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性视角下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机制研究

史官清1,郭 旭1,欧阳天治2

(1.贵州商学院 经济与金融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2.百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产业的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的基础。重新界定酒类产业的多功能性,宏观上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三项主要功能,微观上包括产品提供、消费升级、产业带动、科技进步促进、文化融合、人力资本提升、区域发展引擎等7个方面的多功能性。在多功能性的视角下,结合产业融合创新的一般机制,提出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的选择矩阵与产业图谱,并着重强调融合创新过程中政府综合性规制的作用。

关键词:多功能性;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机制

1 引言

1.1 酒产业具有“多功能性”特征

产业多功能性研究起源于农业,基于多功能性农业的产业融合不是一种平面式的回归,而是认识在实践中的螺旋式上升,是对产业融合与国民经济社会关系的再审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1]。不断拓展农业内部的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而形成的产业体系,重构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的价值体系,并由此形成的产业体系可称为多功能性农业[2]

酒产业发端于农业产业,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体系在酒业中具有应用意义。酒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其基础产业链涵盖上游的粮食种植(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大麦等谷物)、包装材料(酒瓶、酒坛、瓶盖/瓶塞、外包装箱),中游的原材料(粮食、食品添加剂、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中游的酿造设备、工艺设计等,下游的酒类存储、物流、经销等方面[3],其延伸产业链包括了与文化、旅游、科技、城市、区域的融合功能[4]。可见,酒产业具有多功能性特征,这种多功能性正是酒业深化发展的起点。

1.2 贵州酱香型白酒已进入产业多功能性发展阶段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品已经取得了骄人的发展业绩。2019年,酱香型白酒产量约40万kL,在全国白酒总产量中占比约5.1%,产值为1 341亿元,在全国白酒总产值中占比约20%,产量与产值的占比偏差说明,酱香型白酒在白酒行业中占据高端品牌位置,所以其价值占比远高于产量占比。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约27.4万kL,实现产值1 131亿元,仅仁怀市白酒产值就达到869亿元,利润额全国第一[5]

可见,贵州省政府提出的“一看三打造”战略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当前的统计数字仍集中于经济效益方面,对酒产业自身的多功能性与带动性作用并未在数据中得以体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动优质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推进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目标,继续推进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提质增效。在当前高产值、高利润、大规模的背景下,贵州白酒产业特别是酱香型白酒产业已经成为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产业融合创新中的链主产业。随着十大千亿级产业振兴工程的实施,贵州省白酒产业将再上新台阶。“酱香文化”、“酒旅融合”等战略命题的提出,进一步标志着贵州省自上而下逐步开始重视酒产业的多功能性问题[6]

正确认识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多功能性,可以更加充分地揭示白酒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为构建“白酒+”产业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为重新认识酒类产品及产业拓宽理论视野。而基于多功能性视角下,发掘产业功能实现产业融合创新具有迫切性。事实上,对白酒产业的多功能性以及基于此的产业融合创新已经在悄然进行,比如,酒类作为一种深度加工的农产品已经逐步使自身的原材料标准化,因此对农业的标准化做出了要求[7]。在酿造环节上,不断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迸发出大量的工艺创新专利[8]。作为一种消费品,已逐渐整合了贮藏、投资等功能。同时,酒类产品连接文化需求,已衍生出酒博会、酒特色小镇等综合功能。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但对酒产品、酒产业的多功能性尚缺乏系统性的论述,理论的缺位使实践缺乏系统性。

2 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创新的基础

2.1 产业的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的内因与基础

产业融合创新是产业内部、产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的过程,已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的主要作用包括技术创新的融合功能,新兴业态的催生功能,新兴消费的引领功能,以及产业效率的提升功能[9]

