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赋予了其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天然优势[1]。近些年,贵州白酒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国内市场份额占有量,还是盈利水平,都逐年提升[2]。一些知名品牌,如茅台、习酒、珍酒、国台等,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开始逐步拓展海外市场[3-6]。但由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出酒率低等因素,导致终端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尽管贵州的白酒生产企业采用现代化设备并保留传统酿造方法,在确保风味和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但酱香型白酒年总产量仍不高。《2022年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的数据表明,贵州酱香型白酒的产能为80万kL左右,以约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4.3%贡献了全国销售总利润的约30%。这一数据表明酱香型白酒市场在未来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贵州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酱香型白酒进一步拓宽市场创造了条件。建国以来,贵州白酒产业已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积极的增长和发展,为当地经济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酱香型白酒行业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包括激烈的市场竞争、品牌保护、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制定有效的产区发展策略就成为贵州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国内相关研究方面,为了提升川酒的国际影响力并打入国际市场,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产业构想[7]。这一时期,围绕川黔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研究较多。主要聚焦于白酒产业空间组织优化,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建设,战略定位[8-10],产业转型发展[11],川贵合作打造金三角的策略研究[12],多中心视角建设白酒金三角策略[13],川贵省级政府间合作打造白酒金三角的合作机制等方向[14]。国外关于酒产业集群方向的研究以葡萄酒业为主。AYLWARD D等[15]研究了澳大利亚中小葡萄酒企业在不同集群发展水平下的创新活动;DANA L P等[16]研究了新西兰南岛葡萄酒集群的形成、运营、演变和影响;FENSTERSEIFER J E[17]研究了西班牙塞拉加乌夏葡萄酒集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LEMBKE S等[18]研究了如何解决不列颠哥伦比亚葡萄酒集群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往研究或政府工作报告中,鲜见关于打造贵州酱香型白酒产区金三角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索贵州酱香型白酒产区建设和实施计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为产业链各方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决策依据。该研究将分析产区策略对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影响,探讨战略规划、市场推广、品牌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期通过此项研究为贵州酱香型白酒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见解,以及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思考和策略。
贵州的白酒产业,特别是酱香型白酒产业位列贵州十大工业之首,其发展一直以来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据《2022年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在2022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贵州有175家规模以上的酱香型白酒企业,共实现产值约1 402.55亿元,同比增长34.1%。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 252.45亿元,利润总额为974.80亿元,上缴税金为354.56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0.05万人。这表明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在经济和就业方面为贵州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白酒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和利润有所增长,但全国白酒年产量持续下降,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有一定数量的规模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这表明产业内部的“马太效应”在加剧,即形成强者愈强,而弱者则逐渐失去市场份额的局面[19]。目前,贵州酱香型白酒年总产量虽占中国白酒总产量的份额不高,仅约4.3%,但所占市场利润确高达30%左右,这一不对称性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资源投入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链条中,导致了酱香型白酒企业的快速扩张。这就导致其发展中面临一些重要问题,如何保持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底线;如何通过产区聚集形成良性竞争,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如何合理规划产区以形成规模效应,达到波尔多葡萄酒产区聚集的良性发展等。
由于酱香型白酒在市场端主要占据中高端市场,利润较大,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酱香型白酒生产链条。通过从企查查官网搜集的白酒生产企业搜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后发现,截至2023年9月,搜集到的有效白酒生产企业共计4 222家,其空间分布见图1。由图1可知,除黔南自治州白酒生产企业呈零星分布外,其它各地级市/自治州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白酒生产企业。酱香型白酒企业分布密度最大的为遵义市,主要以茅台镇为中心向周边散射。其他地级市/自治州也有一定程度的聚集,但聚集程度不高。从1949年至2000年,贵州省的白酒企业只有81家,在2001年至2010年间,新增加的酒厂共计76家,在2011年至2020年间,新增加的酒厂数量多达2 963家,增加酒厂数量是1949年至2010年间酒厂数量的19倍,2020年至2023年9月,增加的酒厂数量为413个,统计时间段内合150家/年,少于2011年至2020年间296家/年的年平均数量。从以上数据可见,贵州白酒生产企业的增长数量在2011年至2020年间最多,在这期间,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中高端白酒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1 贵州省白酒生产企业空间分布图
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Baijiu enterprises in Guizhou province
图中左上角为贵州省在中国辖区内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中主体部分为贵州省数字高程图,黑色点为酒厂所在地。
