅,吴崇明,等.铁皮石斛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20,55(10):2322-2329.
[2]LIU Y G,YANG L L,ZHANG Y,et al. Dendrobium officinale polysaccharide ameliorates diabetic hepatic glucose metabolism via glucagon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s and modifying liver-glycogen structure[J].J Ethnopharmacol,2020,248:112308.
[3]孟洋,卢红梅,杨双全,等.铁皮石斛复配花茶制作工艺及其功能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8):170-179.
[4]GONG X Y,JIANG S M,TIAN H Y,et al.Polyphenols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id of Dendrobium candidum reliev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Zebrafish through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mediated immune response[J].Front Immunol,2020,11:1542.
[5]曾艺芸,聂雪婷,李振坚,等.中药石斛黄酮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21,27(6):197-206.
[6]陈存武,陈乃东,孟云飞,等.沉淀敲出法快速发现霍山产铁皮石斛生物碱及其组分抗氧化活性在线测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7):1000-1003,1013.
[7]ZHENG S G,HU Y D,ZHAO R X,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cancer cell inhibiting activity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ing in Dendrobium nobile[J].J Chromatogr B,2020,1140:122017.
[8]石冬俊.金钗石斛煎煮动力学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6.
[9]梁英.黄芩黄酮浸提动力学及浸提工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0]薛峰,李春娜,李朋收,等.超声提取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8):231-234.
[11]PERGOLA G,SILVESTRIS F.Obesity a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cancer[J].J Obes,2013:1-11.
[12]KAMAT P K,KALANI A,RAI S,et al.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synapse dysfun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Understanding the therapeutics strategies[J].Mol Neurobiol,2014,53(1):648-661.
[13]SINHA N,DABLA P K.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s in hypertension-A current review[J].Curr Hypertens Rev,2015,11(2):132-142.
[14]YAMAGISHI S,MAEDA S,MATSUI T,et al.Role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and oxidative stress in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iabet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12,1820(5):663-671.
[15]MAULIK N,MCFADDEN D,OTANI H,et al.Antioxidants in longevity and medicine[J].Oxid Med Cell Longev,2013,2013:820679.
[16]罗颖.金钗石斛养生保健酒制备工艺初步研究[D].泸州:四川医科大学,2015.
[1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2-356.
[18]雷竹.鼓槌石斛多酚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19]缪园欣,廖明星,孙爱红,等.超声-乙醇法提取铁皮石斛花总黄酮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9,38(4):155-159.
[20]安徽省国韵酒业有限公司.Q/GYJ0001S—2020配制酒(石斛酒)[S].安徽:安徽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服务平台,2020.
[2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3]LUO A X,GE Z F,FAN Y J,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Dendrobium denneanum[J].Molecules,2011,16(2):1579-1592.
[24]RE R,PELLEGRINI N,PROTEGGENTE A,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applying an improved ABTS radical cation decolorization assay[J].Free Radic Biol Med,1999,26(9):1231-1237.
[25]BARROS L,CABRITA L,BOAS M V,et al.Chemical,bio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assays to evaluate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wild plants[J].Food Chem,2011,127(4):1600-1608.
[26]李利华,郭豫梅.白豆蔻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0,45(9):178-181.
[27]景年华,史俊友,田照秀,等.黑牛肝菌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170-174.
[28]任世达,方晓敏,罗雁非,等.超声波辅助提取玉米花丝多酚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1.
[29]赖颖,赵锦慧,陈茹.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红枣多糖工艺[J].生物加工过程,2015,13(5):42-46.
[30]澄思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种铁皮石斛酒及其泡制方法:CN201210012761.X[P].2013-07-17.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blended liquor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