产业的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的基础[10]。产业运营者的初始目标往往仅局限于经济效应,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者在战略上往往具有了垂直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动机,产业因此深化或融合发展。因此,产业链将经历一个延长或加粗的过程,并可能在一个地理空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而产业深化或融合的内在动因恰恰就在于该产业具有多功能性,沿着多功能性进行产业的深化与融合,是产业创新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贸然进入与产业多功能性无关的领域,是单纯的多元化行为,往往是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一个诱因[11]

2.2 认识酒类产业多功能的重要意义

目前,对酒类产业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提供酒类产品的浅层次上,这一认识掩盖了酒产业的丰富内涵,从而忽视了其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多维功能。因此有必要扩展衡量酒业价值的手段,重构给予酒业多功能性理念的价值体系。认识到酒类产业多功能的意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认识到酒产业的丰富内涵,就可以更有效地将特色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科技产业、产业地产业等产业形态纳入到酒产业范畴,为构建“白酒+”产业体系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其次,正确认识酒类产业的多功能性,可以有效摆脱单一利润来源的限制,通过产业整合实现几倍、几十倍的价值增值,拓展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竞争力,焕发勃勃生机。

第三,正确认识酒产业的多功能性与综合性,可以明晰其与一产、二产、三产的依存关系与融合方向,成为产业融合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3 贵州酱香型白酒的产业多功能性

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具有兴奋与抑制的双重作用,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学艺术发生密切关联[12]。酱香型白酒因具有独特的口味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虽然其产量仅占白酒总产量的5%强,但已经成为一种轻奢型的消费品。贵州省及仁怀市酱香酒具有公认的历史基础,是绝对意义的核心产区,已经实现了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多元化发展[13]

白酒产业的多功能性在宏观上体现为该产业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最终来源于产业链的跨度以及产业集群的丰度。白酒产业具有经济功能,其表现为酒类产品供给功能,这是该产业的基本功能;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其在促进全产业链收入提高、助推科技进步、强化交际而促进社会和谐等功能;文化功能指酒类产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并由此带来的人文、休闲、审美、教育等多维功能[14]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除上述典型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外,还具有产品提供、消费升级、产业带动、科技进步助推、人力资本提升、文化融合、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等7项特色功能,这些功能构成了酒产业融合创新的基础。

3.1 产品提供功能

白酒是国人经常饮用的酒精饮料,凝聚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内涵。向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酒产业最基本的功能。贵州酱香型白酒无论在产量、品质还是产品标准化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

3.1.1 总量方面

据2019年贵州省政府公报显示,2018年,贵州省白酒以约占全国3.5%的低产量创造出43%利润总额的高产值,共完成增加值89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2%,在利润总额、出口创汇、工业增加值等方面冠于全国[15]。根据贵州省十大千亿级产业振兴计划,预计到2022年,白酒产量达到80万kL,产值达到1 600亿元。

可见,贵州省白酒产业在产品提供量上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与利润额稳步提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1.2 品质方面

2009年到2019年的11年中,贵州共17个白酒企业在历次“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榜上有名。茅台、习酒、金沙窖酒、贵州醇、董酒、国台酒业、糊涂酒业、云峰酒业和青酒、珍酒、匠中匠、鸭溪窖酒、白金酒、龙头马、怀庄酒业、天朝上品、无忧酒业等均多次入围[16]

进入榜单的企业品牌,反映了贵州白酒企业品牌价值建设的一些基本特征。但仍存在超高端、高端品牌较多,而大众品牌较少的问题。

3.1.3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

标准体系的建立对稳定可靠的产品提供具有重要的意义。贵州省、仁怀市一直致力于以数字化引领的系统创新,将模糊的清晰化、清晰的数字化、数字的标准化、标准的体系化、体系的法规化,推动酱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

2014年6月2日开始实施的《贵州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是全国首个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涉及基本定义、原辅料、生产技术、产品、包装、运输等方面的65项标准。2015年发布的《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是全区酱酒产业集群的首个技术规范指导文件,包含酱香型白酒1-7轮次基酒标准、综合基酒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酱香大曲技术标准等[17]。据悉,该标准正在被修订为《仁怀产区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并即将正式施行,酒类单品的技术标准将提升为产区标准。