虽然四川省政府已于2008年提出了打造以宜宾、泸州、仁怀三地为中心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但进程缓慢。主要障碍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川贵两地生产的白酒香型不同,川酒以浓香型为主,黔酒以酱香型为主,在市场上的直接表现为竞争关系;第二,区域合作困难,宜宾、泸州、仁怀三地分属两省,跨越行政区域合作缺少政策支撑;第三,生产工艺和技术差异较大,技术层面上难以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四川和贵州合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需要克服多种障碍和挑战,需要在合作的各个层面积极协调和合作,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合作中,需要谨慎考虑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白酒的共存以及省政府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实现互利互惠和协同发展。这些因素阻碍了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的建设进程。而在“酱香型白酒热”的加持下,贵州的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也已在空间上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并催生了一些区域强势品牌[20]。通过对收集到的白酒企业的空间聚集性进行核密度分析,并综合考虑贵州的交通路网,各地级市/自治州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情况下,绘制成专题图(见图2)。
图2 白酒生产企业核密度分析专题图
Fig.2 Thematic map of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of Baijiu production enterprises
2020年-2022年间每年的GDP数据(红、粉、白柱状图),各地级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黑色柱状图),以及贵州省内已建成的高速路和铁路图层。
由图2可知,在遵义的仁怀市,白酒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高密度聚集的情形,其中,茅台镇的白酒生产企业密度已经高达0.321~1.328个/km2。而其他次高密度聚集区出现在贵阳、铜仁和六盘水三地。从地理位置来看,六盘水地处偏远,虽然白酒生产企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及铜仁。所以本课题提出依托遵义、贵阳和铜仁三地建设贵州酱香型白酒金三角产区。地理环境方面,遵义所在经纬度为27.725°N,106.927°E,贵阳为26.647°N,106.630°E,铜仁为27.731°N,109.189°E,三地都位于适合酿造优质白酒的经纬度上,气候适宜。另外,三地在地理空间的直线距离上,遵义到铜仁192 km,遵义到贵阳132 km,贵阳到铜仁208 km,以三地为顶点划定的金三角区域面积约为11 984 km2。交通方面,三地均有高速公路直接相连,且贵阳-遵义,贵阳-铜仁有高铁互通,只是遵义-铜仁间目前缺少直联高铁。
在遵义、贵阳和铜仁三地打造酱香型白酒金三角产区,构想如下:首先,政府层面上明确定义金三角的区域范围,包括核心城市和周边县市,确保涵盖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资源丰富的农田。其次,重点保护区域内的高粱播种耕地,提升高粱品质和产量,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实施科学种植方法,以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供应。第三,促进酒厂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建立产业协会或联盟,加强互助合作,推动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推动有机种植和可持续农业,保护水源、森林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第四,加强酒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吸引更多的酿酒专家和科研人员,提高金三角地区的白酒产业水平。共同打造金三角地区的酱香型白酒品牌,加强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借鉴国际成功的产区品牌建设经验。同时,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白酒产业的发展,包括减免税收、提供研发资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最后,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和经销商,增加产品的销售额。这些建议有望帮助贵州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酱香型白酒金三角产区,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吸引更多资源和投资,推动该地区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三角产区需要通过建立明确的区域标识和品牌来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这一步骤包括成立行业认证协会、设立地理标识标志和质量认证体系等措施。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也至关重要。通过鼓励酒厂共享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和研发成果,整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将得到提升,进而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举措有助于确立金三角产区在酱香型白酒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茅台集团作为酱香型白酒行业的领军者,已经通过创办茅台学院引进了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为产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在金三角产区建立后,可以进一步鼓励科研机构和酒厂合作,推动新工艺和新品种的研发,以提高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和多样性。同时,应该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高端白酒市场的需求将会增长,金三角产区应抓住机遇,通过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经销商。同时,金三角产区也应着眼于海外市场,克服文化差异和饮酒习惯的挑战,借助政府支持和优质生态资源,开展白酒旅游,加强区域品牌传播,并与国际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区的国际竞争力。
金三角产区在发展中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推动有机种植和可持续农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确保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对产区内企业的税收减免、提供研发资金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政策将为金三角产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促进产业的健康成长。同时,实施以上管理策略后,应定期分析其成效,以评估策略的有效性,并调整和改进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
最近十年贵州经济发展较快,白酒产业也成长迅速[21]。贵州白酒企业通过努力,已经在市场上塑造起了“贵州白酒”这一具有鲜明地理标识的品牌[22]。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国发[2022]2号文件落到实处,在“贵州白酒”这一具有鲜明地理标识品牌上打造白酒产业集群具有先天优势。茅台镇产区的白酒企业密度已经太大,给环境承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继续在此地扩张产能不利于白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中提出的金三角产区规划面积为11 984 km2,略小于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的面积(15 422 km2)[23]。这一产区的规划顺应前期白酒企业的扩张态势,后期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上建设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中提到的“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发展目标。为促进酱香型白酒金三角产区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酿酒师、调酒师和品酒师的专业培训和认证,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对酱香型白酒产区的生态环境,酿酒用原材料的生产,酿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等领域展开相关科学研究,以实现酱香型白酒的多元化和产地的多元化,从而实现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积极推动酒旅融合,特别是在A级景区1 h车程范围内建设吃、住、游一体化酒庄,鼓励多个酒企集资共同打造,以提升旅游吸引力。另外,在金三角产区内打造知名企业是关键。除了茅台、习酒、国台、钓鱼台、珍酒等品牌外,其他品牌的影响力较小[24]。这就需要应加强梯队建设,从而形成合理的发展格局。2022年贵州酱香型白酒产量为16亿瓶,产值1 400亿元以上,已远超波尔多葡萄酒的年销售6.85亿瓶和295.5亿元的产值。但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消费市场在国内,海外的顾客群也以华人为主,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有限。另外,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白酒市场的规模。中国高端白酒品质优良,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品质,但拓展国际市场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打造酱香型白酒金三角产区无疑有助于推动这一进程[25]。
构建贵州酱香型白酒金三角产区对于贵州白酒产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实现亦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在于市场竞争激烈、合作难度巨大,且缺乏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定义产区范围、优化原材料采购、促进合作与创新、拓展市场、注重生态保护等方面。通过实施这些策略,预计将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量和销售量双向增长,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推动产业链的深度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此外,加强酿酒专业人员培训、推动科研合作、倡导酒旅结合、培育知名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等措施也将成为关键因素。这些努力有望促进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建设性和操作性价值和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金三角产区的划定是依据目前白酒生产企业的自然聚集状态,而没有深入揭示这些企业在这些地区聚集的深层次原因,如生物气候变量、人口、海拔、经济等因素如何影响白酒产业的聚集以及生物气候变量和海拔等自然环境因子如何影响酱香型白酒的酱香风味特征等。未来研究方向可以通过建模研究气候变量和海拔等因素对酱香型白酒产业聚集的影响,以及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与以上因子之间的关联性。
[1]《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J].酿酒科技,2023(3):19.
[2]郭旭,徐志昆,杨玲.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酿造,2023,42(8):260-265.
[3]陈华叶,张恒.对标世界一流茅台加速奔跑[J].当代贵州,2022(52):8-9.
[4]刘渝蓉.茅台酒国际市场状况及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食品,2021(3):116-117.
[5]刘渝蓉.贵州茅台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J].中国食品,2021(2):112-113.
[6]李勋.开启属于赤水河的酱酒新篇章——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7家企业签署共同发展宣言侧记[J].当代贵州,2020(27):70-71.
[7]李启宇,何凡.“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探讨[J].酿酒科技,2013(4):21-25.
[8]黄元斌,李启宇.产业空间组织对“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酿酒科技,2012(11):125-127.
[9]黄元斌.“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建设研究[J].酿酒科技,2013(8):113-115.
[10]冉景亮,龙承春.“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定位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3):21-30.
[11]林洁,王平春.白酒金三角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研究[J].中国商论,2016(30):120-121.
[12]江源.川贵联手再推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J].酿酒科技,2017(3):85.
[13]冉景亮,杨晓宇.多中心视角下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战略[J].酿酒科技,2014(4):107-111.
[14]冉景亮,何凡.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以“中国白酒金三角”为例[J].酿酒科技,2015(7):117-122,126.
[15]AYLWARD D, GLYNN J, GIBSON B.SME innovation within the Australian wine industry:A cluster analysis[J].Small Enter Res,2006,14(1):42-54.
[16]DANA L P,WINSTONE K E.Wine cluster formation in New Zealand:operation,evolution and impact[J].Int J Food Sci Technol,2008,43(12):2177-2190.
[17]FENSTERSEIFER J E.The emerging Brazilian wine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the Serra Gaúcha wine cluster[J].Int J Wine Bus Res,2007,19(3):187-206.
[18]LEMBKE S,CARTIER L.Producing good wine just is not enough:the role of management in building a competitive industry cluster[J].Int J Bus Global,2019,22(3):432-458.
[19]唐强.贵州茅台提价背后:白酒行业马太效应加剧[N].证券时报,2023-11-03(A05).
[20]张文.杨柳.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白酒产业的分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1]卜建东,郄广平,何景明,等.贵州白酒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开发策略分析[J].中国酿造,2023,42(12):262-268.
[22]童俊,王兵,王凯.贵州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研究——以贵州白酒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4):88-91.
[23]ALMARAZ P.Bordeaux wine quality and climate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last century:Changing temperatures and changing industry[J]. Climate Res,2015,64(3):187-199.
[24]郭旭,徐志昆.贵州白酒品牌体系构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商学院学报,2020,33(4):19-29.
[25]陈习琼,唐琼,吴永涛,等.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3,42(4):50-57.
Conceptualization and strategy of establishing Guizhou's Golden Triangle production area for sauce-flavor Baijiu