3.2 消费升级功能

高净值人群消费力持续发力,推动消费时代的更迭。根据《2018胡润富豪消费指数报告》,高净值人群规模稳定增长,其消费理念正在逐步迈向“后物质时代”的消费,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更注重生活质量。消费者从价格敏感转化为价值敏感,对马斯洛需求中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随之上升[18]

酱香酒产量较低、产值较大、利润较高,已经符合了高净值人群注重社交、品牌、收藏的消费趋势。

3.2.1 社交价值

调研数据显示,高净值人群对于品尝美酒的青睐程度在近5年来保持增长趋势,表明他们对于品酒的喜爱逐渐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送礼选择上,高端酒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社交场合互相赠与的礼物。高净值人群将酒类具有的社交价值充分发挥,以增进交流,并进行感情联络与商务拓展。足以说明“酒”在社交圈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3.2.2 品牌价值

茅台作为非传统奢侈品牌入选高净值人群最青睐的奢华品牌榜,排名第6。同时,茅台以2 700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酒水行业最具价值的中国品牌。无论是自我消费抑或是赠礼消费,高净值人群在酒类选择上更多倾向于知名度更高、品牌价值更高的品牌,这与他们注重品质与内涵的消费观念是紧密相关的[19]

3.2.3 收藏价值

以年份酒为代表的名酒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投资与收藏价值。名酒作为高净值人群的收藏对象,近5年稳步上升,在2019年高净值人群收藏中排名第一。一方面表明高净值人群对于名酒的收藏爱好正逐渐培养起来,另一方面,对于名酒收藏价值的关注亦提升了高净值人群的酒水消费力。

3.3 产业带动功能

3.3.1 对农业的带动

酱香白酒以粮食作为主要的生产原料,产业深化发展首先能够带动农业的深化发展,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标准化、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

贵州省提出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理念要求,组织编制了《贵州省酒用高粱原料种植规划》。规划提出建设“立足仁怀、辐射周边、覆盖全省”的规范化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加强红缨子高粱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建设育种基地,强化种子市场管理,制定标准体系。要完善白酒与原料的价格互动机制,综合运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做到产业发展惠民,确保农民种植效益。以名优白酒企业为重点,扩展全程可追溯产品品种,建立涵盖种植、酿造、物流、营销等信息的溯源体系,确保产品质量[20]

3.3.2 对其他产业的带动

贵州省围绕打造赤水河流域酱香酒核心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全链条发展,白酒产业逐步形成了主体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带动了技术研发、酿造蒸馏、分装生产、工业设计、品牌管理、包装印刷、物流运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餐饮消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通过补链、强链、延链,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最大化。

3.4 科技进步促进功能

尽管贵州酱香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千年传承的工艺流程,但相关单位并未画地为牢,特别关注生态环境学与微生物学的新发展,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21]

3.4.1 政府方面

在巩固传承酱香酒酿造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贵州省以“千企改造”为抓手,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装备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酿造示范企业或示范生产线。

3.4.2 企业方面

自1978年现代酒业肇始,各酒企不断将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到传统工艺之中。以茅台酒为例,其工艺为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工艺,是世界蒸馏酒中最复杂的一种工艺,成型于清代前期,成熟于清代晚期。茅台酒厂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研究、科学总结与实践,对诸多环节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使工艺环节的控制更为精准,带动了其他酒企的工艺创新。

3.4.3 科研机构方面

以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为依托,整合有机原料发展中心等机构职能,组建中国酱香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心)。在酿造行业布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白酒酿造重点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

3.5 文化融合功能

中国是卓立于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22]

3.5.1 酱香文化传承与创新

贵州省立足酱香酒独特的文化内涵,坚持传承、创新的原则,深度发掘仁怀酱香型白酒文化,突出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神秘性、品质的健康性、消费的时尚性,支持遵义市、仁怀市、习水县、金沙县等主产区大力推介酱香文化。

3.5.2 推动酒旅融合

贵州省将促进酒旅融合发展。依托酱香文化、盐运文化、红色文化及赤水河谷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和精品酒庄,打造赤水河谷白酒工业旅游集聚区。支持遵义市组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试点开展仁怀、习水、赤水白酒旅游资源整合,打造赤水河国际山地旅游精品线。支持仁怀市加快茅台古镇5A级景区创建,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和精品酒庄,开发3条以上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支持茅台申报世界遗产,支持重点白酒企业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开发白酒旅游商品,打造一批“白酒+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23]

3.6 人力资本提升功能

人才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统计,贵州省白酒产业已解决了40万人口的就业。贵州省酒业已集聚了出色的人才队伍,同时,立足全省白酒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将健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引进交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政府方面。抓住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机遇,用好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等交流活动平台,大力引进酿酒工程、品质安全、过程与控制工程等领域的高层次、综合性及白酒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高校方面。省内有条件的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要结合产业发展科学设置白酒相关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原材料、发酵、酿造、包装、营销、物流等白酒产业链所需的各类人才,推进学历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企业方面。贵州酒企正在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各类人才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思维,建立人才成长晋升机制,给予其成长空间与制度环境,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3.7 区域发展引擎功能

一个产业一旦在一个区域内形成庞大的发展规模,势必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辐射效应、税收贡献效应。此时,政府如能够善加引导,就能够结合土地、交通、生态、人口等多重因素,采取产业新城与特色小镇模式促进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与城市、城镇、乡村的融合,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

在“一看三打造”战略推动下,仁怀市已经成为酱香酒绝对意义的主产区。仁怀市依托经济开发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不断补链、强链,优化产业配套服务,扩展产业集群的规模,大力建设坛厂现代服务园区、酒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集原料仓储、基酒生产、白酒灌装、白酒收藏、包装印务、酒类销售、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群结构。在设计生产能力、入驻及投产企业数量、利税额、带动就业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区域发展引擎功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以产融结合带动产城融合。

4 产业融合创新的一般机制

在现代产业演化过程中,产业分化与产业融合是两种最主要范式,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动态化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特征。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分化与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共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产业融合的过程是在产业分工高度深化基础上的一种分工的再组织、再结合,其间必然产生一系列产业的重新分化、解体与重组。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分化[24]

白酒行业的产业分化主要体现在不同酒类品牌分别占据了价值链的高中低端,占领了用户心智的一个片段。抛开白酒产业的产业分化不论,白酒的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酒类产业内部、与其他产业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并逐步形成新型产业生态。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广泛应用,融合领域的更加广泛,出现了一些非技术性的产业融合,如农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等。

4.1 产业融合的形成机制

4.1.1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

产业融合作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首要原因在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并推动不同产业间的技术渗透融合,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内在动力。技术创新已不再局限于单个领域的创新,而是多个关联领域交叉融合的技术集成创新,进而使不同产业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最终促使产业融合现象产生[25]

4.1.2 市场需求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而是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对业务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提出了业务综合化、系统化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产业融合得以快速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往往是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

4.1.3 企业间竞争合作是产业融合的直接动因

从推动产业融合产生的微观主体角度看,企业为在不断变化的竞争中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往往在实施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将采取跨领域多元化经营战略,并通过内部不同业务间的整合,发展成为行业技术领先、业务集成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这些既是产业融合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推动产业融合的最直接动力。企业在竞争合作战略的指导下,通过提供融合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不断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

4.2 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

从不同产业领域和产业链不同环节角度看,产业融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形成融合型产业新体系。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4.2.1 技术突破型融合

即在某些产业领域取得的核心关键性技术创新,不仅对原来产业、技术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是变革,而且新技术成功地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并产生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产业领域。

4.2.2 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是指企业沿着产业链的原材料供应、设备提供、产品制造等上下游不同功能环节进行的垂直延伸,并拓展业务领域所形成的产业融合,主要体现为企业多元业务拓展。

4.2.3 产业间横向拓展型融合

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业态。表现为服务业不同行业之间的拓展,以及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之间的渗透。旅游与农业、工业、会展等产业之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不断增强,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工业旅游、旅游会展等融合型业态都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4.2.4 制造与服务集成型

制造业企业从为客户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包括设计与管理、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工程承包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升级,是产业融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制造与服务的集成融合,制造企业能够从简单的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集成商转型,从满足客户部分需求向满足客户全面需求并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26]

5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的机制

5.1 贵州酱香白酒产业融合创新的选择矩阵表

基于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多功能性以及产业融合的一般机制(将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与技术突破合并,暂略去消费升级功能)的关键词,形成融合创新选择矩阵见表1。

1 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选择
Table 1 Selection of sauce-flavor Baijiu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基于产业多功能性特征与产业融合表现形式,白酒产业以具备了贯通一二三产业,产业领域不断广化与深化,成为酱香酒产业进一步融合创新的基础与方向。

5.2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的“白酒+”产业图谱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因其具有的大规模、高产值、高利润特征,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同时成为了产业融合创新过程中的链主产业,具备了整合其他产业的功能。

通过酱香型白酒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融合,将形成“白酒+”现代产业体系。所整合的产业包括现代农业(酒用原材料的种业、基地、生产标准化)、科技(生态科技、微生物科技、污染物治理技术)、设备制造业(工艺进步要求的技术进步)、现代物流业(运输、仓储、货代、信息)、旅游业(酒旅融合、酒博会、酒文化产业园)、金融业(基酒抵押融资、仓单质押、应收款融资、同业拆借、上市融资)、教育产业(高科技人才教育与培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所协同,公共教育平台)、互联网业(电子商务、私人订制、C2M)、文化产业(根植文化、次生文化、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业(投料控制、流程控制、品质控制)、环保产业(流域治理、污染物处理)、产业新城及产业小镇(园区、产业、空间、项目、公共服务)、产业扶贫(原料收购、提供就业、社保兜底)、乡村振兴(产业延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等。

5.3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规制

基于酒业多功能性的产业融合趋势不可逆转,而政府规制是产业融合创新顺畅发展的关键保障。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规制政策来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27]。单一专业的规制机构显然无法胜任综合性的规制职责,而过多的狭窄专业规制机构的存在又会增加规制成本。相比之下,综合性规制机构将有可能取得更高的规制效率,不仅有利于原有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及渗透融合,而且对于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8]

贵州省已经确定了“一看三打造”的战略体系与实施路径,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融合的配套政策,如《贵州省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遵义市打造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工作方案》、《仁怀酱香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12-2020)》、《仁怀市白酒行业准入标准》、《仁怀酱香酒规范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仁怀市白酒产业人才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关于权利服务茅台集团发展的十条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推动了贵州酱香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但以多功能视角来看,上述规制本质上是酒产业规制,并不是多功能性酒业产业规制,产业多功能性要求规制需要协调多个产业的具体特征,适应多功能性融合的需求。基于此,笔者认为,适应产业融合的机制以及白酒产业的多功能性,政府需要在发展原则、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组织领导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寻找产业融合发展的卡点,做到靶向规制。

6 结论

综上,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创新的基础,事关产业融合的成败。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多功能性在宏观上包括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在微观上简单解析了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在产品提供、消费升级、产业带动、科技进步促进、文化融合、人力资本提升、区域发展引擎等7个方面的多功能性,重点阐释了贵州省在发挥酱香型白酒产业上述功能方面的举措。

通过产业融合创新一般机制的研究,详述了产业融合的形成机制与表现形式。通过分析,贵州酱香白酒产业因其大规模、高产值、高利润特征,已经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链主产业。

通过多功能性与融合创新机制的结合,得出融合创新选择矩阵以及由此延伸的“白酒+”现代产业体系图谱,并且建议政府的产业规制应基于产业的多功能性,做好综合协调的顶层设计与分类施策,推动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创新融合。

参考文献:

[1]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求是,2007(22):25-28.

[2]吕耀,王兆阳.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的农业多元价值体系重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4):35-36.

[3]詹瑜.贵州仁怀白酒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发展机制及启示[J].酿酒科技,2019(3):131-136,142.

[4]郭旭,周山荣,杨俊.钻石模型视角下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酿造,2020,39(11):213-218.

[5]墨菲.黔酒企业携手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区[J].中国食品,2019,(23):57-63.

[6]卜建东.中国白酒旅游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酿造,2019,38(10):193-196.

[7]葛帮贵.不同产地酱香型酒用红缨子高粱的物理性状分析与评价[J].农技服务,2019,36(11):26-28,30.

[8]谭军辉,左垚.简述酱香型白酒新型生产工艺[J].酿酒,2020,47(4):32-35.

[9]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张杰.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2):5-22.

[10]赵之阳.以产业融合引领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8):60-64,74.

[11]张耕,高鹏翔.行业多元化、国际多元化与公司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数据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1):169-179.

[12]王文革.中国传统文学中酒的意象多重功能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31(6):31-38.

[13]汪能科.在醇香中奔向小康[J].当代贵州,2020,(2):76-77.

[14]栗永清.千年传承、魅力永恒——中国白酒的二十精要[J].酿酒,2019,46(5):3-4.

[15]2018 年贵州白酒产业创下四个“第一”[EB/OL].贵州省人民政府:http://www.guizhou.gov.cn/xwdt/gzyw/201902/t20190225_2275783.html,2019-02-25/2020-05-20.

[16]郭旭,徐志昆.贵州白酒品牌体系构建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商学院学报,2020(4):1-11.

[17]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仁怀分院,编.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8]李鸿磊,刘建丽.基于用户体验的商业模式场景研究:价值创造与传递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6):20-37.

[19]徐钦.奢侈品品牌的社交媒体评价对客户价值影响——以产品价值、关系价值和品牌价值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5):71-74.

[20]曾祥忠,郑传芳,胡永刚.加快遵义市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实践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3(9):8-10.

[21]赵金松,张良,孙啸涛,等.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特征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1):199-204.

[22]杨朝朝.偷不走的历史味道[J].现代商业,2010(1):56-57.

[2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13):23-26,14.

[24]吴淼.基于信息产业的产业分化及其与产业融合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25]田原,倪鹏飞.创新时代视域下的现代设计[J].山东社会科学,2014(10):186-192.

[26]黄海量,丁玉成,卢秉恒.远程快速成型制造与服务系统构筑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7):52-57.

[27]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69-73.

[28]梁爱云.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政府规制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5,28(4):21-25.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Guizhou sauce-flavor Baijiu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unctionality

SHI Guanqing1,GUO Xu1,OUYANG Tianzh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Guiyang 550014,China;2.School of Marxism,Baise University,Baise 533000,China)

Abstra ct:The versatility of the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y integration.The versatility of the alcoholic drink industry was redefined at the macro-level including the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economy,society,and culture,and at the micro-level including product provision,consumption upgrade,industrial driving,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cultural integration,human capital improvement,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engine,and so 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rsatility,combining with the general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novation,the paper proposed a selection matrix and industry map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Guizhou sauce-flavor Baijiu (Chinese liquor) industry,and emphasized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versatility;sauce-flavor Baijiu;industrial integration;innov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S262.6

文章编号:0254-5071(2021)04-0211-06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21.04.041

引文格式:史官清,郭旭,欧阳天治.多功能性视角下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融合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酿造,2021,40(4):211-216.

收稿日期:2020-12-09

修回日期:2021-02-02

基金项目: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8〕12号):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资助;贵州省科技厅2019年度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项目(黔科合支撑[2019]20029号);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20GH028)

作者简介:史官清(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通讯作者:欧阳天治(197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